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昭君》第47章 秋后算账(3)

    刘邦的咄咄逼人让陈平明白,上意已定,一定要借这个机会废掉韩信,杀不杀是一回事,楚王的头衔和封地是肯定要剥夺的,作为八大王中功劳最大,封地最多,潜在威胁最大的一个,你在存在就是不合理的,有借口要废你,没有借口创造借口也的废你。
    大凡阴谋家都是明哲保身的人,只要对自己有利,什么事都能干,为了逃命裸奔都干得出来,当年面对裤裆的韩信如果换成陈平,也是照钻不误。他思虑再三,给刘邦出了一个主意:诱捕韩信。
    王都是在自己的封地过日子,说简单点就是武装割据,可以拥有军队,法律,大臣,说白了就是一个国中之国,小朝廷,晚上在哪个后宫睡觉同样可以翻牌子,(难怪大家都想称王,最后享受这种待遇的就是吴三桂),区别在于你是王,我是皇上,比我低半级,大事的听我的,你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事情自己做主,权力比今天的自治区,特区大许多,除了例行去首都述职,平时深居简出,见一面都不容易,活捉更是无从谈起。
    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比如说皇帝出巡,狩猎,或者是在某地开大会,各地封王,诸侯愿不愿意都的参加。
    陈平告诉刘邦:南方有个地方叫做云梦,在楚国的西界,陛下可以假做出游云梦,韩信听说您来了一定会去迎接,到时候陛下以顺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他抓起来,擒贼先擒王,只要抓到韩信,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云梦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地位突出,历代君王经常来这拜祭,之前秦始皇也来过,又恰巧处于楚国边境,可以打消韩信的疑虑。
    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阴谋,比鸿门宴还卑鄙,鸿门宴刘邦明知道有危险,但是实力不如人家,非去不可。陈平这出云梦宴,压根就是骗,为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人家骗出来。
    这件事情再次生动的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高估那些所谓大人物的道德水平,道德与身份是不成比例的,甚至有可能是成反比的:老百姓骗的是钱,他们骗的是命。
    公元前202年12月,高祖刘邦在陈平等大臣的陪同下,前往云梦。
    消息传到楚国,韩信非常矛盾,明刀明枪谁都不怕,就怕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刘邦曾经两次用小阴招夺去他的兵权,骗一次是无意的,骗两次就是故意的,摆明了就是不信任自己,前不久刚从首都述职回来,现在忽然毫无征兆的来到云梦,要大会天下诸侯,也没听说有什么大事发生,以韩信对刘邦的了解,无利不起早,肯定是有事,但派人去首都打听了一阵子,也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
    去,担心有危险,刘邦这种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听说最近正在到处报仇呢,不去,就是不给老大面子,反而会增加刘邦对他的猜忌,毕竟人家是皇上,叫你干啥都是合理的,撕破脸是不行的。
    杀伐决断的大将军在阴谋面前竟然患得患失,束手无策。
    手下有人进言:刘邦在到处通缉钟离昧,不如把钟离昧献出去,以显示自己的忠诚。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骚主意,钟离昧不过是个通缉犯,落水狗,能有多大的意义,皇帝惦记你,一切都是借口,就如同几十年后的七王之乱一样,以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起兵,杀了晁错又有什么用。
    但是韩大将军竟然同意了,他已经被刘邦吓破了胆,如果建议他把漂母献出去,估计也会同意。
    他派人找到钟离昧,告诉他:皇上已经知道你在我这里了,派人来逼我把你讲出去,你说应该怎么办?
    写到这个场景的时候我不由想到另外一幅场景,当年燕太子丹与荆轲密谋刺杀秦始皇,希望借秦国大将樊於期的头作为介绍信,太子丹不忍心,荆轲自己找到樊於期说明了来意,樊於期大哭以后自杀。
    大哭的原因在于痛惜家人被秦始皇所杀,无法报仇,自杀的原因在于知道报仇有望,所以不惜牺牲自己。
    后人言“燕赵之地重节义之风,多慷慨悲歌之士”,是对樊於期、荆轲不畏强暴、以身殉国壮举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比起荆轲樊於期的悲壮事迹,韩信的做法简直太挫了!
    钟离昧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被朋友出卖了,大骂韩信,说道:汉国之所以没有来攻打楚国,就是因为我在这里,如今你竟然卖友求荣,我死了,你也不得好死。
    我个人觉得钟离昧这话说的有点吹牛,你要是真有这么大的能耐也不至于当逃犯,但是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是无用的了,上次被陈平阴,这次被韩信阴,真是掉阴沟里了。
    钟离昧自杀!
    一代名将,随项王征战天下,纵横江湖,杀人无数,最后竟然窝窝囊囊死在自己剑下。
    韩信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他让人把钟离昧头割下来,准备献给刘邦,在他眼里,只要能保命,朋友也是可以用来出卖的!
    一个老骗子,一个卖友求荣,一个是高祖皇帝,一个是兵仙转世,竟然是这么的猥琐肮脏。所以笔者经常觉得,历史真的很有趣,很逗比。
    过了几天,韩信听到刘邦来了,亲自手捧钟离昧的头颅出城迎接,干一见面,招呼都没打,刘邦便喝令左右:给我拿下。
    韩信吓的魂不附体,赶紧跪地要求解释,刘邦也不愿意理他,直接下令狩猎大会休会,猎物已经抓到了还狩猎个啥,直接带着猎物回洛阳。
    十面埋伏的楚王,就这么被一条小阴谋打了个埋伏,落网了。
    听起来很搞笑,为了击败项羽,汉军百万之众,十面埋伏,连唱歌这种事情都用上了,最终得到项羽一具砍成五块的尸体。
    而十面埋伏的导演,竟然送上门被人家两个侍卫给活捉了。历史就是这么吊诡,纵然有经天纬地的能耐,鬼斧神工的计谋,终究是一个人,失去了权力裸奔,和一头猪没什么两样。
    到了洛阳关了一段时间,刘邦下令赦免韩信,谋反罪名不成立,但是不代表你没有最,窝藏钟离昧就是罪过,楚王你是不能干了,改封为淮阴侯,排名二十一。这里要说一下:候比王差多少,我只能说,差多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王可以有军队,候没有,没有了军队,看你怎么反?
    楚国的封地一分为二,刘邦立刘贾为荆王,占据淮东,立弟弟刘交为楚王,占据淮西,同时立哥哥刘喜为代王,私生子刘肥为齐王。
    第一轮权力洗牌完毕,成功除掉最大的潜在威胁韩信,并且用自己的家族巩固了权力,进而战争时期分出去的权力一步步的收回来。
    比起后世景帝削藩引发的七王之乱,建文帝削藩丢掉皇位,康熙削藩引发的内战,刘邦这手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最低成本的削藩。
    只不过有了这么一出,以后再也没有第二出了,大家在斗争中学习,很快就成长起来,在不久的将来的,他将面对截然不同的局面。
    回到洛阳没过多久,未央宫建成,乔迁自然是大事,与此同时还有一件大事也即将完成,刘邦兴致勃勃的决定去观赏一下,看看进度如何。
    原来自从当上皇帝以后,刘邦经常举办宫廷酒会,大家都是粗人,也不懂什么规矩,喝多了以后在皇宫里到处大声喧哗,随地大小便,有时候还抄家伙当着皇帝的面打起来了,长此以往,刘邦看不下去了,决定给大臣们立个规矩,正好手下有个叫做叔孙通的,一千在秦二世的时候是博士,主管礼仪,是这方面的专家,就委命叔孙通制定礼仪。
    对于君王来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的硬,作为精神文明的礼,在古代是件大事,后世实行的六部制,一直都是以礼部居首,可见礼的重要性。
    得到命令以后,叔孙通首先到鲁国开了场招聘会,自打春秋孔子出道以来,他的老家鲁国就被认为是礼仪领域的研究高地,人才济济,叔孙通招募了大批专业领域的人才,把秦国的礼仪与汉国初级阶段的国情相结合,发展出一套有汉国特色的礼仪。
    考虑到礼仪适用范围较大,影响深远,叔孙通额外从皇帝的近臣中召集了二百多人进行演练,一直持续了半年多,期间还专门把高祖皇帝请来观摩,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赏和肯定。
    高祖七年,未央宫竣工,各国诸侯来首都给皇帝贺岁,叔孙通版本的礼仪正式发布,各路大臣按照之前的彩排流程实打实的走了一次,包括上朝,发言,退朝,喝酒等等一系列,怎么走,怎么说,怎么跪,怎么起,怎么打招呼,甚至上厕所,大小便都规定的井井有条。
    刘邦非常满意,庞大的权力通过等级森严的组织架构,严谨精密的礼仪,体现的淋漓尽致。
    终于明白为什么要当皇帝了!爽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