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昭君》第78章 贾生(2)

    鉴于贾谊同学入职以来的杰出表现,汉文帝刘恒决定破格提拔他为公卿,具体职位待定。公就是三公,卿就是九卿,汉朝官衔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最大,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就多了,比如贾谊之前做的太常属官,太常就是九卿之一,做官到了这个级别就算进入了权力核心。
    不过先别高兴,因为有人不同意。
    以太尉周勃为首的小集团,包括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集体反对,还给贾谊安上了一个“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的罪名。
    翻译过来就是年纪轻轻,喜欢玩弄权力,事情都被他搞砸了。
    年纪轻轻成了罪过,玩弄权力,人家权力都比你小,怎么玩弄,事情搞砸了,哪件事情搞砸了,请具体一点。
    以周勃的文化水平,这种话他是绝对说不出来的,但是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站着一群人,个个都是老资格。
    皇上要用的人,你反对,你反对的不是贾谊,是皇上。
    周勃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作为刘邦账下嫉贤妒能的代表人物,周勃是有前科的,当年陈平刚刚投奔刘邦的时候,周勃就来过这么一出,双方结怨几十年,一直到吕后掌权,双方为了自保才修复关系,结成反吕联盟。陈平已经死了,周勃的毛病却没有改,在他心目中:皇上刚来的时候对我是何等的尊重,现在屁股还没有坐热,就想着提拔小鲜肉,踩我们这些老戏骨,小样,不给你点颜色,你要上天了。我就反对怎么地,有本事你开除我啊!
    说白了,我就是要用我的资历和地位欺负你!你答应也的答应,不答应也的答应,不答应,我们就集体罢工,朝廷上下里里外外都是我的人,鹰犬遍地,我不干了,看你找谁干活。
    这就是周勃的底气!
    中国历史上像周勃这种人还不少,利用主弱臣强的机会,使劲欺负领导,我对这种人做了总结,主要有这几种类型:
    一种就是嘚瑟型,把自己搞的大义凌然,为国为民,动不动教育皇帝,你要这样,你要那样,反正你不按我说的做就是你的不对,我都是为你好,说的自己和皇帝老爸一样,把皇帝往儿子的方向欺负,皇帝好说话还好,不好说话就麻烦了,像魏征张居正就是这路货色,结果人一死,算账的就上门了,搞的死都死不安生。
    一种就是名正言顺的欺负皇帝,造反不造反不好说,遇到好说话的皇帝就算了,遇上牛叉的皇帝了,你欺负我,我就收拾你,收拾你算是正当防卫,当然了,防卫过当这种事情也是存在的,比如宇文护,这位老兄有没有私心不好说,但是把几个堂弟接二连三的干掉,终于遇到一个牛叉的堂弟,搞到最后自己也搭上了。
    在我看来,欺负皇帝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伴君如伴虎,你欺负老虎,还指望老虎心甘情愿,那是老虎,不是你老婆。
    你要是有野心干脆就取而代之,省的吵来吵去麻烦,比如曹操就做的比较坦白,或者说你学学诸葛亮,大权在握,但是欺负皇帝欺负的非常有技巧,人家来软的,动不动上个出师表表忠心,说的自己可怜巴巴,搞的皇帝都被感动了,即使做了出格的事情也算了。或者说学学曾国藩,大权在握,却知进退,韬光养晦,名利双收。
    周勃属于第一种,最愚蠢的那种,打狗看主人,他是看主人打狗,明着修理贾谊,暗地里是修理皇上。
    刘恒权衡再三,选择了屈服。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还没有到和他们撕破脸的时候,为了一个贾谊,不值得。
    贾谊有才不假,但是他还很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周勃不一样,他代表了一群人,这一群人构成了皇帝的权力基础,你是皇帝,但如果没有大臣支持,你就是一个傀儡皇帝,你的权力就是一纸空文。
    权力是什么?
    权力不是你屁股底下的龙椅,也不是你居住的皇宫,权力就是人心,你收服的人心越多,你的权力就越大,人心散了,权力也就没有了,所以当你还没有收服足够人心的时候,你就的牢牢抓住现有的。
    刘恒是个老实人,但也绝对是个明白人,所以刚一上台就把南军北军换成自己人,可光有这些是不够的,要想守住天下,需要更多的人心。
    老人心尤其是!君不见,地方官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看望当地老同志吗!
    香港电影“暗花”中梁朝伟说过:一个几十年没有回过澳门的老家伙,能怎么样?
    结论就是他和他的老大都被别人玩死。
    老人不可怕,人都会老,可怕的是人心!
    所以只能牺牲贾谊!
    即使贾谊是对的,即使周勃他们耍手段陷害贾谊,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贾谊只能被放弃。
    文帝四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
    听起来不错,太傅大小是个高级干部,长沙是娱乐之都,快乐家族,快乐的不得了!
    但是贾谊很不快乐,在当时,长沙属于老少边穷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气候潮湿,谁都不愿意去,吴芮的后人世袭长沙王,既没有野心,也没有雄心,就是混日子,所以贾谊来了只能混日子。
    最重要的是,长沙长安相隔千里,音讯不通,朝廷的大事小事再与贾谊无关,他失宠了!
    年富力强,正值巅峰,就这样被人给玩了!
    路过湘江的时候,贾谊悲从中来,写下了千古明文:《吊屈原赋》,抒发自己的郁闷之情,这首词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自比圣贤,顾影自怜!
    写到这不由想到一个野史故事,说屈原和楚王本来是好基友,后来失宠才自杀,按照贾谊的年代背景,对这件事情的真假应该比现代人清楚,如果这事是真的,贾谊自比屈原,难道与刘恒有一腿?
    纯属虚构,有待历史学家证实!
    当然,贾谊在长沙也没有闲着,文帝五年,针对当时民间私人铸钱这种乱象,贾谊上书《谏铸钱疏》,指出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币制混乱,危害国家,文帝听从了贾谊的建议,禁止了私人铸钱。
    在长沙的第三年,由于迟迟看不到回长安的希望,贾谊有些绝望,开始怀疑人生,疑神疑鬼,有一天,一只猫头鹰飞到了贾谊家里,在当时,这是一种很不吉利的现象,二十多岁的贾谊心有所感,写了一篇《鵩鸟赋》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以自我解脱。
    也许是这文章写的太好,也许是文帝想起他了,也许是老天开眼,三年外放结束以后,文帝把贾谊宣回了首都,两人久别重逢,在宣室就神鬼这个深奥的哲学问题聊了个通宵。两个男人聊通宵,这么多么深厚的感情啊!
    文帝还说了,很久没有看到贾谊,以为自己学问超过了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贾谊。
    听起来皇帝好像很喜欢他的样子,贾谊的前途一片光明。
    而且此时,一直看贾谊不爽的周勃已经被免官回了老家,接替周勃工作的灌婴也已经死了,现任丞相是他的老师张苍。
    由是观之:贾谊的前途不是一片光明,简直就是阳光大道!
    奇怪的是:文帝依然没有重用贾谊,而是委任他为梁怀王太傅。
    再次外派!
    这是一个在后世引发争议的决定,在许多人看来,贾谊有才华,有能力,文帝又很喜欢他,且拦路虎已经扫除,为什么不趁机重用他?
    在我看来,原因很简单。
    刘恒长大了!
    他不在是那个刚进皇宫的小年轻,也不再是那个急于用人的新皇帝了。
    他已经掌握了权力,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人。
    贾谊,已经不适合他了。
    对于贾谊,刘恒很了解,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是这种才华用来做一个谋士,出出主意,上上奏折非常合适,做丞相御史大夫,贾谊不合适。
    因为他不是一个政客!
    他不够老到,也不够事故,不够隐忍也不够坚强,刚做个大夫就把所有侯爷得罪了,遇到挫折,就多愁善感,牢骚满腹,这样的人怎能能在漩涡遍布的宫廷政治中生存下来。
    生存都是问题,如何治国?
    长沙是个挫折,也是个机会,熬过去,成熟一点,迎接你的也许就是前途无量的阳光大道,熬不过去,整天发牢骚,你永远就是一个怀才不遇的狂生!
    这就是贾谊悲剧的根源,用官场的话说:他在诊治上不成熟。
    但是比他大三岁的刘恒成熟了,在与周勃,灌婴这些老油条的斗争中成长了起来,无论是玩弄权力,还是识人用人,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在文帝眼里,贾谊的定位应该是一个谋士,一个智囊,或者说是一个老师!
    梁怀王刘揖是他最小的儿子,也最受喜欢,让他跟着贾老师学习,将来说不定有一番成就,而且梁王封地距离长安很近,想念的时候可以喊过来接着聊。
    贾谊彻底失宠!
    可是贾谊依旧抱着一丝希望,在此期间,他苦心孤诣,写成了人生最为著名的篇章:《治安策》
    个人觉得,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篇奏折!
    因为它的中心思想之一就是:要维护皇帝的权威,形成一人独尊的局面,维护政权的稳定,需要严格的区分等级,是上下有差,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行为规范,享受不同的礼,在此基础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尊卑有序,上下有序!
    后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做法被看做是帝国的理论基石,也是后世皇帝效法的典范,但是我认为,汉武帝一定是看过治安策的,并且深受其中影响。
    治安的治是天下大治的治!
    如果贾谊一生只写了这一篇奏折,他一样可以名垂青史!
    除此以外,在文中贾谊还针对汉朝和匈奴的关系,藩王坐大等问题做了论述,尤其是后者,被后世的晁错学习,成为景帝时期削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源。
    《治安策》很伟大,贾谊很了不起,但是文帝依然没有重用贾谊。
    更糟糕的是,汉文帝十一年,贾谊随梁王入朝,梁王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
    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飞来一只猫头鹰,贾谊就疑神疑鬼,要死要活;过个湘江,想起死去多年的屈原,顾影自怜,何况现在死的是自己宠爱的学生!
    贾谊非常伤心,得了抑郁症,开始郁郁寡欢。
    汉文帝十二年,贾谊在抑郁中死去,享年三十三岁。
    在此之前,贾谊上书,梁国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十分重要,鉴于梁王没有儿子,死后封国要被撤销这一情况,建议立梁王接班人,扩大梁国和淮阳国的封地,使前者的封地北到黄河,后者南到长江,从而连成一片。
    刘恒听从了贾谊的建议,立太子刘启弟弟刘武为梁王,这一决定在后来的七王之乱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刘武死守梁国,为周亚夫平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这是贾谊留给刘恒最后的礼物!
    这位惊才绝艳的洛阳少年,犹如流星划过夜空,璀璨夺目却转瞬即逝!
    他是一个风华绝代的文学家,他是一个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他是一个怀才不遇的狂生,
    他是一个不成熟的政客,他是官场文化的祭品,他是一个天生的谋士。
    如果当初。。。。
    如果至尊宝能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他会和紫霞仙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可惜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贾生千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