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昭君》第48章 皇帝的心事

    美好的生活总是短暂的,转眼刘邦54岁了,在一个中医刚刚起步,巫医大行其道的年代,已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了。
    按照刘邦当年的设想,这个岁数应该是养养鸟,斗斗蟋蟀,陪陪小蜜,钓钓鱼的时节了,一个成功的男人,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可如今当了皇上,比刚起义的时候还忙,每天不是这事就是那事,上个厕所都被太监催着,时不时有大臣来拜见;以前卢绾来见我,招呼都不打就直接冲进来,虽然有时候影响我宠幸小蜜,但是大家兄弟嘛,无所谓,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现在我宣他来,一等半天,一问早就来了,一直在外边跪着呢,还说以后都的这样;睡个觉也的想半天去哪个妃子那睡,其实大多数我都不知道那些妃子叫什么,太多了,未央宫刚修好,那些太监宫女就喊堵,每天各种轿子出出进进的不停,口音天南地北的,听也听不懂,反正进来就是脱裤子,脱衣服,像个木头一样,还不如当年在徐州老家和樊哙一起去嫖妓来的实在,做点十刀币,包夜二十刀,那些女人,个个能说会讲的,每次都让你欲罢不能;吃饭也唯恐被人下毒,还得让太监先尝几口,搞的我想喝口热汤都得等半天;昨天看上一个宫女,没有来得及问叫什么,今天就不见了;还有上个月,刚进宫的那个小太监,名叫小桂子的,长的真是清秀,我就握了几下他的小手,也不见了,问来问去也没有人回答我,据小道消息透漏:这些事都是皇后干的,她是六宫之主,按照叔孙通的后宫礼仪说明书规定:后宫的事情她说了算,皇后母仪天下,我总要给她点面子,辛苦这么多年,她也不容易,再说她的哥哥弟弟现在都是大权在握,太子也大了,算了,为了点小事和她吵架不值得,再找就是。唉!地位越高,生活越艰难啊。
    好在刚刚举办的酒会不错,酒喝的很圆满,叔孙通这小子有点本事,虽然我一直瞧不起儒生,现在看来儒生还是有点用的,像周勃灌婴这种粗人这时候就不顶用了,他们只会打打杀杀,玩这种文绉绉的玩意不在行,教都教不会,今天酒会大臣入场的时候,灌婴好几次都走错了节奏,位置也站的不对,要不是看他年纪大了,劳苦功高,非得拖出去打一顿不可,看来以后的多给儒生点机会,太平盛世,张良也说了,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要想治天下,必须有文有武。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嘛。
    想到这不由想起一件事情,酒会上韩王信这小子没来,自从他去了封国以后,一直没有消息,前段时间韩信被关起来以后,不少大臣上书,说韩国封地的国都阳翟地处中原腹地,属于军事战略要地,这样的地方交给一个异姓诸侯王大家不放心,韩王信这小子我了解,志大才疏,虽然与韩信重名,但是盗版的和正版的真不能比,他要是有韩信十分之一的能耐,也不至于被项羽打的像条狗一样,当年不是看他是韩国贵族后裔,张良又为他说情,就凭他在荥阳投降这一件事,我就可以砍了他,人家周苛,枞公哪个不是有家有口的,人家怎么不投降。
    大家说的也有道理,人心隔肚皮,不能不妨,所以我专门下了一道诏书,把他的封地迁到太原郡,以晋阳为首都。太原郡是个好地方,听说那里出产一种黑乎乎的泥巴,烧火很带劲,还可以冶炼钢铁,很有前途,这是我看得起他才让他去的,这小子多半不领情。
    话说回来,这种烂招也就是陈平想的出来,说什么太原郡地处北部边陲,气候恶劣,还有北方的匈奴时不时骚扰,让韩王信去可以一石二鸟,既防止他造反,还能帮我堵枪眼,这叫以毒攻毒。
    还是陈平了解我,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韩王信这小子挺上路,这点比韩信强,没过多久就给我来信,说是晋阳距离边境太远,不利于防御,要求把首都迁移到马邑。马邑这地方我去过,当年围攻赵王歇的时候曾经匆匆路过,有点偏,不过既然他自己要去,我当然乐意。诏书已经发下去了,让这小子好好干,守住北方边界,我给他奖赏,上次刘交去楚国入职以后,给我送来楚国美女三十名,我送了十个给韩王信,这小子就好这口,马邑那边的女人量少质次,不能和楚国的比,楚国的女人真水灵,我都有点不舍得,当年项羽的小蜜虞姬,鸿沟谈判的时候见过一次,看了一眼就浑身骨头发酥,腿都抽筋了,要不是萧何扶着我,当众就的出丑,为了得到虞姬,我卧薪尝胆打败了项羽,可惜虞姬还是死了,听说是自杀,项羽真幸福,得到了她的人,还得到了她的心,女人啊,最怕跟错人,我虽然没有项羽帅,可跟着我有前途啊,荣华富贵,听起来有点俗,可谁又能免俗呢,吃饭拉屎俗,你能不吃不拉吗?
    再说韩信,这小子吧,带兵打仗确实是个人才,也不枉当年萧何拼了老命追他回来,可这个人说话做事总给人一种尖酸刻薄的感觉,不像灌婴樊哙他们,虽然满口脏话,却给人感觉坦坦荡荡,我就是死了,江山交给他们也放心,韩信不行,他年轻,有才,迟早迟晚是个心腹大患,太子年纪小,又老实,将来肯定镇不住韩信,虽说他现在没有谋反,可将来的事情谁知道呢,用张良的话说:人是会变得,我在世,他不敢,我走了,他会怎么做?
    与其给太子留后患,不如我先做恶人,把这隐患给除去,大家也都明白我的心思,所以我把韩信抓回来以后,张良、萧何、曹参他们一个说情的也没有,反倒是郦商落井下石,连续上书让我把韩信干掉,他想给哥哥报仇这我理解,郦食其是个好人,死的不明不白的,放谁家都不会放过韩信,但是现在我还不能杀他,杀了容易,杀完了容易伤不少人的心,比如彭越,英布,吴芮,这些异性王都在看着呢,杀一个,惊动一群,这些人个个都不是善茬,要是他们联合起来造反,这江山的根基就不稳了,所以只能把韩信降级使用,派人监视他,让他没法兴风作浪。
    还有张良,这个人吧,论才能,确实是出类拔萃,我出来混了这么多年,比张良聪明的人真没见过,上到天文,下到地理,无所不通,无所不晓,简直就是个百科全书,据说叔孙通定礼仪也请教过他的意见,可自从天下大定以后,他就变的神秘起来,天天说要修仙问道,上朝也不积极,隔三差五的请假,还说什么要跟着师傅赤松子云游,什么赤松子,我还赤帝之子呢,这种事情在外边说说糊弄糊弄老百姓就完了,还能当真,访仙问道这种事情,当年秦始皇比谁都积极,不也死在半道上了,神仙之说,虚无缥缈,不能太当真。
    当然他的心思我也理解,怕卷入权力斗争,想明哲保身,其实我对他还是很放心的,他这个人,无门无派,没有山头,也没有带过兵,在军队中没有根基,造反也轮不到他。这些年他对我忠心耿耿,我都知道,只不过话不能说的太明白,心照不宣就可以了,既然他想低调,我就成全他,让他修道去,该赏的我还会赏,要不要是他的事。
    真正有些头疼的是萧何和曹参,这哥俩本来是好兄弟,也都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几年关系越来越差,听说私下见面连招呼都不打,原因无外乎都觉得自己功劳大,比对方强,互相不服气,再加上那些爱说三道四的大臣们煽风点火,搞得同事都没得做,大臣不和,皇上的利,但是现在天下初定,正是大家应该齐心协力搞建设的时候,闹矛盾是大大的不对,该批评我要批评,适当控制一下,闹到了对谁都没有好处。他俩都是聪明人,这道理一点就破,希望他们能明白我的苦心。
    至于陈平,这小子是个奇葩,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道德礼法跟他没有一文钱的关系,怎么坏怎么来,只要能达到目的,简直不择手段,就像臭豆腐一样,吃着好吃,闻着恶心,还真离不开他,况且这小子年轻,好好培养将来给太子留个帮手,也算是我做父亲的尽到一点责任。
    人年纪大了,总是想一些以前不愿意想的事情,不想不行啊,以前只有刘肥,刘盈两个儿子,肥仔还是个私生子,虽然爷爷奶奶喜欢,但是他是没有继承权的,现在有了八个儿子,人多事就多,听说后宫已经开始吵吵,说什么太子性格懦弱,子不类父,守不住江山,这话怎么能乱说,太子是嫡子,钦定的继承人,岂是后宫这些妇人可以说三道四的,以吕后的性子非得生出事端不可,唯独有点担心的是如意,这孩子挺像我,我也喜欢他,希望他一切安好。
    算了,不想了,刚才太监报告籍孺觐见,好久没有见到他了,今天吕后不在家,换换口味,开个洋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