《湘军宋子旺姚举人》喜完婚文莺怀胎 遇不淑子禄升天

    有福回到军营,就有兵丁禀报有三位客人来访,说是主将的故交。三人被带到营帐,却是姚玉凤,宋子旺,姚大贵三人,让有福惊喜异常。
    原来这三人拿了银子,跑到许州隐匿下来。这天阅兵,三人见到了有福,姚玉凤先是惊喜,吵着要去投有福。大贵见有福当了官想要沾光,就附和玉凤。子旺很不乐意,又不敢违了玉凤的意,就满心不乐意的跟着。
    到了军营,见到军容肃整,就连大贵这样的浑人也心虚起来。三人恭敬的进了大帐,见了有福就要跪下行礼。有福忙起身奔过来,拉住三人,看了这个又看那个,哈哈大笑着说道:“就恁三个竟能让朝廷出动大军,好大本事。”三人见有福依旧随便,才放下心来。
    有福又喊来文莺,让她换了女装,介绍给他们。玉凤见有福对文莺恩爱,心里十分酸楚。可她见了文莺这等人物,就连自己都觉得喜欢,自知无力和她争有福,也就死了心。从此,玉凤才把心思真放在子旺身上。
    子旺见了文莺,知道有福不会抢他的玉凤,也就放心了。想起以前喷有福的家人,他还觉得不好意思起来。大贵没心没肺的磨着有福,要他帮助自己和二姑说合,有福含笑不语,急的大贵跳脚嚷起来。文莺在旁笑着说,如果你取了功名,不用有福去说合,这事就包在她身上了。大贵听了,喊着要去有福营里当兵,让有福哭笑不得。
    这几人热闹了一阵,有福还有军务要理,就和玉凤商议,让他们先去天津府文莺宅子里,他和文莺办完军务便回去,到时再议今后行止。
    玉凤答应了,拿着文莺写的亲笔信,和大贵子旺一同往天津府去了。
    有福带兵回到小站的时候,朝廷的封赏已经下来了。有福授定武军管带,陆军守备,正五品衔,三位把总授卫千总,从六品衔。其余兵丁各赏赐双倍饷银,赐御酒一壶,放假十天。袁世凯却因年纪幼小,虽然立了大功,只写了些褒奖的话,没封官职。袁世凯这时还是个孩子,能带兵打仗只顾了高兴,对封官的事也不以为意。
    有福上缴了九百万两银子,慈禧太后用了修缮颐和园,心里高兴,也给户部郎中袁保恒许多赏赐。袁保恒乘机举荐侄儿袁世凯,太后听说有这样的神童,心中高兴,在养心殿召见了他。
    她见这孩子眉清目秀,答话时思维机敏,声音洪亮,十分喜欢。此时恰好袁保恒要去山东赈灾,慈禧太后就下旨要袁世凯跟随,也是要历练他,以备重用的意思。
    有福歇息了两天,就带了文莺动身到直隶总督府拜见李鸿章。有福见了李中堂行礼毕,送上了三十万两银票。李鸿章推辞了一番,见有福心诚,也就收下了。文莺也过来拜见义父,李鸿章问起她和公公见面的事,让她一阵扭捏。
    有福向李鸿章告假二十日,和文莺回源汇完婚。李鸿章听了十分高兴,又遗憾的说不能亲自前去嫁女,就送了许多珍奇珠宝作为文莺的嫁妆,算了比三十万两还多了许多。
    文莺自然非常感激,就在保定多留了两日,整日陪着义父说话。这时袁世凯觐见过慈禧太后,也赶来保定相会。他听说有福和文莺要完婚,也送了许多礼物。又告诉有福,朝廷有旨,要他随叔父去山东赈灾。
    有福和文莺知道他是走了门路,将来要高升的,也就说了许多祝贺的话。
    有福和文莺回到宋家庄完婚,宋大善人自然要大办酒宴。姚举人,宋乡绅都带了厚礼来祝贺,玉凤,大贵和子旺也从天津府赶回,大家热闹了几天才散去。
    姚举人和宋乡绅也敲定了玉凤和子旺的婚事,玉凤听了竟然红了脸扭捏起来,子旺自然是幸福得很,站在玉凤边上偷偷拉她的手。
    有福假日将到,要回营报道,留下文莺参加玉凤和子旺的婚礼。大贵还吵这要当兵,姚举人也向有福说项。
    有福笑着答应了,告诉大贵要吃得苦才行,大贵满不在乎的应允,并说妹子婚事后就赶去报到。
    有福回到小站十几天后,文莺带着大贵也回来了。有福把大贵编入赵子龙营,要赵子龙严格补训这新兵,就携文莺去了天津府的宅子。
    两人晚上躺下,文莺含羞的告诉有福,她怀了孩子。有福听了万分高兴,定要先给孩子起个名字。他想了一整夜,第二天早晨告诉文莺,不论孩子男女,都叫做宋慕莺。文莺知道他真心喜爱自己,也觉得无比的甜蜜。
    没过多久,玉凤和子旺也来到了天津府,并带了三个消息来。一是他们已经完婚了,因路途遥远就没等有福夫妻。二是玉凤已经有了喜。三是宋大善人和姚举人做主,给大贵和宋二姑订了亲。
    有福算了日子,玉凤有喜应该是完婚前的事了,他也不说破,只顾摆了宴席为他们庆贺。席间,想到宋大姑还没有着落,不禁又唏嘘一番。
    两家人在一个宅子里和睦的过了两个月,宋家庄来庄客带来了噩耗:宋大善人过世了。
    有福听了放声大哭,还是文莺仔细的问庄客,宋大善人虽然年事已高,可还算健壮,怎的才离开了三十余日久过世了?庄客吱唔了半天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原来自从有福和文莺完婚,宋大善人心里十分高兴。一则有福给庄里人家都分了银子,庄户们见了宋大善人总要奉承一番,二则有福临走时给家里留的银子是他一辈子也没挣到的,三则前些日子宋乡绅,姚举人见了他都毕恭毕敬的。不过,最让他得意的还是门上的一块新匾。
    匾是李鸿章大人赠的,上书“忠厚传家”四个烫金大字。虽然还比不上御赐金匾,但能得到李中堂的赏赐,那也足以光宗耀祖了。
    自从上了匾后,宋大善人摆了三天宴席,庄户们不分贫贱,都可以来赴宴。有白食吃当然吸引了庄户们,这三人宋大善人院子内,院外搭的凉棚里都熙熙攘攘的,无比热闹。
    大家见了宋大善人自然又是恭维又是敬酒,让他老人家着实吃了不少酒。散了席后,他又些上火,嗓子不大舒服,可心里却非常畅快。
    这天,宋大善人午饭后端了个小茶壶,踱到门外又端详了会匾额,心里高兴,就哼着小曲在院里闲走。走到后院的时候,听到柴房里有男女在哼哼声。
    他这时心里高兴,也没想什么败坏家风的事,反倒起了孩子心性,用吐沫沾湿了指尖,把窗纸捅了个小洞往里看。
    柴堆后面,能看见个裸着身子的男子压着个女子。这男子骨瘦如柴的背身上纹了个小鸡,一看就知道是扫地的阿二。阿二去源汇纹身,说是纹的凤凰,可庄里人都说是只小母鸡。
    因为他家里穷,宋大善人就让他每日来打扫院子,也能得几个铜板。
    阿二身下压的女子,宋大善人看不真切。
    论理,宋大善人可以喊人来捉奸,如果不以为然就悄悄离开,自然无事。可他老人家此时高兴过头,要和阿二开个玩笑。
    他从院里找了个木条,轻轻的撬开了门栓,推门进去,蹑手蹑脚的走到阿二身后,抬手给了后背一巴掌。
    阿二大吃一惊,从女人身上跳了下来。宋大善人一看躺在地上的女人,“啊”了一声就定在那里再说不出话来。
    这地上的女人竟是他媳妇桂花。
    桂花一见宋大善人也是惊慌失措,抓起衣服裹着身子就往外跑,不料裙带缠住了宋大善人的脚。宋大善人被裙带扯了一趔趄,又正好绊在蹲在边上的阿二身上,一个仰八叉就躺倒在地。
    阿二见宋大善人倒了,乘机往门外跑。才到门口,就听宋大善人“啊,啊,啊”的叫得瘆人。他勉强回头一看,见宋大善人翻着白眼,嘴也合不上了,躺在地上啊啊。他心里害怕,就在房外扯住了桂花。
    桂花毕竟是在牡丹楼见过世面的,惊吓过后想到不能光着身子在院里跑,见阿二扯她,就又回到了房里。她也不理宋大善人,先穿戴整齐了才过来看。
    宋大善人本来是一口痰噎在了气管,如果赶紧翻了身拍,拍出来也就无事了。可桂花和阿二不懂这些,见宋大善人口里“啊,啊”叫,以为他是气疯了,就跪在他身边又是磕头又是赔罪。
    桂花此时又使出了常用的手段,拉住宋大善人的胳膊啼哭着撒娇。可她觉得宋大善人胳膊先是抖,然后抽,最后僵住不能动了。她止住假哭看了,见宋大善人面目青紫,竟然已经憋死了。
    桂花见宋大善人死了,心里反而定了下来。她出去看了看,院里无人,就让阿二把宋大善人尸首抬到厢房,放在床上。然后给了阿二十两银子,叫他翻越墙出去,离开宋家庄再不要回来了。她自己穿戴整齐,又扑了粉,无事似的坐在房里喝茶。
    到了晚饭的时候,桂花,大姑,二姑入席,等了许久也不见宋大善人过来。大姑,二姑就分头去找。大姑在后院厢房里看到他躺在床上,脸憋得青紫,身体已经僵硬,就惊叫着跑出来。
    那报信的庄客那知道这些,只告诉文莺说,老爷是自己去后院厢房睡觉,把痰吸进气管,憋死了。
    文莺觉得奇怪,那后院厢房是佣人的房间,公公怎会自己去睡觉。但此时有福哭得伤心,她只好先安慰有福,也顾不得细想这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