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间吴寅朱庆春》第68章 一铺养三代

    欣慰的老郭就随着小朱回到了安顺行,他想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因为之前他从未买过商业用房,也从来没和经纪公司打过交道,连买二手商业房的流程都不清楚,甚至连自己想买的二楼连一楼楼梯间店铺的总价都还没算清楚。
    所以在安顺行,他听到那个有楼梯的一楼店铺一百四十八万多的报价时惊呆了--老郭光记着二楼四百五十几平米总共也就三百三十几万,根本没去算七十多平米的一楼单价七千二,总价该是多少,更没想到一楼的单价要近两万。
    加上过户税费,需要五百多万,老郭犹豫了。
    老郭离真正的富豪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五百万差不多是他的半壁江山。老郭对自己是否该把近一半资产投入这些商铺而仅仅是为了满足儿子开一家网吧的愿望产生了动摇。
    “投资商铺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商铺会有持续稳定的增值,还能保证投资者有一笔稳定的租金收入,而无论是增值幅度和租金上涨幅度,至少能保证跑赢通货膨胀,也就是说,投资商铺最坏也能保值,能保证你的资产不会缩水。”吴寅拿着一份合同走了过来。
    他一直坐在自己座位上观察着小朱和老郭,准备随时给小朱提供帮助--他很清楚小朱缺乏谈大单的经验。
    吴寅随手把林雪旁边的一把凳子带上,放到老郭旁边坐下,摊开手上的合同给老郭看:“你看,这是我前几天刚订的合同,买了一千多平方呢,有钱人投资的。”
    老郭好奇地接过去看,一看就发现了问题:“他都是一楼,怎么这么便宜?”
    “你买的是成熟的商铺,还是二类地段主干道,他买的你看一下是什么位置?是住宅区!住宅区的商铺能和成熟地段的商铺比么?他那个是长期投资,以前那么多年,连租给人家做仓库都没人要,现在还空着。”吴寅说完,又补充道:“客户买那个,就是看准商铺的升值潜力。一铺养三代嘛!”
    “可我不是投资,我就是为了开网吧。”老郭解释道。
    “无论你想不想,事实上房地产都天然带有投资属性。作为其它的赚钱工具,比如汽车、轮船、机器设备,随着使用期限的增加都会大幅贬值,甚至你刚买入,就无法以原价卖出,已经开始贬值,惟有房地产是升值,特别是商铺,使用越久,地段就越成熟,价值就越高。”吴寅爽朗地笑了:“你有没有看到人家卖房子卖的比买进的时候便宜的?”
    老郭开玩笑道:“万一打仗,房子被打烂,什么价格都没了。”
    吴寅也笑:“打起仗来,啥都打烂了,钱放在银行也没用,一袋钞票都换不了一袋米,可是我们也不能去囤着一屋子的米等待打仗啊,就算打仗,这一屋子米还指不定被谁抢了呢”
    老郭哈哈大笑,笑完又愁眉苦脸地说:“可这总价太高,我承受不住,再说,我要一楼也没用啊,就为了个楼梯,我十几平米都够了,要七十多平米干啥。”
    吴寅从小朱桌上拿过商铺图纸放在面前看,思索了一会说道:“我给你想想办法。”转身回到自己办公桌,拿起电话开始拨号。
    老郭看着吴寅对着电话轻轻地说着什么,声音渐大,开始争论,一会又嬉皮笑脸插科打诨。
    老郭听出吴寅是在和对方商量把原来的楼梯拆除,重新在最小的三十四平米那间商铺里打穿楼板开个口子安楼梯。应该有难度,老郭听见吴寅光为了什么测绘之类的就和对方争论半天,又朝着安顺行的经理赵总招手,和赵总嘀嘀咕咕了一会,把电话交给赵总。
    赵总在电话里和对方说了几句后,拿手捂住电话传声器,扭头对吴寅又说了几句,吴寅转身朝老郭走来。
    “我想了个办法,就是把楼梯换到最小的那间三十四平米的商铺。这样总价能低将近一百万,你觉得这样怎么样?”吴寅问老郭。
    老郭说道:“我刚才听见你电话里说的了,现在是不是还有其它问题,你让你们经理在说。”
    “还有个小问题,这牵涉到房屋面积重新测绘,需要拿出两千元左右的测绘费。”
    两千元根本不放在老郭眼里,可四百万的楼价……老郭看了看儿子,小郭正满眼热切地看着他。
    反正比自己起初预想的也才贵了四十万,老郭决定买下算了。
    这个叫吴寅的小伙子开始说的也有道理,自己买了吊机什么的,买来就开始贬值,还不是照样要去买,这商铺会增值的,也没啥好怕。打仗什么也就说着玩玩,清平世界朗朗乾坤,有什么仗好打的?大家赚钱都还来不及呢。
    合同是吴寅帮着小朱订的,看着吴寅在佣金栏里填上七万八的数字后笔走龙蛇毫不停留,小朱越发佩服吴寅的镇定自若。
    因为小朱自己的手已经在微微颤抖。
    总公司还有一倍中介费奖励,小朱这套单子能拿到四万六千八百元的提成。
    小朱琢磨着,是不是请忽悠他辞职的老同事吃个饭?
    幸亏他让自己来做房产经纪。
    洪总对于分公司的人员安排有新的打算纯粹是为了小舅子赵安俊的东城分公司。
    本来的新公司设立计划是:由各分公司推荐副经理参加竞争,在副经理竞选新设分公司经理成功后,可以从所在分公司带走一名业务骨干做助手,而作为对所在分公司经理的补偿,该经理能获得新公司百分之二十的干股。
    作为安顺行最早成立的分公司,东城分公司的业绩一直稳居各分公司之首,特别是这两年,更是把其它分公司远远抛在身后。
    手下有个明星公司是好事,能让其余的公司有个追赶的目标,有利于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任何一家分公司成为明星公司,洪总都会很高兴--除了东城分公司。
    东城分公司一大帮明星经纪人,吴寅、易雪尔、程敏,还有现在那个小朱,创造了巨大的业绩,可惜却与自己这个安顺行老板关系不大。
    由于当初的心慈手软,自己在东城分公司实际只占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看着这么好的几部赚钱机器没能为自己服务,洪总就隐隐心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