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间吴寅朱庆春》第119章 旧城改造

    老诸和吴寅从驾校一起出来,电业局离西关不远,两人一路同行。老诸今天被周教练训的很郁闷,吴寅笑着劝解老诸:“有什么郁闷的?他老周车子开的再好也就一车夫,你可是做领导的,你和他犯的着生气么?你是晏婴,他是马夫而已。”
    老诸苦笑道:“小吴你真会安慰人啊!我也是,每次一上汽车就很紧张,下了车自己都奇怪,明明没什么好紧张的啊,不就是一辆车子么,会开的路上到处都是,怎么没见别人紧张。”
    吴寅问道:“你不会是有恐车症吧?”
    老诸疑惑地问道:“有这病么?”
    吴寅老老实实回答:“不知道。我想有的人会有恐高症,说不定你就是恐车症了。我是无知者无畏,反正脚下有刹车,旁边有老周,我刹不住还有他呢。”
    “这道理我也知道,可是人一坐到驾驶室,双手一握住方向盘,心就有点慌。可能我真有恐车症吧。”老诸有点沮丧。
    “我听说治疗恐高症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逐渐增加在高处的时间,慢慢就会适应了,你多开开就不会紧张了。”吴寅很热心。
    “我想也是,我现在觉得比开始好多了,刚到马路上开,心都砰砰跳,脚底流汗呢。”老诸说完自己都笑了,有点不好意思。
    “对了小吴,你不是安顺行的么,我女儿现在念大一,我想等她毕业后让她自己开公司,别去给人打工了,你说是现在买写字楼好呢,还是等她毕业了再买好?”
    吴寅立马来劲了:“当然是现在买了!现在我们永城经济发展的这么快,好的写字楼供应的又不多,现在都造到南部郊区去了,市中心已经没有新的开工,以后会更少,而且你看住房价格现在涨的那么快,许多都已经超过写字楼价格,你也知道写字楼和店铺价格原来一直是超过住宅很多的,建造成本也远远超过住宅,可是住宅只是居住的,好比是消费品,写字楼是什么?写字楼是开公司赚钱的,是会下蛋的母鸡!能赚钱的不会比不过消耗金钱的吧?说不定很快就要补涨,我觉得现在投资写字楼最好,以后上涨幅度绝对要超过住宅,租金回报率也远远超过住宅,你现在买写字楼,收几年租金,比钱放在银行里强多了,银行里这几年给你的利息到时候连上涨价格的零头都达不到!”
    “我不想买到郊区去,太远不方便,可是市中心我关注了一段时间,没有写字楼在开发建造啊。”老诸说道。
    吴寅笑道:“这证明市中心本来就是稀缺资源。郊区一大圈地方,今天可以造南部商务区,明天就能搞个北部商务区,增值比不过市中心的。你得转变老观念了,怎么能只盯着一手楼盘?现在二手市场多活跃,你要什么样的商品写字楼都有,又不是计划经济年代。”
    老诸问道:“你们安顺行写字楼也在做么?你们不是卖二手住宅的么。”
    “做啊,怎么不做?我们写字楼、商业用房、厂房这些非住宅都在做,你有空可以到我公司去,我给你看看我们的房源,”吴寅邀请道。
    老诸点头:“好,我找个周末过来,我妻子上班没法出来,等她休息的时候一起来看吧,有合适的可以考虑先买一套。你说的没错,我觉得现在写字楼价格还算便宜,以后要涨价的。”
    SARS也没能阻挡楼市上涨的热情,而一年多的土地招拍挂制度也使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不知道是开发商带动了市场的疯狂,还是市场带动了开发商的疯狂,又或是操控着土地供应的政府经商能力非同凡响,采用的饥饿营销切实有效,永城楼市供应量不大的那些地块每一参加拍卖就会以极高的溢价比成交,面粉贵过面包几乎成了常态,上涨的楼市比起土地上涨幅度都要自叹不如了。
    这反过来带动了政府对旧城改造的热情。
    老城区看着极其拥挤,但是限制于总高极低,特别是大量建国前和建国初期的老房子基本只是一层、二层,所以容积率并不高,拆迁安置费用相对于地价也较低,就成改造既能改善老城区居民的居住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又能使政府获得大笔的土地价差款,而开发商也能从中获取开发利润,是多方有利的举措,所以永城突然间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
    火车城站离西关不是很远,城站附近被列入了拆迁范围。
    在安顺行的经理会议上得知这个消息后,吴寅立即想到了让经纪人去那里分发DM资料。
    DM资料的分发初期效果一直不错,但是经过SARA的折腾,房产经纪们有点松懈,积极性有所下降。吴寅认为,DM这种形势对客户应该同样有效,特别是拆迁区域。
    当然DM的内容得更换一下,这个并不难。吴寅很快就拟定了一份新的内容,无非是着重介绍一下安顺行的实力,附上一些性价比高的房源,至于其它内容可以照旧,火速让印刷厂去印制了出来。
    去拆迁区域分发DM,之前大家都没类似经历。据阿英说,在以前新和路拆迁时,赵总曾经让经纪人们去分发过房源册,房源册是厚厚的一本杂志,成本比较高,而且由于时效性较差,安顺行已经淘汰很久,吴寅也只是刚进入安顺行时见过,那么厚的一本并不利于经纪人携带分发,而DM只是一张薄薄的A4纸,每位经纪人一次携带几百张毫无压力。
    吴寅不喜欢打无准备之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在印制DM的时候,他先叫上小朱去城站附近的拆迁区域做一下市场调查,了解情况,看看有没有竞争对手出没。
    他知道在新和路拆迁时,有大量的经纪公司在现场设摊招徕客户。
    城站西路、城站南路两侧都已经贴上拆迁告示。这个区域基本都是非成套房,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幢居民楼是四至五层,看着应该是建于七、八十年代的,非常老旧,从拆迁告示上来看,整个拆迁区域是一千三百多户居民,这个规模不算很大,但也不小。
    几条弄堂里冷冷清清,没什么人走动,只有小店里有几个老头站在那儿闲聊,吴寅和小朱过去闲扯了几句,见老头们对经纪公司颇感兴趣,小朱就掏出名片每人一张发过去,让他们想买二手房就打他电话。
    这是职业习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潜在的机会。
    得找周末来发。吴寅打定主意,周末休息,居民区才会有人在,平时都要上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