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昭君》第83章 贤君(3)

    刘恒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贤君,皇帝谥号、庙号一大堆,但是能被称为“贤君”的很少,因为要想获得这个称号不但的有才能,把国家治理的好好的,还需要有德行,让人觉得你这人是个好人,做个好皇帝已经不容易了,还的做好人?
    因为困难,所以稀有。
    当然,好人是非常难做的,即使是刘恒,也做过一些有争议的事情,比如说关于他的舅舅
    薄昭,薄太后唯一的弟弟,当年在代国的时候就跟着外甥混,是公认的左膀右臂,从龙之臣,当年大臣们打算迎立代王,刘恒心虚派人去打探虚实,想来想去只有薄昭合适,一来薄昭有能力,二来是自己亲舅舅,办事放心。
    做了皇帝以后,也没有亏待舅舅,虽说没有三公九卿,但也是车骑将军,封轵侯,听起来不大,但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皇上是个大孝子,对母亲那是千依百顺,所以得罪丞相也不能得罪薄将军。
    薄昭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没有记载,但是通过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点门道。
    当年周勃坐牢,谁都不敢说话,只有薄昭,拿了人家周勃的金子以后,仗义执言,到处为周勃喊冤,不仅如此,薄昭为了赚这笔钱,专门进宫找到姐姐,让太后出面把儿子一顿臭骂,说他忘恩负义,在太后巨大的压力下,周勃平安出狱。
    所以说:好人不好人不知道,薄昭是个拿钱办事的人。
    但是薄昭还是被搞死了。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是个悬案,玄就玄在没有人记载刘恒为什么非要杀舅舅,作为那个年代的见证者,司马迁一笔带过,薄昭杀了使者。
    使者是谁,使者做了什么不知道,反正被薄昭杀了。
    杀人偿命,这是刘高祖当年定的约法三章,但是这规矩明显不适用,尝不偿命要看皇帝愿不愿意让你偿命,当年刘长把审食其打死,连罚款都没有交,偿命更是无从说起。
    薄昭作为皇帝的亲舅舅,论血缘关系,比刘长差不到哪里去,何况薄昭是立过特等功的大功臣,无论做错什么,外甥总的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薄太后此时还在,母亲在,杀了舅舅,以后如何面对母亲?如果母亲很讨厌你,你又如何孝顺?
    刘恒很为难,杀,不好意思,不杀,也不好意思。
    想来想去,刘恒想到一个好主意,他把舅舅喊来,十分诚恳的说道:
    舅舅,您自杀了吧!
    这样大家都好意思,您看,您自杀,一来我可以非常大度的不追究您的杀人之罪,还可以给您办一场大规模的追悼会。二来您也可以得到一个好名声—畏罪自杀!
    哦,错了,是自杀谢罪。这样,别人就会说您虽然做了错事,但是知错就改,为了让外甥不为难,自己先自杀谢罪,于公于私,都非常够意思。
    我呢,虽然背上大义灭亲这个黑锅,但是外甥我为了江山社稷,豁出去了,舅舅您就不用替我担心了。
    同意不同意?
    如果是别的事情,薄昭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同意,但是这件事情薄昭真的不能同意,说的再好,一旦死了就一无所有,你说我不要脸也罢,不识抬举也罢,比起老命其他的都无所谓,反正我是不同意。
    同意不同意由不得你,话都放出去了,如果做不到以后这皇帝还怎么做,大家亲戚归亲戚,也不能太讲情面。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刘恒虽然杀人不多,但是套路还是非常熟练的,他派人给舅舅送去一杯毒酒。
    还让太监带去一句话:望舅舅体量外甥的难处!
    薄昭很郁闷,你有难处,我体量,我的难处你怎么就不体谅,你不体谅我我也不体谅你,不好意思,我最近肠胃不好,已经戒酒很久了!
    听说舅舅戒酒,刘恒很郁闷,看来这位老舅为了保命,脸都不要了,既然你不要脸,我就比你更不要脸。
    为了逼死舅舅,贤君刘恒做了一件震铄古今,哭笑不得事情,组织大臣去舅舅家吊丧!
    国舅爷去世了,大家吊丧是应该的,文武百官,无一遗漏,大家分工明确,组织有序,一天四班倒,早饭一班,午饭一班,晚饭一班,晚上再来一波夜班,披麻戴孝,敲锣打鼓,迈着整齐的步伐,赶往薄家,人家奔丧都说节哀顺变,他们刚到村口就开始大声吆喝:祝薄将军早登极乐。
    这么兴师动众,薄昭再不死真的不好意思了,全世界都知道他死了,不死以后怎么出门啊!
    薄昭的死是历史悬案,原因我们只能猜猜,从时间上来看,此时文帝已经大权在握,新政已经开始推行,诸侯王被收拾的老老实实,形式一片大好,薄昭是外戚不错,但是只不过是一个车骑将军,对于朝政的影响力有限,顶多收受点贿赂,搞点小钱,危害不大,看起来也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为什么外甥要杀他,想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要杀猴给鸡看。
    薄昭就是那只猴子,文武百官就是鸡,给他们看什么?看我推行新政的决心,从贾谊的遭遇可以看出,此时的刘恒已经是一个权力熟手,对于驾驭大臣早已驾轻就熟,刚出道的时候脸皮薄,不好意思,被刘长刘兴居周勃这些痞子欺负,虽说表现大度处处忍让,但是心里早就憋了一口气,对于亲情看的也越来越淡,薄昭不出头还有别的猴子会跳出来,可惜薄昭太自以为是,撞到外甥的枪口上,成了新政的祭品。
    贤君不是软蛋,大家都误会了。
    当然除了逼死舅舅,刘恒还是做了很多好事,有些事对后世影响很大,比如这个故事。
    淳于意,是临淄人,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医生,淄川有个名医叫做公孙光,十分有名,淳于意就跑去拜师学艺,得到真传,公孙光告诉淳于意,我这水平就这么多了,你该学的都学会了,但是我有个朋友,叫做阳庆,名气不大,水平很高,这人家里有钱,不喜欢抛头露面,外人都不知道他很厉害,他中年的时候我去拜师,他不愿意教我,现在年纪大了,你再去拜师应该有希望。
    有这种好事自然不能放过,淳于意借着和阳庆儿子阳殷交往的机会,登门拜师成功,在阳庆家天天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学习的精神把师傅都给吓到了,阳庆没有想到还有这么玩命学习的学生,十分欣赏淳于意,按照中国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绝招一般都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但是阳庆儿子对学医兴趣不大,阳庆又不想自己的绝技失传,干脆全部教给了淳于意,淳于意十分感激,一年就学完了,又在师傅家学习了两年才出师,此时才三十九岁。
    有了阳庆的绝招,淳于意出道以后十分残暴,秒杀当时所有同行,很快在齐国打响了名声,四邻八乡都来找他治病,淳于意生意好的不要不要的,钞票大大的。
    实现财富自由以后,淳于意也不愿意工作的太辛苦,有时间出去旅游,这走走那走走,别人来找他治病遇到就治,遇不到只能说命不好。长此以往,小病还好,如果是大病找不到人耽误了,就把帐记在淳于意头上,医患矛盾开始尖锐起来。
    一开始还是闹闹,时间长了这些人发现闹不管用,这小子闲云野鹤,敬酒不吃吃罚酒,干脆纠结起来,去衙门告淳于意,理由很简单:受贿。
    医生受贿,不知道是不是收了患者家属红包。
    衙门逮捕了淳于意,经过一番审判,认定淳于意早年做过太仓长,在此期间曾经收受贿赂,最终判决罪名成立,判处肉刑。
    什么是肉刑,当时有三种肉刑,第一:脸上刺字,第二:砍掉鼻子,第三:砍脚趾。
    听起来刺字是最轻的!
    淳于意非常郁闷,自己有名有钱,诊所生意好的一塌糊涂,追求自己的小蜜一大堆,哪用得到收受贿赂,悬壶济世却被小人算计,一旦被肉刑,以后怎么出来见人,那些追求他的小蜜肯定会变心的,真是天大的冤枉啊。
    想打官司,可以淳于意只有五个女儿,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女子就是不如男,关键时刻指望不上。
    淳于意有个小女儿,叫做缇萦,这个小姑娘是个非常有骨气的人,也非常孝顺,为了给父亲洗刷冤屈,亲自去长安告御状,还特别说明,愿意做官婢,为父赎罪。
    这事被刘恒知道了,十分感动,作为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到大和母亲相依为命,担惊受怕,他十分体量这个小姑娘的苦痛,为了类似悲剧不再重演,刘恒不但赦免了淳于意,还下令就此废除肉刑,以其他刑罚代替。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事件,肉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听起来很解气,其实很残忍,当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为了立威非要把秦孝公的哥哥嬴虔办个肉刑,砍掉鼻子,搞的人家无法见人,恨商鞅入骨,秦孝公一死就联合一帮人把商鞅给五马分尸。
    当然也有喜欢的,比如英布,脸上刺字高兴的不得了,觉得自己要当大王了,结果只有一半是对的,大王当了,命也没了。
    缇萦因为这件事情,改变了中国刑罚历史,一群男人延续几千年的仇恨就这样被一个未成年少女化解,真是功德无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