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间吴寅朱庆春》第62章 完美的计划

    “我们分公司需要拿出的,顶多就是一点点定金。”吴寅和盘托出了他的计划。
    “如果我去签下合同后,你的客户不要了呢?”赵总虽然觉得这个计划无懈可击,可是对客户是否会变卦的忧虑却是依然存在。
    “风险是有的,这样吧,如果客户爽约,定金被总公司吃没,我和分公司各承担一半损失。”
    赵总感到难以置信:还有这种好事?
    当然吴寅很快就说出了下半句:“如果成功,我也拿百分之五十的利润。”
    吴寅继续解释道:“成功后我原本就能拿百分之三十,现在在承担一半的责任后,只多拿百分之二十,我想你不会拒绝吧?”
    赵总盘算了一会:如果客户没变卦,这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凭空被吴寅分去可着实肉痛,可是如果客户变卦,吴寅能承担百分之五十的违约金,而洪其安又是自己的姐夫,到时候让姐姐出面和洪其安吹吹枕头风,剩下的百分之五十违约金洪其安不见得好意思拿吧?
    现在吴寅已经提出要求,再拒绝他,他一怒之下直接按总公司的报价卖给客户,或者他自己和总公司去谈溢价分成的话……
    “行!责任各承担一半,利润也是对半!”赵总很快做出了决定。
    吴寅微笑着冲远处的女招待扬起手臂:“服务员,买单!”
    洪其安这两天很是心烦。
    当时觉得利润可观,一口气拿下枫杨路和夜泊枫桥这两处店铺,加上手头还有不少其它买入的房产,公司现金流出现了问题,虽说从银行搞了一部分贷款缓解了目前的困境,但是任启军又找到的那幢写字楼却已经无力购入。
    那幢写字楼位于永城市中心城市广场,底下一到三楼是店铺,上面的四楼至二十二楼是写字楼,当年城投开发时只租不售,如今三年租期已到,城投把房子全部收回不再出租,准备出售套现--他们急于获得一笔资金用于购买开发用地。
    因为资金需求急迫,城投并没打算自己设个售楼处慢吞吞地处置这批资产,他们需要有人打包购买。
    作为永城处置存量房屋能力最强的公司安顺行的副总,任启军与他们很快开始接触,现在在价格上已经谈到令洪其安心动。
    问题是心动却暂时没法付诸行动--资金缺口太大。
    洪其安最近正疯了似的到处筹钱。
    他的小舅子赵安俊撞上门来了。
    “你什么时候可以付入全款?”洪总仰头看着恭敬地站在办公桌前的小舅子,不苟言笑。
    “两个月。”赵总在姐夫面前有点拘谨,毕竟这个姐夫还是他的老板。
    “肯定能付进么?”洪总在商界浸淫多年,用脚趾都能猜到赵安俊准是有了下家才会提出买入夜泊枫桥的店铺,以期待转手赚一笔不菲的利润,可他目前已经没时间去耗在那些店铺上,只要自己的利润能得到保证,该小舅子赚的,就让他去赚吧。
    他唯一不放心的是资金能否及时到位。
    他对自己这个经常信誓旦旦的小舅子毫无信心。
    在洪总这里,赵安俊是有过前科的。
    洪其安曾经是永城五金器械厂的供销科科长,在八十年代末期,当时年轻气盛的他不再安心于在这家国营小企业里混大锅饭吃,决定凭着自己多年跑供销的经验,自己下海经商。
    初步进入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洪总很是呛过几口咸涩的苦水。
    他开过汽配店,开过小饭馆,也卖过游戏机,可都不是亏本就是没赚到钱。
    直到九二年夏天,洪总还是一事无成。
    那年夏天周末的一个晚上,洪总很偶然地路过解放广场,发现有许多人聚在那里,人群中间的橱窗上贴满了手写的白纸。无所事事的洪总便好奇地凑过去看热闹。
    却原来这里是永城市民自发形成的一个换房夜市,或者说聚集地。
    在福利分房的年代,除了文革后落实政策返还的小部分房屋外,其余绝大部分房屋都是国家财产,由房管处或各单位拥有产权,分配给市民阶层以租住形式居住,房屋租赁证被永城人民称为房卡。
    既然是分配居住,便不如自己购买的这么符合要求,在东城工作的给你分到西城,在北城上班的给你分到南城,老头老太分到六楼,年轻小夫妻分到老墙门之类非常普遍,给人民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不便。
    于是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由谁开的头,在解放广场形成了一个换房的聚集地,市民自发到这里,寻求交换到符合自己要求的住房。
    因为都是租赁公家的房子,政府部门并不反对这种民间行为,有交换意向的市民可以在谈妥条件后,去房管部门交换彼此的房卡,由房管部门负责改名。
    换房是民间自发的行为,政府一时间也没精力把这种行为纳入服务和管理,洪其安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在露天的广场上,要么贴一张纸写上自己房子的情况,提出换房要求,要么转悠着相互打听,效率低下不说,耗费精力也很大,还很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换房对象。
    如果有一个专门的场所,每天能为他们提供信息和服务,想必这类人群愿意为找到合适的房子付一点点报酬的吧?
    洪其安恰好有场所可以提供这种服务,他刚开了一家打字复印店。
    于是,刚换行的洪其安又换了,其安打字复印店的招牌在挂上门头两个月后,换成了安顺行中介所。
    除了收集换房信息提供配对,还提供住宅租赁中介服务,也顺带着偶尔做住宅买卖中介。
    时势造英雄。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商品流通逐步加大,人员流动也加大,这为住宅租赁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有没能获得福利分房的人群,特别是其中先富起来的那类人群开始转变观念,自己寻求买入住宅,带动了住房买卖市场的繁荣。
    十年间,安顺行中介所的经营场地一再扩大,安顺行中介所变成了安顺行不动产经纪有限公司,人员也从洪其安一人逐步扩大到现在的三百多名经纪人。
    赵安俊就是最早进入安顺行的人员之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