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旺姚举人》办酒宴子旺从戎 参受贿荣禄落难

    过了一个月,钦差果然来到了兖州。
    这钦差是当朝红人,叫做荣禄,字仲华。
    荣禄,正白旗人。同治帝升天后,他支持载湉即位,即光绪帝。由此,他成了西太后慈禧倚重的重臣,掌管了京城的神机营。他带兵有方,又得到了醇亲王奕譞的赏识,很快升任工部侍郎,兼署步军统领。
    这时候谁能巴结上荣禄,等于在朝廷中枢有了靠山,国抚台这个面子给的着实不小。
    宋子旺早就想在京城寻棵大树,为这事还给了天津府的孙师爷不少银子去打点。别看孙师爷在天津呼风唤雨的,到了京城可啥都算不上,收了宋子旺的银子很长时间也找不到门路。这回听说有机会结识荣禄,宋子旺高兴得几天睡不着觉。
    荣禄这次领了上谕,到山东巡视海防武备,本来是不该到兖州的。不过国巡抚极力推荐,说兖州知州自练了一支扬威军,刚刚打败了日本海盗,夺回了英国人被抢的货物,请他务必去查看。
    沿海地区杀个把海盗其实算不得大事,但能打败日本海盗就很稀罕了。打败了日本海盗还能夺回货物,近十年来也是头次听说。知州又是文官,居然亲自带兵做了这些事,让荣禄有了兴趣,就改了行程去兖州会一会这位宋知州。
    当然,让荣禄改行程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巡抚在荐书里夹带了五千两银票,让他也不好回绝。
    荣禄到了兖州,按例先赴接风宴。宴会上,他见郑铁塔生得威武,心底喜欢。又听说郑铁塔是被宋子旺收服的,不禁对宋子旺另眼相看。游击将军王二茂在席间作陪,也极力恭维宋子旺,荣禄见他们一文一武十分想得更感到纳罕。他可不知道,宋子旺这些日子在王二茂身上也使了不少银子。
    第二日,荣禄到校场观操。先是王二茂的驻防军演练一番,虽然也算整齐,但在荣禄这个带兵大行家眼里实在算不得什么,接着才是扬威军出场。
    扬威军的服装和驻军号服不同,都是簇新的黑色紧身劲装,胸前绣着个红色的“扬”字,背后是个“威”字,看上去要精神许多。虽然只有五百人,但队伍非常整齐,来到演武台前齐刷刷的单腿跪地,齐声喊道:“给荣大人请安。”然后起身在场中列了个方阵,又整齐的盘腿坐下。
    本来扬威军收了海盗后已经有七百人,但新加入的一百多人没练过气功,经不得刀砍枪刺,所以留在了兵营。这些老兵久经王二茂训练,队伍的确是整齐。王二茂练扬威军的队伍是帮忙,但练出的队伍比自己的驻军还精神许多。他自己不知缘故,但宋子旺清楚。
    扬威军的团丁练好队能得不少赏银,练不好要扣饷,一进一出差额很大,团丁们自然十分用心。王二茂的驻军则不同,队伍整齐与否都是那点官饷,兵丁们当然得过且过了。再加上宋子旺本来就做布匹生意,给军服选的是上等面料,穿上了看着又精神了三分。
    王二茂的驻军和扬威军一同出操,差距就很明显了。荣禄看了,捻着胡须对宋子旺说:“宋大人这兵练得果然精神,不知下一个科目是什么?”
    宋子旺满脸堆笑的说:“荣大人莫心急,马上就开始了。”
    扬威军压箱底玩意自然还是刀砍胸背枪刺喉咙。宋子旺以为荣禄看了会大为惊讶,所以当荣禄问下个科目演练什么的时候,就给荣禄卖了个关子。
    荣禄带了神机营不到一年就能得到醇亲王的赏识,那是个有真本事的人,怎会被这跑江湖的把戏唬住?他想到自己居然大老远的跑来看一群骗子,心中有气。
    校场中的团丁们卖力的表演着,“嘿,哈”的喊声震天响。荣禄看了微微一笑,对宋子旺讥讽道:“宋大人,您和日本海盗开仗,用的就是这样的功夫?厉害,果然厉害。”
    宋子旺是个鬼机灵,听出了话头不对,但也不慌张,躬身回道:“回荣军门话,这些不过是强身健体的法子,还能提升士气,真的打仗,这个是靠不住的。”
    荣禄本来想,如果宋子旺大吹法螺,他就拿出手枪来让这般人试试能不能抗住子弹。没想到宋子旺老实的说这些功夫上阵不管用,他也就不好让宋子旺难堪,便笑道:“也不能说完全没用,提升士气对战斗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宋子旺连忙点头,说道:“军门说的是。上次被海盗包围了,就是先让团丁们运气,大家觉得自己刀枪不入了,都鼓起勇气冲锋,这才打败了海盗。”
    宋子旺这话说得巧妙。荣禄听他说海盗,还以为是日本海盗,哪知道不过是些村里的渔民。荣禄明白“夫战,勇气也”的道理,觉得宋子旺能用这个法子鼓舞士气,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虽然如此,但荣禄拐了个大弯来到兖州,本以为能见到些能人,不料都是骗人的把戏,心里不痛快,脸上就露了出来。宋子旺看他神色不对,就悄悄吩咐白大方,晚上要盛宴款待。
    晚宴还是设在醉八仙。宋子旺带了赵守财、白大方、郑铁塔早早的就过来候着。天擦黑了,荣禄的轿子才到,后面跟着几个随行的京官。虽然是随行的,可也都是五品以上大员,宋子旺不敢怠慢,恭敬的给大家行礼。
    荣禄心里不痛快,想完了应酬赶紧回去歇息,明天一早就离开。他坐在桌前也不言语,别人说话他就“嗯,哼”几声。那些随从见主官对宋子旺不假辞色,也都绷着脸坐着。
    宋子旺是个能喷的,三巡酒过后话就多了起来。他先是恭维了荣禄一通,让荣禄明知是虚言伪语,还是觉得很受用,脸就松弛下来。接着,宋子旺又开始介绍菜肴,什么葱烧海参、百花大虾、九转大肠,在他口中都有一段段的典故。
    宋子旺这样一喷,席间的气氛就活跃起来,荣禄尝了根大肠,不停的赞赏。
    这时,宋子旺又开始喷家乡的事。他说自己从师姚举人,那是个通天彻地的奇才。他讲起姚举人如何散财聚众,抵御捻匪,又亲挥大刀杀了三进三出,终于保得一方平安。荣禄听了也大加赞赏,说姚举人散家财抗匪真是当世的侠士,难得还有举人的功名。当然,荣禄不知道,姚举人散的是老丈人的家财,为此老丈人还被气得一命呜呼了。
    宋子旺说到姚举人,话锋轻轻一转,就提到了同窗宋有福,引起了荣禄的注意。
    看上去宋子旺是借着酒劲乱喷,讲些故事给大家助兴,其实他早就盘算好了。在校场的时候他看出荣禄心怀不满,就知道靠练兵这事讨好荣禄是不行了,那么,要想让荣禄记住自己,或许要倚仗王文莺的名头。
    这几年,李鸿章收了王文莺做义女的事慢慢的传了出来,不仅京官们知道,便是在山东的国泰都听说了,荣禄当然也知道。论理,当官的认个义女并不新奇,有些候补官员为了得到实缺,让五十岁的媳妇给上官二十岁的小妾做义女的事也是有的。
    论年纪,王文莺也过了三十,但看上去还是二十岁的模样。见过王文莺的官员,莫不惊诧于她天仙般的美貌和公主般的贵气。有些和李鸿章亲近的官员,还在酒席间听过王文莺唱曲,更是如聆仙音。于是,李鸿章这个干女儿的名声就响亮起来。
    偏偏宋有福又屡立大功,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大员。有些大臣觉得李鸿章慧眼识英才,为朝廷发现了有用之人,也有些大臣认为宋有福靠媳妇的美色诱惑了李鸿章。无论如何,宋有福也成了官员们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
    所以,当宋子旺提到同窗宋有福时,荣禄就满脸堆笑的说:
    “原来您是宋军门的同窗,失敬了。宋军门是这些年朝廷难得的名将,我也是很敬佩的。”
    荣禄这倒是句实心话。他是武将出身,对于靠真实军功升迁的官员都愿意亲近。他研究过宋有福的几次战例,也参观过两次定武军的会操,知道宋有福是有真本事的,那些媳妇美色云云不过是些无聊的嫉妒之语。
    宋子旺谦逊的答道:“呃和宋军门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可呃惭愧呀,宋军门为朝廷屡立大功,呃却是个捐的知府。”
    荣禄哈哈一笑,说道:“朝廷选拔官员有许多渠道,科举是一途,军功是一途,捐款也是一途嘛。无论是怎样得的官,只要忠心耿耿报效朝廷都是好的,宋大人也不必妄自菲薄。我看你主动练兵,又打败了日本海盗,也是个有为之士啊。”
    荣禄的随从们听到宋子旺是宋有福的同窗,也都笑容满面的奉承道:“是啊,荣大人说得是。李大人年轻有为,只怕将来成就远在我们之上呢。”
    宋子旺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列强对大清虎视眈眈,如荣大人和宋军门这样的武将才是朝廷栋梁,呃不过是个地方文官,哪有什么成就。但愿能保得一方平安,也就对得起朝廷的恩典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