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城青蠡》第118章 寻觅2

    再说济王回京后,一直身体欠佳。自己原先的府邸也被新皇赐给了新任的户部侍郎,堂兄李瑀在圣上面前提了几次,无奈圣上总是充耳不闻,济王一家只得先借住在堂兄在京郊的一处院落。
    在梅香的精心护理下,济王的身子渐渐有点起色,可也是只能下床走走,无法再承担朝中事务。再者,新皇登基后,朝中已是翻天覆地,早已没有他的位置了。母亲钟娘娘回京不久便病逝,她娘家的人都已离散,也无人能相助。
    为母亲守孝,闲赋在家的济王,只能领到些微薄的俸禄维持生计,府上除了堂兄,现在也绝少有人来往。虽然惦记乐城,无奈自己如今在京城也说不上话,只得暂时把这事放下。
    这日济王正在卧房休息,忽听陈妈妈来报羽林军统领高都尉来访,不禁奇怪,赶紧起来更衣,出来见客。
    高翔给济王施礼,见济王脸色苍白,没有精神,于是上前扶着他劝他回房休息。济王摆摆手,问道:“高都尉今日来寒舍,不知有何贵干?”
    高翔也不客套,直接禀明来意。
    济王看着高翔,犹疑地问道:“我从没听小枳提到过你,你是如何结识小枳的?”高翔详细叙述了自己和乐城结识的过程,并转述了新皇的旨意。
    济王沉吟片刻,说道:“小枳在解了梁郡之围后,一直照顾我恢复病体,我本想带着她一起回京的,只是小枳坚持要回余杭,我便差人护送她回去。但那些人将她们送到扬州后便折返了,小枳后来去了哪里,我也不得而知。”
    济王叹口气接着说道:“后来我也托人去江南打听小枳的消息,但始终没有音信,不知道她跑到哪里去了。早知如此,我当时说什么也不让她独自跑回江南!”
    高翔听完济王的讲述,不禁长舒一口气,这说明长公主依然安好,于是安慰济王道:“殿下放心,长公主殿下武艺高强,不会出问题的,只是暂时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待我平叛后去江南,仔细查找,相信会查到长公主行踪的。”
    济王一听叹口气说道:“你有所不知,在解梁郡之围时,小枳跟那尹辉作战,致使右臂受伤,筋腱断裂,武功基本废了,所以我才担心啊!”
    高翔一听济王这么说,不由得跳起来,急切地问道:“什么?筋腱断裂?那就是说长公主殿下现在武功尽废?”
    济王点点头,这下高翔慌乱了,他匆忙告辞济王,急匆匆地回去先差人立刻赶往江南找寻乐城。
    嗣岐王李珍的叛乱很快被平定了,高翔本想一切善后交由陇西郡公李瑀处置,自己可以尽快脱身去江南找寻乐城。
    可陇西郡公李瑀也留个心眼,叛乱的随从中大部分都是皇亲,关系复杂,所以他自己也不想亲自处置,怕背负骂名,还是推给了高翔。
    高翔最终还是推脱不过,不得不自己出面处置这些叛臣。面对驸马薛履谦,高翔认为他的确如驸马郭液所说,只是一个老实人,奉主子之命而已。可惜皇命难违,高翔能给的最大宽容就是让其自尽。
    高翔最后问薛履谦还有何话要留给乐城长公主时,薛履谦长叹一声,摇摇头说道:“当初都羡慕我能娶个公主,光宗耀祖,可惜我几乎不记得她的模样了,她还好吗?”
    “长安失守后,长公主现在也不知在哪里。”高翔说道。
    薛履谦听完沉默半晌说道:“听说安禄山进京后杀了很多皇族,她没跟太上皇去西蜀,多半也是被杀了。我们这对夫妻,真是够惨的!”
    他笑了笑,抬头看看窗外的天空,叹道:“生不逢时啊!这些年的苦读,本想一心报效朝廷的,怎么就成了叛臣?留下污名遭后世唾骂,我情愿薛家没我这个儿子!”说完举剑自尽。
    高翔不忍再看,命人装殓了薛履谦,便匆匆离去。
    回京面圣后,高翔禀报完平叛结果,便请求去江南。
    李亨点点头说道:“也好,你此去正好可以替朕查看一下江淮的税收和粮食,京城现在钱粮紧缺,务必要查清江淮那边到底可征收多少钱粮。”高翔领命而去。
    高翔回到府里,吩咐副将赶紧收拾行李,即刻动身。这时小厮来报陇西郡公李瑀来访,高翔急忙出来相迎。
    李瑀落座后问道:“听说圣上差你去江南?”高翔点头称是。
    “那我也跟你一起去,正好可以去散散心。”李瑀说道。
    高翔有些尴尬,他知道此次平叛回来,圣上虽表面上赏赐了这位老郡王,却暗地里收了他的兵权,给他个有名无实的闲职,他心里肯定很不爽快。今日他忽然过来要跟自己去江南,不知所为何事?
    见高翔犹疑,李瑀说道:“高将军不用猜,我这次去江南是想找个养老的地方。我一直为朝廷镇守陇右那个苦寒之地,如今老了,不中用了,呆在京城也招人嫌,就自己长点眼色,找个快活舒服之地养老吧。听说江南风景宜人,气候温润,尤其是那里的姑娘十分可人,我便随你去看看。”
    看着这位老郡王多少有些失落的样子,高翔也感叹圣上过于猜忌。其实在平定安贼叛乱的过程中,这位老郡王也是出了不少力,东征西伐从不懈怠,也取得了一些战果,却不知圣上为何一直忌惮他。
    “老郡王,其实圣上也是一番好意,体恤您这些年辛苦征战,想让您留在京城享福。”高翔劝解道。
    李瑀摆摆手说道:“你不要说这些了,怎么回事大家心里都清楚;圣上当年在太上皇那里不得宠,过的实在憋屈,心里不舒服也是正常。李环当年是深得太上皇恩宠,可那也是太上皇命我带着他历练,我那也是奉旨行事啊。他们自家父子兄弟之间的恩怨,如今把我牵扯进去,实在是冤枉嘛!”
    高翔听着老郡王发牢骚,劝慰道:“老郡王误会了,圣上确实是考虑到您年纪大了,征战这些年,为朝廷出了不少力,也该让您享享福了。”
    李瑀叹口气说道:“我都老了,也无所谓了,正好可以出去散撒心。只是环儿也是为了朝廷平叛,才弄得身体孱弱,圣上好歹应该给他个像样的府邸养病吧。就给那么点俸禄,连药钱都得我接济,实在心寒嘛!”
    高翔也知道圣上不喜欢济王,的确是因为那时太上皇偏爱济王,常常令时为太子的圣上处境尴尬。可是身为臣子,这种皇家内部的矛盾,还是不闻不问的好。于是对李瑀说道:“老郡王,既然您打算跟我一起去,那就赶紧回去收拾一下,明日一早就出发吧。”
    李瑀一看高翔有意岔开话题,知道他有意避开这个话题,不愿搅和这种事情,只得告辞回去了。
    一路快马加鞭,轻车简从,高翔一行人很快就赶到了淮扬。处理完公事后,他找到当地相熟的官员,拜托他打听乐城的下落。
    那官员一听摇着头说道:“这恐怕很难找,下官从未听说有长公主驾临,想必长公主就算在淮扬,也是改名换姓了,如何查找?”
    “我不管你怎么找,无论如何,必须找到长公主。”高翔强硬地说道。那人虽十分为难,但高翔毕竟是朝廷的钦差,只得赶紧点头退下。
    可是半月过去了,没有丝毫的线索,高翔心急如焚。他急切的搜寻着乐城的身影,无论如何,只要她还活着,就要找到她,这一次,绝不再放她独自漂泊,承受危险和孤独,要用一生去保护她,给她一个安稳的生活!
    然而,高翔几乎找遍了淮扬的每一寸土地,始终不见乐城的踪迹。一点线索都没有,乐城就这样消失在茫茫的人海。高翔情急之下,不禁迁怒于那个张长史,责怪他逼走长公主,罢了他的职。
    李瑀在一旁看不过眼,提醒道:“高都尉,你这也太过分了吧!那个长史并不知小枳的身份,只是照章办事,你这样就罢了人家官,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高翔也知不妥,只是他如今找不到乐城,心烦气躁,哪里还顾得了这些。见李瑀还在一旁絮叨,实在心烦,便托词出去散心了。
    立马在运河河畔,高翔仰天长叹:“难道错过一时,便是错过一世?”高翔不愿再想,只祈求上苍眷顾,让他找到乐城。
    陇西郡公李瑀这些日子在扬州过得实在舒坦,每日吃喝玩乐,游山玩水,实在是乐在其中。这日扬州的尉迟都护又来邀他去阖易轩听曲,李瑀便兴致勃勃的前往。
    落座后,阖易轩的张妈妈亲自奉上扬州有名的素包和小菜招待这位京城来的老郡王,李瑀品尝了几碟小菜,觉得清爽可口,不禁点头称道。
    张妈妈击掌示意姑娘们献舞,随着乐曲响起,十几个淮扬的妙龄女子翩翩起舞。可李瑀没看一会儿便叹道:“江南的女子果然俏丽可人,温润如玉。可是比起京城的艺/妓,却少了几分冷艳傲人,华贵雍容的气度。这里的姑娘就好比这桌上小食,清淡可口,适合私下享用,却上不了场面啊。”
    张妈妈一听,笑道:“我这里的姑娘自然比不得京城的那些舞姬,让老王爷见笑了。不过我们这里有我们这里的特色,起码比京城的姑娘们贴心,会服侍客人。”
    张妈妈示意撤去歌舞,又让院里的头牌姑娘过来为李瑀弹奏。一曲悠扬的《西江月》萦绕屋堂,李瑀凝神静听,微微点头。
    一曲终了,尉迟都护问道:“张妈妈,我记得去年来时,你这里有个新来的姑娘琴弹的不错,怎么今日没叫出来为王爷演奏?”
    张妈妈遗憾地说道:“将军可是指得那个十二娘?那姑娘我是实在舍不得放走的,怎奈她家里人找过来,说什么也要带她回去,又是余杭的富豪何大人出面作保,我也只得放她走。”
    尉迟都护问道:“那真是可惜了!听说这个十二娘可是京城过来的,王爷可曾听说过?”
    李瑀摇摇头,问道:“没听过!她是哪家园子的?”
    “她不肯说,但我看她的指法似乎是有浏漓院风格。不过我是见识过浏漓院的那些姑娘们的,公孙师傅的徒弟,那个个都是绝世的美貌!可这姑娘长的真是实在不入流,真不知她是师从哪里。要不是看她琴弹得好,哪里进的了我的园子。”张妈妈说道。
    “哈哈!我说呢,她一直带着面纱,原来是长的不行!”尉迟都护笑道。
    李瑀摇着头说道:“不会吧,京城园子里的姑娘再不行,到了这里那也是上品!连妈妈你都看不上,绝对不是来自京城。”
    “哎呦!我哪敢糊弄老王爷您呐。那姑娘的确是来自京城的,一口的京腔。还有个姑姑跟着,那姑姑倒象是我们扬州的。只是那姑娘奇怪,皮肤粗糙黑红,还满手的茧子,真不象园子里出来的姑娘,倒像个村姑,真不知她如何会弹得一手好琴?”张妈妈说着给老郡王添上一壶黄酒。
    尉迟都护说道:“哦?那这姑娘真是奇怪呢?”
    “是奇怪,那姑娘看着木讷呆笨,一点也不象园子里的姑娘那般会察言观色的侍奉客人。她那个姑姑还强调只献艺,不侍奉客人,也不看看她那个长相和脾性如何能侍奉客人啊!”张妈妈笑道。
    在一边听曲的李瑀听妈妈这么说,忽然拉住张妈妈问道:“那姑娘叫什么名?”
    “十二娘!”张妈妈答道。
    “我问的是她的真名!”李瑀急切地问道。张妈妈摇摇头,心想这京城的王爷都是什么口味,喜欢长成这样的姑娘?真是奇怪哦!
    “你就没听过她那姑姑唤过她?”尉迟都护问道。
    听尉迟都护这么问,张妈妈想起来了,她说道:“对,想起来了,听她姑姑好像叫她小枳什么的,难道王爷在京城跟这姑娘相熟?”
    李瑀一听,兴奋地一拍桌几,高兴地说道:“哈哈!真是他踏破铁鞋无觅处,我得来全不费功夫!”
    说完详细地询问了张妈妈带走乐城那人的所有情况,给了张妈妈一笔赏金,急匆匆回去了。张妈妈得了赏金,自是欢喜,可她实在纳闷这京城的皇族怎么好这种口味,难不成以后还要找些这样的姑娘来?
    李瑀回到府邸,赶紧差人去找高翔,告知了高翔乐城的踪迹。高翔听完,叹道:“多谢王爷!真是昏了头了,早该想到的。”于是急忙去扬州府查找了乐城母亲当年遴选秀女的案卷,找到了丽娘家的住址和背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