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昭君》第84章 汉奸祖师

    中国历史上出过很多汉奸,大汉奸,小汉奸,狗汉奸,女汉奸,各种款式应有尽有,只要有外敌入侵,汉奸如雨后春笋,过江之鲫,来的又快又多。从世界范围来看,只有法国可以与中国相媲美,以致许多人从民族性方面论断,是不是汉人种族文化有问题,天然具有当汉奸的基因。
    比起那些人生地不熟的外来者,汉奸熟悉本地风土人情,江山地理,为了讨好新主人,变本加厉,不择手段,拼命祸害自己的老乡,搞的人见人恨,花见花开,老百姓对汉奸的仇恨比对入侵者还厉害,活着的时候恨不得扒皮饮血,砍头示众,死了也的挖坟掘墓,挫骨扬灰,就连那些收留汉奸的人,也瞧不起他们,比如乾隆就出版了一本书,叫做“贰臣传”,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包括洪承畴,祖大寿等著名反水英雄,“鹿鼎记”中韦爵爷那位天地会结义好兄弟,号称“雪中铁丐”的吴六奇也是其中之一,虽说他们效忠大清,有功于江山社稷,但是“大节有亏”,出于鼓励忠君爱国这一重要思想,再不好意思也要区别对待。
    所以说:当汉奸,是一件里外不讨好的事情,外人看不起你,自家人恨死你。
    汉奸这一门派,历史悠久,能人辈出,传承是少不了的,江湖传言,各大门派收徒首先要跪拜祖师爷,比如小偷,进门祖师爷是水浒中的梁山好汉--鼓上骚时迁,二奶祖师爷是嫦娥,妓女祖师爷管仲,三教九流,无论是上九流还是下九流,礼不可废,传承辈分总是要有的。今天要讲的这位,从辈分上来看,可以算是第一位有名的汉奸,汉奸的汉是汉朝的汉,这个专用名称诞生时间不长就被这位老兄赶上了,所以叫他汉奸祖师,绝对当之无愧;从能力值和破坏力来看,作为汉奸派的开山鼻祖,这位老兄身残志坚,在异国他乡卧薪尝胆,混的风生水起,权倾一时,他用仇恨和智慧给自己家乡父老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从知名度来看,在当时,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近几百年,汉奸门能人辈出,后起之秀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位前浪哥知名度在后辈的万丈光芒下有所下降,希望通过今天本书的大力宣传,可以咸鱼翻身,重塑辉煌。
    文帝六年,匈奴伟大领袖,匈奴帝国的缔造者,著名弓箭发明家,草原之子,万王之王,昆仑神在人间的使者---冒顿单于因病医治无效,在蒙古草原去世,享年六十岁,这位从小胸怀大志,一肚子阴谋诡计,通过科技发明干掉自己的老婆,老爹,兄弟上位的单于,走完了光辉的一生,他死后,太子稽粥继承了单于大位,号称老上单于,消息传到长安,作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文帝刘恒决心继续通过联姻政策来维系汉匈关系,他在发给单于就职的贺信中主动提出下嫁翁主。
    老上单于对于汉朝美女一直情有独钟,所以立即愉快的接受了汉朝的建议,双方签订了通过联姻保持外交关系的汉匈协议,两国使者发表声明,汉匈关系是经过老一辈领导人用鲜血凝聚而成的,经受了岁月的考验,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双方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惠互利的精神,一定可以开创汉匈关系的新局面。
    翁主出嫁,自然要带些随从,丫鬟,太监,仆役,一个都不能少,不论想去不想去,被选中就的无条件服从,为了汉匈关系大局,牺牲你一个,成全千万家,公主都的牺牲,何况这些下人。但是其中有一个太监,非常不愿意去匈奴,多次向领导打报告申请留下,还说了一堆花里胡哨的理由,什么热爱家乡,照顾家庭等等,都被领导驳回,十分愤怒,走之前放出话来:我不想去,你们非逼着我去,我去匈奴,一定会设法报仇,让你们过不成安生日子。“必我行,为汉患者!”
    这位十分留恋故土的太监,叫做—中行说
    中行说
    籍贯:燕国
    生卒年:不详
    学历:不详
    职业:太监
    家庭出身:不详
    特长:阴谋诡计
    人走茶凉,中行说临走前放了一通狠话,也没有人太当回事,一个太监,能翻起什么风浪,也就是发发牢骚,胡言乱语罢了,真有能耐就不用当太监了。
    中行说为什么做太监,无从考证,历史记载来看,东汉以前太监并非全部阉割,也就是说中行说可能是个正常男人,做太监有可能是一条做官的途径,况且汉文帝男女通吃,经常在皇宫混,说不定哪天被皇帝宠幸,一飞冲天也说不定。即使得不到好机会,在皇宫里上班,铁饭碗,有编制,吃喝不愁,待遇不差,平平安安干到退休,听起来生活很美好。况且从后来中行说的所作所为来看,应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个非常聪明,非常有谋略的人,与赵高倒是有几分相似,这样的人,有能力,有抱负,如果生在现在,应该很有发展前途。
    一切的一切,就被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改变了。
    中行说那小小卑微的梦想,破灭了!
    在历史的滚滚车流面前,中行说无疑是个小角色,有类似遭遇的人太多太多,他们的名字、事迹很快被历史淹没,被世人淡忘,因为卑微,所以渺小,你的无奈、不甘、愤怒,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毫无意义。
    一个人伤害了你,你可以打他骂他,可以去法院告他,当这个世界用他最大的恶意伤害你的时候,你要怎么做?你能怎么做?
    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
    但是中行说是个很另类的小人物,在庞大的国家机器面前,他无奈却不自卑,愤怒却不冲动,他要用自己的智慧与隐忍,用自己后半生的年华,去挑战命运,去彻底摧毁这个粉碎他理想的庞然大物。
    这个世界容不下我,那我就创造一个新世界。
    到了匈奴以后,中行说发现,随着两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和经济贸易往来的增多,匈奴的穿着饮食文化都受到了汉朝广泛影响,长安流行什么款式,匈奴就追随什么款式,那边开发布会,这边就跟着大流行,匈奴青年男女以穿汉服,讲汉话为荣,据说不少家长还打算把孩子送到长安留学,借此机会移民长安,不再过这种风吹草地见牛羊,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长此以往,不用汉朝来打,匈奴自己就被同化了。
    中行说觉得,这个一个挑拨离间的好机会,他对老上单于说道:匈奴的人口加起来都没有汉朝一个郡多,之所以能这么强大,是因为穿着饮食和汉朝不一样,现在大家都穿汉服,说汉话,饮食习惯也学汉朝,汉朝只要把国家才能收入分出一小部分,就能彻底收买匈奴,以后不用人家来打,匈奴自己就灭亡了。
    老上单于虽然水平不如他爹冒顿单于,但依旧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被中行说这么一忽悠,觉得十分有道理,想想如果大家都跟着汉朝混,以后我这单于算什么?所以立刻决定在匈奴开展整风运动,抵制汉货,把那些汉朝的玩意统统赶出去,恢复匈奴传统。
    中行说不但会说,还很会演,为了配合抵制汉货运动,亲自上阵,在一次匈奴户外活动大会上,中行说穿着汉服,从荆棘丛中穿过,衣服被撕的稀烂,然后中行说又换上一身匈奴常穿的兽皮,从荆棘丛走了一趟,衣服完好无损,中行说得意洋洋的告诉大家:汉人的东西好是好,但是不符合匈奴的基本国情,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玩意。
    中行说还到处编排汉朝饮食,什么又不好吃又没有营养,说的有理有据的,匈奴智商本来就不高,再被这个外来户现身说法,一顿大忽悠,渐渐的就不再吃了,匈奴的大汉餐馆纷纷倒闭。
    除此以外,中行说还把数学带到了匈奴,教当地人数数记账,提高匈奴人口素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就这样,没过几年,中行说把匈奴上上下下都征服了。老上单于大事小事都找中行说商议,由于他太监这一特殊身份,匈奴上上下下觉得他没有政治野心,也不嫉妒他,反倒都十分信任他。
    中行说终于看到了报仇的曙光。
    在以后多次汉匈会谈中,中行说作为匈奴谈判带头羞辱汉朝使者,作为长乐宫培养出来的杰出太监,中行说伶牙俐齿,能言善辩,经常把汉朝使者说的哑口无言,搞的大家敢怒不敢言,就把这情况报告给汉文帝刘恒,刘恒想起当年的事情,十分后悔,没有想到一个太监带来这么多的麻烦。
    他更没有想到,这个家伙能量比想象中还要大,一直到武帝时期,都是匈奴首席智囊,给汉朝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所以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千万不要小看那些小人物,说不定有一天,他会让你大吃一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