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间吴寅朱庆春》第63章 谁看得更远

    不可否认的是,赵安俊做房产经纪确实是一把好手,几年的经纪人生涯,他在安顺行的经纪人中一直是金字塔塔尖上的人物。
    在安顺行人员达到近五十名的时候,洪其安决定设立分公司。赵安俊自告奋勇由他去开分公司,他出资百分之八十与洪其安合股。
    既然是小舅子,洪其安也没考虑太多就同意了--毕竟设立第一家分公司能赚还是亏谁都没把握。
    就在吴寅进入安顺行前一年,洪其安得到了建委一批存量房屋打包出售的消息,便开始谋求买入。当时盯住这批存量房的经纪公司还有好几家,洪其安并无把握,赵安俊就又自告奋勇,说是他有好朋友在建委工作,说得上话,并在不久后就告诉洪其安事情搞定了,让洪其安筹钱,等着订合同。
    洪其安放心了,一边筹钱一边等着小舅子的好消息。
    一直等到了北泰房产经纪公司登报出售这批房产的广告。
    洪其安找来赵安俊大骂一通,赵安俊却很无辜地说,他也是上了朋友的当,是朋友告诉他绝对卖给他们,让他们不必再另外找人想办法的。
    洪其安仅仅是短期拆借的利息就凭空付了五万多。
    如果安中豪如约买下夜泊枫桥,赵安俊绝对有把握在两个月内把所有房款打给洪其安,在时间上他已经给自己留下余地。
    土豪安中豪买住宅房从不按揭,买非住宅从不抵押贷款,他很明确地告诉过吴寅,他的付款方式就是一次付清。
    有钱,任性。
    并不用签合同,赵总和吴寅把八万元钱打到洪其安的账户后,洪其安嘱咐他两个月是付入全款的最后期限,就让他拿了房产证回公司,赵安俊这里有客户成交,每成交一套就由洪其安派人去办一套过户。成交房款必须先付给总公司,直到两个月内付清为止。
    洪其安并没把希望全寄托在赵安俊身上,他又去跑银行了。
    当安中豪听兴房老总亲口告诉他,夜泊枫桥是安顺行以五千五每平米打包买入的时候,暗骂兴房房产的老总糊涂!做房产开发商的居然看不透这些商铺的含金量。
    看来国资企业早晚会被我们这种民营企业给淘汰。安中豪不由的想到。
    当然安中豪也明白安顺行实际投入绝对不可能只是五千五每平米这么点,不过这与安中豪无关。
    任你是免费拿的,我只赚取我能赚到的那一份,你安顺行只看得出到八千元的能力,你就赚那八千元里面的差价,我看的出到一万五,我就赚一万五里面的差价!安中豪相信,最多三年,这批店铺的价格绝对能到一万五。
    当然,安中豪还是太保守。
    疯狂的市场怎么能用这么理性的思维来衡量?
    虽然以安中豪的人脉之广,他很快就搞清楚了夜泊枫桥这批店铺的来龙去脉,并找到了开发商的老总,不过熟知商场规则的他并没过多纠结于此,在商言商,如果太在意这些旁枝末节,安中豪也无法从一个销售员走到现在的地步。
    只是赵安俊的坚持还是迫使安中豪妥协了。
    当然安中豪是主意已定,他要还价到柒仟元只是一种尝试。他的钱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有便宜能占绝对要去占--即使是小便宜。
    赵总仅凭安中豪的座驾和穿着就知道这不是一个普通人,而他亲自开车两百多公里来看房、洽谈,自然是认准了这批店铺,志在必得。
    那就不必让步太多。
    何况安中豪当时就和吴寅说了,他要全部的店铺,一间都不能卖掉。
    仅仅在佣金上,赵总做了让步,近二十万的佣金,给安中豪打了六折。
    “在我的权限范围内,我是很愿意给安总面子,交你这个朋友的。”赵总很大气地对安中豪说道。
    安中豪微微一笑,朝赵总拱拱手,不再和赵总多说,转头和吴寅商量付款、受理过户和交房的细节问题。
    付款、过户、交房都平淡无奇,按合同进行完后,已经过了近两个月。夜泊枫桥北门外的道路已经交付使用,公交公司的公交车也通车了,还在北门边设立了公交站。
    拿到所有店铺的钥匙后,安中豪一把不留,全部交给了吴寅。
    “把所有的商铺都租掉,一间都别空着。”安中豪接着说了一句让吴寅瞠目结舌的话:“免费。全部免费给他们使用半年,半年后我来和他们谈租金,愿意租的就租,不愿意租的可以离开,分文不付地离开。”
    安中豪对租户的要求是:必须是为住户服务的行业,不接受各类公司,不接受色情行业,租住期间可以装修,但是不能破坏房屋结构,并且自己有权在收回房屋时要求租户把房屋恢复原状。
    一个月内吴寅能把全部店铺出租,安中豪奖励吴寅三万元,两个月全部出租奖励一万元,超过两个月租完,没有奖励,吴寅仅有收取客户的佣金。
    签完《委托出租协议》和委托书后,安中豪又匆匆赶回平州去了。
    这次轮到吴寅自己傻眼了。
    “难道我遇见慈善家了么?”吴寅坐在赵总面前,盯着手里的协议,百思不得其解。
    赵总冷笑一声:“哼!这姓安的是慈善家?这人精着呢!”
    “他这免费出租半年的把戏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有许多新开市场在刚开张前,为了吸引商户入驻就经常采用前期免租的办法。新市场做出规模,往往需要三年左右的培育期,通过运营,吸引到足够多的商户,有足够多的商户再吸引到足够多的客户,如此才会形成良性循环,缩短市场培育期,等到市场形成规模,生意踏上正轨,租金还不是立即水涨船高?”
    “我看安中豪就是动的这个脑筋。”赵总低头喝了一口茶,弹去香烟灰。
    吴寅呆了呆,醒悟过来:“对啊!他要求客户是开早点店、洗衣店、发廊、小超市小百货之类的,这些店一开半年,居民会形成到北门消费的习惯,半年后如果生意好,安中豪的房租稍微高一点就能把前期的免租成本都收回来,生意好了谁愿意搬走啊!搬一家店又不是很轻松的事。”
    赵总拿出计算器一边算一边说:“如果市面形成,他那些店铺平均租三千元一间没问题,三十间店铺一年租金可以达到一百零八万,年回报率接近百分之十二。即使店铺房价不上涨,他这回报率也足够了。”
    吴寅点头:“是啊,如果市面形成,那房价和租金肯定还会上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