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旺姚举人》论仕途守财解惑 观铁剑子旺练兵

    宋子旺听了哈哈大笑,眼泪险些笑出来。他心里道:“什么狗屁白莲教,老爷我就是白莲教护法,娶的媳妇就是白莲圣母。”
    白大方和赵守财不明白宋子旺为何笑成这样,也就都跟着干笑。
    三人笑了一阵,宋子旺摆手说:“好了,哈,好了。天都快黑了,我们回去吧。”说罢,当先下了楼。
    第二天一早,白大方带着宋子旺和赵守财出了南门,前行数里,来到泗河边。
    泗河并不宽,水流却十分湍急。从兖州南门出来,沿着官道走到泗河,有座石桥连着两岸。三人走到桥头,看见对岸有个亭子。
    说是亭子,和通常的四角、八角亭不同,是个长方形的,好似个房子没有墙。宋子旺问白大方:“那个亭子咋个这样奇怪?”
    白大方笑道:“老爷,那里放着兖州有名的镇河宝剑,我们过去看。”
    他们过了桥,来的亭子里,见亭子中有两个石墩,石墩上横架着把大剑。这大剑通体黝黑,足有三丈长,四尺宽。子旺围着剑细看,见剑柄上有鎏金铭文,写着金凤二字。
    白大方说:“相传,早些年泗水河常闹洪水,行人往来不变。康熙年间,知府老爷叫做金凤,自己出银子修了这桥。又怕洪水冲了大桥,金老爷就铸了这镇河宝剑。据说,自从有了这剑,再没闹过洪水。”
    宋子旺若有所思的看着铁剑,在亭子里转了几圈才不舍的出去。
    回到府衙,宋子旺找了赵守财到厢房里密谈。
    “老赵,恁说说,呃到了这兖州,做点什么事情好?”
    “老爷还是缺钱?”赵守财笑道。
    宋子旺摇了摇头,说道:“呃钱也够了,恁给呃想个法子,做些啥事才能让朝廷赏识。”他说完想了想,又补充道:“呃会重重的谢恁的。”
    赵守财听了,知道宋子旺还想升官。他想,老爷不过捐了个知县,走门路得了实缺,才两年光景就升了知府,居然还想往上升。人家都说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知府任上是最容易捞银子的,如果钱够使了,当这知府作甚。
    赵守财不知道,宋子旺家里藏着三百万两银子呢。本来宋子旺也不觉得三百万两是什么了不得的数,见了能捞的银子还是拼命捞。可在静海时两次闲聊,让他省得,自己已经是天下有数的富户了。
    一次是钱巡捕聊天的时候,说起朝廷经营西南,为了给鲍军门筹集十万两军饷,军机处各位大人愁了两个月才东拼西凑的给足了。另一次是听天津府孙师爷说起,朝廷要修缮颐和园,差了二百万两银子,需要挪动海军军费呢。
    宋子旺最大的乐趣并不是划拉银子,所以当他知道自己的银子已经算是很多了的时候,对赚钱就没了兴趣。他最大的乐趣其实是压过宋有福,就像他爹宋乡绅要压过宋有福的爹宋子禄一样。
    他第一件得意的事情是娶了姚玉凤。他和有福同在姚举人门下读书,又同时认识了玉凤,结果姚举人赏识了他,玉凤也做了他媳妇,他觉得压过了有福一头。不过,当他见到文莺时,才发现实际上有福在娶媳妇这事上压过了自己。就算后来他纳了绣兰,但仍觉得玉凤加上绣兰还是抵不过文莺一个。
    他第二件得意的事就是自己有钱。尤其当他知道老佛爷要修个园子都要为二百万两而发愁的时候,就料定了宋有福这辈子也赶不上自己有钱了,算是和娶媳妇这事打了个平手。
    最让他不得意的就是当官了。宋有福已经是二品大员了,自己才是个五品官。他一向认为宋有福并没有什么本事,不过是王文莺做了李鸿章的干女儿,才让他做了大官。他媳妇玉凤是做不得大员的干女儿了,自己在京里也没靠山,所以他总想做些惊天的事情让自己升官。
    在静海因修路从七品直升到了五品给了他启发,从到兖州起,他就琢磨着做点什么能让自己继续高升。但他想了很久都没个主意,直到这两天游玩,才有了些计较,就拉赵守财来商量。
    “老爷要想得朝廷赏识,还是要在京里得人举荐。您看您的同窗宋大人,有了李中堂支持,现在已经是三品大员了。”赵守财说。
    宋子旺就不爱听宋有福当官的事,听赵守财这么说,心里有气。他想,如果我媳妇是李中堂的干女儿,我现在还用你出主意吗?不过他也知道赵守财讲的有道理,自己要是在京里找到靠山,或许就能在官职上也压宋有福一头。
    宋子旺想到这里,就问:“咋样才能在京里寻到靠山呢?”
    “老爷,这事要做起来其实不难。您别看京里那些大老爷出来光鲜得很,其实内里拮据着呢。做京官的也没什么财路,朝廷的养廉银子一年就是三五百两。他们又都是好面子讲排场的,根本不够用。所以,这些大老爷全靠地方官孝敬。”
    “怎么个孝敬法?”
    “那名目就多了,老太爷寿辰,太太做寿,姨太太生日,孩子满月,娶亲,这些不说了,还有,冬天有碳敬,夏天有冰敬,数也数不清。少的孝敬个三五十两,多的三五百两,帮人办事时,上千两也是有的。”
    宋子旺面带喜色的说:“这个中,可咱咋个知道该孝敬那个呢?”
    “这却要仔细斟酌。那些圣眷正隆的,孝敬的人多,您给了银子他也未必记得住。可那些被冷落的,您给了银子他也说不上话,说不定哪天犯了事还连累了您。这事天津府的孙师爷精细的很,不如您写信请他帮忙。”
    宋子旺点头道:“中。恁给呃写这信,明天叫差人送过去。”
    赵守财听了就要退出去写信,宋子旺又叫住了他。
    “呃想练团练,恁觉得可中?”
    “练,练团练?老爷,兖州有朝廷驻军,您练团练做什么?”赵守财不解的问。
    “昨天高师爷说起嵫阳山的贼人,呃想练支队伍剿灭了他。”宋子旺道。
    赵守财听说宋子旺想和山贼打仗,着急的说:“老爷,这山贼也不来侵扰州府,您和他过不去干什么?就算要剿贼,可以调用驻军,也用不到自己练兵。”
    宋子旺呵呵笑道:“老赵,这就是恁不懂了。呃州府边有山贼,如果那个参呃一本,这官还有得做么?如果动了朝廷驻军,万一有个闪失该咋办?所以,呃先练兵,练上两年再说。”
    赵守财听了哈哈大笑:“老爷高明啊。这样既有了剿贼的举动,又没真的和贼人交战,高,高。不过,这练兵要不少银子呢。”
    宋子旺道:“银子的事不用恁操心。恁只管给呃招来五百团丁就中。”
    “是,老爷。”赵守财应承了,出去替宋子旺写信。
    其实宋子旺还有个念头没告诉赵守财。他看朝廷大员中,如李鸿章,曾国荃等,都是闹长毛时靠练团练起家的,就想效仿。更何况,宋有福是武将,如果想压倒宋有福,最好自己也能做个将军。他见宋有福在小站练兵,越练官越大,自己也就动了练兵的念头。不过,他却忘了,宋有福是靠真刀真枪的打仗得的功名,并非是练兵练出来的。
    后面几天,宋子旺脑子里都是练兵的事。
    他想,宋有福手下只有四千兵,却当上了三品武官,除了走李鸿章的门路外,还因为他是用西洋法子练兵的。所以,要想靠练兵发达,一定要与众不同。现在,全国各省按西洋法子练兵的越来越多,自己再模仿,也不会有出路了。那么,一定要想个新奇的法子才中。
    想来想去,他想到了曹大刀。当初在静海的时候,曹大刀表演的刀枪不入功夫实在唬人,如果能练出一支不怕刀枪的队伍来,就一定能压过宋有福的风头。想到这里,宋子旺给在静海的大刀会总舵主张德江写了信,要他派几个功夫精深的弟子来协助练兵。
    过了一个多月,张德江带着五名徒弟亲自来到兖州。宋子旺见了惊喜异常,连声道谢,说来几个徒弟就行了,怎么坛主亲自到来。
    张德江告诉宋子旺,现在大刀会改名叫做义和团,首领也不叫坛主了,叫做大师兄。自己的大哥张德成做了独流镇的大师兄,自己为二师兄。当前的义和团已经不是街头混混组织了,大师兄张德成和诸多朝廷大员都有交情,就是亲王贝勒,也常请他去赴宴。
    张德成知道宋子旺和前坛主曹大刀的交情,也知道团里最大的两个生意,一个是布匹,还一个是神仙院,都是宋子旺赠送的,所以听说宋子旺要练神兵,就派张德江带人来帮忙。
    宋子旺听得目瞪口呆。他来到兖州不过半年,算起来,曹大刀也就死了五个月,怎的就有这样大的变化。不过,他现在想的都是自己要练出一支神兵来,也没关心什么大刀会还是义和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