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昭君》第85章 冯唐易老,文帝好骗

    文帝十四年,在汉奸祖师爷中行说的鼓动下,老上单于率领十四万兵马进宫朝那,萧关,狼行千里,烧杀抢掠,抢粮抢人两不误,先锋部队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杀到了甘泉宫,朝野震动。
    刘恒十分郁闷,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人也送了,钱也给了,贺信也发了,于情于理都是仁至义尽,没有想到这些野蛮人不按套路出牌,反手就来抢,都抢到我家里了,岂能容忍,紧急关头,除了召集各路人马对匈奴围追堵截,更是决定,御驾亲征,给匈奴点厉害尝尝。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文帝这么一发飙,大臣们都傻了,自从刘邦在白登被人涮了一回以后,汉朝大臣对于御驾亲征这事提起来就打哆嗦,大家都知道,文帝根本就不是个打仗的人,不过是面子上下不来,做做样子罢了,既然皇帝要面子,大家也的配合,除了一个个要死要活劝文帝不要去,还把太后搬出来,好劝歹劝,终于把文帝劝住。
    面子有了,事还是要办,匈奴还在汉朝土地上呆着呢,文帝命张相如为大将军,连同建在候(这名字好,不知道死了怎么封)董赫,内史栾布等人率兵攻打匈奴,匈奴本来就是游击队,打了就跑,这次已经来了一个多月,能抢的都抢了,能烧的也烧的差不多了,所以看到汉军一来,见好就收,双方都没见面,匈奴就早早的跑回老家。
    一回生,两回熟,老上单于经过这一次试探终于明白,这个传说中的庞然大物不过是个行动迟缓的纸老虎,不欺负白不欺负,欺负了也白欺负,中行说以前说过汉朝的种种事情,开始还不信,有了这一次成功经验,不信都不行。所以自那以后,隔三差五的来打个秋风,要是遇到自然灾害,更是把抢劫当成主业,把文帝搞的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天天看着边关急报发呆。
    有一天,刘恒坐车路过侍卫官的办公室,看见一个老头在那办公,头发胡子都白了,看起来早就过了退休年龄,就十分好奇的把他喊来问道:你都这么大岁数还在上班,是哪人啊?
    老头告诉他:祖籍赵国,但是从父亲那一辈就移民到代国了。
    代国是刘恒的老巢,听到代国的消息十分感慨,说道:我在代国的时候,经常听别人提起赵国的名将李齐,英勇无比,当年在巨鹿立过大功,我挺崇拜他,你知不知道他。
    冯唐听到皇帝这么说,也没有客气,直接说:李齐还行,但是不如廉颇、李牧。
    皇帝很奇怪,平时大臣跟他说话都是客客气气,说错也不敢抬杠,这老头真能装,我客气点问问他,他还把自己当回事,于是问道:你怎么知道。
    老头实在的说道:我祖上曾经在赵国为将,和李牧是朋友,我父亲在代国做过国相,和李齐是战友,所以这两个人我都知道。
    文帝听到这话,也不好抬杠,想想这些前辈英雄,十分向往,不由自言自语说道:我要是有廉颇李牧这种级别的将军,还会怕匈奴。
    皇帝说这种话也不稀罕,一来是有心事发发感慨,而来也是给自己装装面子,不是我不行,是我手下不行。
    没有想到这白胡子老头抬杠上瘾,非常嚣张的说道:你就是有廉颇李牧,也用不好。
    刘恒吃了个苍蝇,十分郁闷,要不是脾气好,当场就的砍了这老头。
    回宫以后,刘恒越想越不爽,老头和我无冤无仇,这么奚落我,难道是话里有话,于是派人把老头喊来,愤怒的问道:你当面和我抬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给我面子,瞎说啥大实话。
    老头赶紧下跪道歉,说道:我老了,脑子不好使,乱说话,对不住。
    一惊一乍,刘恒终于把面子找回来,于是继续问道:你凭什么说我用不好廉颇李牧。
    老头道歉完也没客气,继续说道:我听说古代的明君,在大将出征的时候,亲自给大臣推车,然后对大将军说,以后就要靠将军了,通过这种方式拉拢人心,所以那些大臣才能死心塌地的给皇帝卖命,我祖父常说,李牧做大将的时候,边城的税收都是他自己收取,自己分配,功过赏罚全部自己定,朝廷不干涉,所以李牧能够成功。云中太守魏尚,是个能人,在云中那把所有的市场租金收起来分给士兵,还自己出钱,每五天杀一头牛给士兵加菜,大家都很服气他,所以云中的战斗力最强,匈奴抢劫都不敢去惹他,前段时间匈奴进犯,魏尚带兵迎敌,杀了不少匈奴,后来清点战果的时候缺少了六个首级,陛下就以此把他关进大牢,罚他做苦工,还把他的爵位都收回了,边界的守军都不服气,觉得有功的时候皇上赏的太轻,犯了一点小错误罚的太狠,赏罚不分明,长此以往,大家都不卖命杀敌,自然打不过匈奴。所以我说即使有李牧廉颇陛下也用不好。
    刘恒没有想到,一件小事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立刻命令这老头亲自去把魏尚放出来,官复原职,同时拜老头为车骑都尉。
    魏尚回到云中重操旧业,匈奴听到消息都不敢来找他麻烦。
    这个好抬杠的传奇老头叫做冯唐,王勃“滕王阁序”中提到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说的就是他。景帝年间出任过楚相,到武帝年间还被人推荐做官,此时已经九十多岁了,太老不能胜任,儿子冯遂子承父业,出任过侍郎。
    不知道金庸写“天龙八部”扫地僧的时候,心里想到的是不是冯唐。
    有了魏尚的教训,文帝用人不再保守,连续任命了几个口碑好的将领守边关,从此以后,汉匈边境问题少了不少,文帝的日子终于好了起来。
    美好的生活总是短暂的,没过多久,又出新故事。
    文帝是个迷信的人,在当时迷信是一种流行,算不上什么愚昧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愚昧,神棍是一种光明正大的职业,所以就有不少人借此钻空子,到处行骗。
    赵国有个人叫做新恒平,是当地有名的神棍,职业专长叫做望气,望气在那个年代是一种比较流行的一种迷信方式,就是通过看天气来下结论,听起来比看相撒铜钱高明不少,当年范增就派人望刘邦的气,望气官回报呈五彩,是天子气,范增大吃一惊,赶紧劝项羽在鸿门宴上把刘邦杀了以绝后患,项羽拉不下脸,结果悲剧了。这事还被司马迁记载在“史记”中,有这种灵异事情在前,望气的事情就变得神奇起来。
    新恒平得到文帝的宠幸以后,为了凸显自己的能耐,搞出了几个大项目,先是劝文帝建造五帝庙,五帝就是黄帝,青帝,白帝,黑帝,赤帝,当年刘邦就自称赤帝之子,在沛县起义的时候砍死了一条自称白帝儿子的大蛇。紧接着又忽悠文帝到处封禅,封禅是个很劳民伤财的事情,但是新恒平可以借此机会捞钱,文帝大事不糊涂,但是在这件事情上被这个神棍忽悠的有求必应,成了低能儿。
    新恒平得手几次以后,觉得文帝好骗,胆子越来越大,隔三差五编故事骗钱,这其中还编出一个禹王鼎的故事,说是大禹治水时期曾经把一个大鼎丢到黄河里,被他望气看见了,所以要派人到黄河打捞,文帝当真,派人捞了很久也没有捞到,还专门派人在黄河边上修庙祭奠。
    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新恒平越来越嚣张,得罪了不少人,于是大家就开始举报他,一开始文帝还不信,随着举报的人越来越多,证据也越来越充分。新恒平的不法行为都被揭发出来,文帝非常生气,想想当年好基友贾谊也曾经和他说过鬼神的事情,自己都没有听,如今竟然被档次这么低的家伙骗,真是太丢人了,于是下令把新恒平全家杀光,所有的祭祀,庙宇工程都停止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