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间吴寅朱庆春》第83章 学无止境

    天气很好,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阳光暖暖地照射在空旷的田野上,稻田里没什么作物,只留下枯黄的稻草残茎,田埂的野草上铺着厚厚的一层白霜还没化去,几只麻雀跳跃着在稻田里寻觅实物,公路边稀疏的行道树已经落尽树叶,只有遒劲的枝干插向天际。
    蒙迪欧还很新,车子里散发着皮革和不知名的味道,热气开的很足,车子里暖烘烘的,发动机发出低沉的轰鸣,车子飞快地在公路上向西疾驰。
    吴寅有点发困,昨晚睡的有点晚,车子里又太暖,头昏沉沉的。他把车窗打开一条线,让清冷的空气进来。
    小朱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有一搭没一搭地陪着客户聊天。
    他们正在去厂房的路上。
    客户正是小朱堂哥的同学。他父亲在九十年代初从家庭作坊起家,到现在已经十来年,发展到了不小的规模,在城西有一家工厂,专门生产金属喷壶上的喷嘴。别看产品很小不起眼,因为无需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生意却是很好,每年总能给他们不菲的收入。
    可是随着生意渐做渐大,目前的工厂开足马力也难以完成生产进度,儿子又已经长大,该让他开始尝试独立了,于是决定再开一家厂,由父亲掌管新厂,儿子负责原先厂子。
    作为第一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永城,进入市场经济社会较早,有大量聚集了财富的创业者都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将家族企业交接给第二代的年龄。
    今天是儿子先来看过厂房,如果他觉得合适,再让他老子亲自去看。
    这条房源是小朱自己找到的。
    客户提出厂房位置最好在永城西郊外,可以与老厂近一些,方便原材料及产品的调度划拨。小朱的小分类求租并没招来合适的厂房,不过按小分类广告出租的电话,却找到了一家位于新桥的厂房,现在他们去看的就是位于西郊外新桥的这处厂房。
    新桥的厂房是全新建造的,不过没按标准厂房设计施工,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地在十六亩土地上建造了两幢三层的厂房和一幢办公、食堂、仓库一体的综合楼,总建筑面积有一万五千多平米。
    来的业主是一位开着宝马的粗壮汉子,他直言不讳地告诉客户,这厂房就是专门用来出租的。
    “我们几个人合资,以八万一亩的价格买了新桥这块地,建造厂房连配套又花了一千五百万,原以为会有不错的租金回报,可是现在按12元/平米的价格出租,每年回报只有13%。”粗壮汉子叹苦经道:“我投了八百万进去,每年只有百把万的收益,亏死了!我随便做个什么项目都不止这么点回报!”
    厂房所在属于新桥镇工业区,离公路不远。这种乡镇工业区规模不大,整体上布局设计很不科学,各处厂房高低错落并不统一,与整齐划一的市级工业区、开发区完全不能比,优点就是租金价格比市级工业区便宜3元/平米。
    厂房前面是工业区内的干道,后面有一条小河,岸边杂草丛生,小河内浑黄的河水散发出一股可疑的味道,显然这条小河也兼做排污之用。乡镇一级,对环保并不怎么重视,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只要没造成特大污染,镇领导为发展经济都是眼开眼闭。
    谁都不愿饿着肚子欣赏青山绿水。
    吴寅进了工厂后就发现了自己和小朱的不足。
    他们俩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判断厂房优劣,也不知道开一家生产喷嘴这种五金件的工厂对厂房有什么要求。在此之前,他们都没做过厂房的居间。
    不过做房产经纪有一个好处就是:即使你业务知识不熟练,也会有成功单子的可能,只要你的运气足够好。你只要有客户,就不断带他去看,往往看多了总能看到客户满意的;而有了房源,如果不是价格方面太离谱,多带客户去看,也总有看中意的客户。
    就算是厂房也不例外。
    在自家工厂打拼多年的客户,对厂房自然是非常熟悉的,他向业主了解的什么楼面荷载、楼面活荷载、环评之类,使吴寅和小朱听的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他俩连接入电压、变压器容量等数据都不懂。听着客户与业主用永城方言交谈,在永城土生土长的吴寅与小朱却像在听外语。
    术业有专攻。
    房产经纪,哪怕是吴寅这种顶尖的房产经纪,对于不熟悉的厂房也只有在一边听的份。
    他们唯一能听懂的是客户对这厂房的遗憾。
    客户姓俞,因为和小朱堂哥是同学,小朱就称他俞哥。回去的路上,俞哥告诉小朱,这个厂房因为建造时为了省钱,现浇楼板做的太薄,有效荷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
    喷嘴虽然很小,但是机器却不小,而原料更重,俞哥怕这楼板承受不住。
    万一楼板塌陷,那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我们工厂对楼面荷载要求起码是4.0KN/M2,他那里号称2.5KN/M2,我估计真实数据还很难达到。”俞哥说道:“你再帮我找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小朱为难地说:“你说的我根本不懂。”
    “房东应该懂的,你可以问房东。”
    “哦,好的。”
    蒙迪欧在公交车站把他俩放下后,匆匆离去。
    跑了一上午无功而返,小朱有点郁闷。吴寅沉思后说道:“学无止境啊!本来以为做了这么久,应该知道的知识掌握的差不离了,现在看来,想要做到真正的顶尖,需要了解的知识实在太多了。越做到后来,越难以仅凭小聪明去成交--你去网上找找相关知识,咱们不能打没把握之仗。”
    “好,我等会就去百度,恶补一下。”小朱也深感对厂房的力不从心。
    踏进公司,正一个人坐在值班台后转着头和阿英聊天的林雪看见他们进来,笑着对吴寅说:“吴老师,雪尔在上面订合同呢。”
    林雪进入安顺行跟的师父是老陆,可她有问题却一直喜欢问吴寅,倒不是她对吴寅有什么想法,纯粹是因为吴寅比较热心,而且知识面足以解答她的疑惑,所以她一直称呼吴寅为吴老师。
    吴老师因此常常以小朱的师父自居。
    因为林雪是小朱的师妹。
    吴寅冲着林雪微笑点头,快步向楼上走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