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间吴寅朱庆春》第7章 锦绣旧江南

    吴寅本性喜欢出风头,特别有美女雪尔在场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表现一下自己。
    其实也是太闲,房产经纪在不需看房不订合同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事,不需要整天去回访客户。
    太闲,就会有人找事。
    小商随口问他师父拗花巷在什么地方,因为他上午接了个电话,有个客户要出售拗花巷的一套住宅房,偏偏小商不知道拗花巷在哪儿,又不好意思问业主,怕被业主觉得自己不专业,现在看师父闲着,就向师父打听。
    拗花巷很小,小商的师父老陆也不知道。曹威恰好知道,说了后便嘲笑老陆业务不精,地方不熟。老陆自然不服气,便考了曹威几个地名,曹威只能说出三四个,其余倒也是不知道具体位置。
    赵总在办公桌后遥遥说道:“做房产经纪,首先要熟悉地方,连房子所在地都不清楚,做不好经纪。”他建议大家互相比试一番地名,看谁对永城最熟。大伙儿闹哄哄地互相考别人。
    出乎意料的是,永城活地图竟然是新人吴寅,连赵总都考不倒吴寅,而吴寅能说出一大串令人不分东西南北的偏街冷巷--总有人败在这些地名上。学生年代,喜欢到小巷子里探幽寻古的小爱好,使吴寅成功或得安顺行东城分公司永城活地图的荣誉称号。
    各种小区、新村,吴寅是如数家珍,甚至连建成年代也能说个八九不离十,不由得让赵总对他刮目相看。
    于是锦绣江南12幢201/202就成了吴寅的任务,第一次的登报房源。
    赵总说,吴寅卖掉这房子,他请吴寅吃饭。
    吴寅和小朱去看过锦绣江南那老屋回到公司,程敏笑眯眯地对他说:“小吴啊,你要是能把这房子卖掉一套,别说赵总请你吃饭,我也请你吃饭。”曹威在一边冷笑:“他要是能卖掉这房子,不是他叫我师父,是我叫他师父!”
    如果不是曹威言而无信,他后来应该管吴寅喊师爷。
    这两套老屋,是安顺行老板洪其安岳父的房子,在整个安顺行的出售房源上,已经挂牌了一年多,差不多安顺行的每个房产经纪都推介过,难以成交。旧房子本就不容易卖,更别说价格不低的旧房子了。赵总是洪其安的小舅子,这房子就是他老爸的。
    如果没来由,程敏和曹威当然不会这么说。
    后来吴寅经常对新人说的一句话是:“做房产经纪,六个月不成高手,终生无望。”
    因为他自己没用六个月,起步就是高手。
    天分很重要。做房产经纪,吴寅非常有天分。让他的天分初露头角的就是锦绣江南小区里的这两套老屋。
    吴寅决定出售这两套老屋,用他自己的办法而不是靠经验。他还没什么经验,仅有的和中介的几次接触帮不了他。而且经验也没用,吴寅认为,要是经验有用,安顺行最多的就是经验丰富的经纪人,那些人还不是卖了一年多都没成交么?
    按安顺行的规则,吴寅他们也都做了一次中缝求购广告。吴寅写的是因为要结婚,求购婚房一套云云,求购人写着:易先生。
    是小商先发现的。他们的求购并不是同一天一起发,而是大伙错开登,以免整个分公司都是相同的应征房源。
    在没有自己房源求购登报的日子,很少会有经纪人去看看中缝,业内人士都知道是中介在登的广告,没有真客户。小商发现吴寅的求购用的是易先生,便大叫大嚷让吴寅坦白为什么用雪尔的姓氏做落款,是不是对雪尔有企图?大家伙一听,都争着去看那张报纸,跟着起哄,连程敏也问吴寅是不是喜欢雪尔,喜欢就使劲追!
    雪尔被大家搞得很狼狈,脸都红了。
    吴寅的脸是不会红的,也不狼狈。
    “各位前辈,这是我进入我们公司的第一次求购,我听说求购不建议用真名,所以为纪念第一次,所以就用易先生做落款,只是谐音一的意思,没想别的,请你们别误会啊。”吴寅转向一脸羞红的雪尔,很绅士地弯了弯腰,拿腔拿调地说:“不好意思,给您带来麻烦了,都怪我考虑不周,没想到与您的贵姓撞车了,见谅。”趁其他人见不到,顺便偷偷地对雪尔做了个鬼脸。
    雪尔的脸更红了。
    求购不用真名,是为了房产经纪一听到对方电话里对自己的称呼,就能明白是购房客户还是售房业主,可以避免自己犯方向性错误。
    署名易先生的求购效果一般般,只报进十来条房源信息。据赵总说,效果好的求购达到过三十条。不过其中有三条房源价格还不错,基本和正常成交价一样,这就意味着有很大的成交概率,也可以省去和虚报高价业主的讨价还价。
    绝大部分业主报价都是虚高很多,基本不会成交,因为很少有客户会去看一套比市价高五千或上万的房子。做房产经纪难点就在于,买卖双方的心理预期相差太多,如何有效沟通,拉近双方的距离以致达成成交,是考量一名经纪人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
    吴寅认为,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谈不拢的价格。这句话是在锦绣江南12幢看房回公司的途中,小朱说201/202是卖不掉的房子的时候,吴寅突然想到并和小朱说的。
    只要价格够低,我能把草棚都卖掉!他豪气冲天地对小朱吹嘘。
    可是201和202显然不会以低价出售,洪总和赵总都不是普通业主,他们精明的脚趾头都会算计。
    吴寅只能另辟蹊径,从客户身上想办法。
    其实吴寅的办法很简单:首先要增大看房客户的绝对数量,百货对百客,说不定就在我吴寅手上遇见死耗子了呢?况且我吴寅也不是瞎猫!
    吴寅想起嘉实的经理让自己拿份二手房广告,参照上面的价格熟悉行情,而安顺行的经纪人也经常对不熟悉的小区房屋价格评估采取参考同小区登报房源价格的做法,就有了自己的主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