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宋子旺姚举人》继祖志文莺习武 空答卷有福灰心

    有福本该想到,文莺一个歌伎怎么会有两本战阵上用的书。但他这时满脑的都是文莺的花容月貌,一心要取了功名让文莺满意,就只顾读书不想其它。可列位看官需知道这文莺的来历,才能明白并非笔者癔想。
    前朝崇祯时,督察院监督御史叫做王元。
    那时满清起兵攻打山海关,亏了监军袁崇焕守卫得当,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两战让清兵损兵折将。后崇祯皇帝中了清太宗皇帝皇太极的反间计,把袁崇焕收监下狱,要秋后处斩。
    王元知道北方战事非袁崇焕不可,几次上书崇祯,要保袁将军,终于触怒龙颜,被削职为民,回江阴老家做起了寓公。没多久,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殉国,大臣们也大半被杀。王元早被削职,倒是躲过了这一劫。
    清兵入关后,很快占领的整个中原,并派遣降将吴三桂收服了云贵。王元很忠于明廷,见事已不可为,忧郁成疾,嘱咐两个儿子要以驱除鞑虏为己任,就一命归西了。
    恰好其时郑成功收复了台湾,自称延平王,加紧练兵要收复中原。中原的前明遗老要响应郑王爷,就成立了反清组织天地会。郑王爷终于没有打回大陆,反而在康熙年间被清廷剿灭了。但天地会一直秘密的在中原传承下来。王元的两个儿子秉承家训,加入了天地会,其后一代又一代,都是会中的骨干。
    到了太平天国起事的时候,王元的后代王维国已经是天地会江南分舵的舵主了。这时的天地会几经朝廷清剿,也就在江南还有些力量。所以,虽说叫做江南分舵,其实也就是总舵了。
    王维国取了八房姨太太,指望多生几个儿子来继承祖先遗志,可天意难测,几个太太却都生不出娃来。直到他五十岁那年,又取了第九房姨太,才得了个娃,还是个女儿。王维国觉得这是天不佑大明,看来气数已尽,无力回天,后来的五年,终日酗酒,在长吁短叹中度日。
    这个女儿就是王文莺。文莺自小生得粉琢般很招人喜爱,五岁开始识字时就显得聪慧过人。可王维国只想要儿子,也不曾关注文莺。直到她十岁那年,在爹爹书房里拿了本《孙子兵法》闲看入了迷,有了疑惑就磨着王维国讲解,王维国发现她的疑惑实际都很深奥,有些自己也答不出来,才发现这女儿天赋秉异胜过男儿,便开始细心教导,打算将来为天地会培养一员女将,也算是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文莺到了十二岁时,若要辩论兵法,王维国已经不是女儿的对手了。那时文莺要学琴棋书画,王维国不准,定要她习武,她便拿出孙子兵法中的“美人计”和爹爹辩,再延伸到琴棋书画天文地理对为将者的重要性,搅得王维国哑口无言,只好请了教习来教,到了十五岁,那教习就来辞馆,原因是文莺已经青出于蓝了。
    那时文莺还有个堂弟,时常一起玩耍。这堂弟也算一时才俊,但比不得文莺的天赋,对她很是佩服,也很敬畏。这堂弟姓什名谁容笔者后面交待。
    文莺十六岁入了天地会。在她幼年经历了捻乱,也经历了和平时的百废俱兴。心里隐隐的厌恶战乱,觉得满人已经入了中原,若要驱除免不得又要连年征战,很不情愿。但天地会的宗旨就是反清复明,爹爹又是首脑,她也很无奈。
    她十八岁那年王维国病逝,接任的舵主叫做李兵。李舵主要掌实权就要排挤王维国旧部,首要的就是支开文莺,于是以招揽英才并探听消息为名叫文莺冒充歌妓来到金陵。文莺也乐得离开这番争斗,便欣然领命,带了自幼服侍自己的小红来到金陵。
    那日小红与大柱争斗,文莺在船内偷看,见有福衣着光鲜却十分土气,料想是外乡来考制造局的,就想施展手段收服了有福,也算完成了天地会的使命,然后向刘舵主请辞,去过自己的生活。她打发小红去请来有福,不料隔着珠帘望去,见有福生得笔直口方,面如冠玉。后来四目相对,虽然只是一瞬间,她就看到有福眸中潜藏的英气。她想,有福虽然现在憨直土气,但相貌堂堂英气逼人,若是经过一番磨练,定然是栋梁之材。于是她真的动了扶持有福直心,但有福将来是清廷的栋梁还是天地会的栋梁,她想都没想。
    却说有福读了两日《孙子兵法》,对战阵之事明白了许多,只是时日无多,他没有读那本洋人写的《枪炮概论》。转眼间就到了考试的日子。
    考试时,制造局前几个兵弁笔直的站立,端着火枪,非常神气。门房也穿了新袄,尖声叫着考试的名字。考生进门前,兵弁要搜身,看是否有夹带。有福听见门房喊王文举,连忙凑过去招呼,王文举对有福笑笑,便向门里走去。搜身的时候,有福看到王文举向兵弁袖口了塞了块碎银。虽然王文举动着很快,有福还是看得很清楚。兵弁紧了紧袖口,在王文举身上胡乱摸了摸就放行了。
    有福是二百六十二号,在太阳下晒了许久,头有些发晕了,才被叫到。兵弁很认真的搜了身,放进了大门。考场在分在三个大房中,每个房里放了百十个桌子板凳,分了二十排。考生们进了大门,并不进考场,是在院中列成三队,说是等容大人来训话。院中也没树木遮阳,有福的汗浸透了长袍,头昏眼花的挺着。
    忽然,后面的人捅了捅有福的腰眼,他回头看,见王文举冲他眨了眨眼,满脸堆笑的凑了过来,悄声说道:“知道吗,今天不只容大人要来,李中堂也要来训话的,我们的面子可大了。”
    李中堂就是李鸿章大人。朝廷能选材留洋,全凭李中堂大力主持。今天不过是初试,李中堂不避酷暑来到考场,足见他对此次留洋的看重了,也确是让考生们觉得面上有光。考生们站了大半个时辰,才由考官来宣布,由于法国领事要拜会李中堂,商议学生留洋的安排,容大人也去作陪,所以取消了训话,考试正式开始。
    有福头昏眼花的找了座位,翻开桌上的考卷,看到第一题是说一些鸡和一些兔子放在一个笼子里,一共有多少条腿,要答出有几只鸡和几只兔子。有福见了心里暗骂:“算球,数腿容易还是数鸡容易?”不过有福最擅长的就是算计,他很快盘算出了有五只鸡和六只兔子。下一个题左面写个“目”字,右面写个“回”字,问这是个什么形状的东西。有福琢磨半天也不得要领,心里又骂了句“算球”跳过这个题往下看,下个题还是不得要领,就再骂“算球”两个时辰下来,有福答出了所有关于兵法的题,可数术题只答出了鸡和兔子,倒是骂了三十多次“算球”
    考官摇起铃铛,要考生把试卷扣在桌上离席,并告诉大家,五天后来制造局大门处看榜。有福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客栈。他想自己的答卷空着大半,不用看榜也知道不中了,还取什么功名,求什么利禄。功名利禄也就罢了,大不了回乡继续做少爷,只是再也见不得文莺了,想到这里,他几乎哭了出来。
    大柱看了少爷脸色,估摸着今天考试不利,也不敢多问。过了好久,才嘟囔着说道:
    “少爷,王小姐那边还备了酒席,时候不早了,是不是该更衣了?”
    “唉”有福长叹一声,心中暗念:也罢,过去赴宴权当是和文莺告别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