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城青蠡》第35章 大婚

    也许是贵妃娘娘真的责问过公孙师傅,最近二姐和七姐十分卖力地教习乐城琴艺,一刻不停地轮番监督她练琴,连跟封二出去练剑的时间都没有。
    好久不见封二,乐城心里慌慌的,她已经习惯跟封二隔三差五地出城一起练剑,一起玩耍,一起看夕阳余晖落尽才回宫,一起度过长安城的春夏秋冬。
    可是乐城心里清楚,琴练不好师姐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放她出去的,只得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努力练琴,争取早日过关。
    大婚的日子越来越近,济王心里也是即兴奋又紧张,繁文缛节搞得他实在心烦意乱,就盼着这天赶紧过去,结束眼前这忙乱的一切。
    道喜的人也是送走一波又来一波,济王常年在外,习惯了奔波与清净,实在是不适应这门庭若市的情景,只得抽空跑到伴郎弟弟信王李瑝那里躲清闲。
    李瑝见皇兄过来,跟他抱怨实在烦的受不了,不禁担忧地说道:“开春后我也要大婚,看你这副模样,我真是不想成亲了。”
    济王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拍着信王的肩膀说道:“好了,你别想太多,咱哥俩还是出去散散心吧。”说完拉着李瑝上马奔出府外。
    两人来到城外,策马飞奔到一处山坡才停下来。两人气喘吁吁地下了马,站在坡上遥望远处巍峨的长安城。忽见山下有一队人马路过,押送着一队长长的车马从山下走过,车队并没有旗号。
    “这不是商队,押送的分明是军中的人,哪个藩镇押送这么多货物回去?”济王皱着眉头问道。
    信王仔细看了看说道:“看穿戴好像是安禄山的人,这个番将深得父皇宠幸,他在京城可是势头正盛,连杨国舅都要让着他。你这次大婚,听说他也送了重金恭贺。”
    济王点点头,说道:“是啊!只是他这样的番将,从京中运回如此多的财物,到底想干什么?父皇知道吗?”
    “皇兄你这么一说我是觉得有些奇怪了,他这队伍怎么不打旗号,不走官道,走这个偏窄小路,难道就是怕人知道?”信王说道。兄弟二人看着这支队伍,满腹狐疑。
    严庄正走在队伍当中匆匆赶路,他警觉地四下张望。忽然看见山坡上有人往这边张望,不禁有些紧张,急忙差人去打探何人往这边查探。得知是两位皇子出城玩乐,才暗暗松口气,催促队伍继续前行。
    乐城这些天练琴练的甚为辛苦,连睡觉都觉得耳边不断地琴声,做梦都是指法和曲谱,指甲都弹劈了,钻心的疼。
    这大概是乐城有生以来最难过的冬天,慢慢冬日,在枯燥而令人崩溃的琴声中度过,乐城简直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恨不得砸了这破琴。
    最终还是济王的大婚解救了她,钟娘娘特意向贵妃娘娘请了旨,要乐城在济王大婚时做为去接亲的小姑。
    贵妃娘娘自然乐得做这个好人,数数宫里的公主,大都已经出嫁,也就文晔和乐城还是小姑娘,其余年纪尚幼;于是乐城终于不用再整日地练琴了,兴致勃勃地去绫绮殿和姐姐文晔一起学习接亲的礼仪。
    这下槐香又忙起来,一边要督促乐城熟悉礼仪,一边忙着给乐城订做新的参加大婚的礼服。本来贵妃娘娘是给乐城准备了几套参加大婚的礼服,但没想到钟娘娘要乐城去做接亲小姑,可是新做礼服根本来不及,于是请德阳姑姑帮着借一套。
    德阳姑姑第二天就拿着永穆公主的一套礼服送来,这是全部用金丝秀的牡丹红缎礼服,虽时隔多年,依然显得十分华贵。槐香一看不敢接,怕乐城穿了逾越身份。
    “没事的,要不你去贵妃娘娘那边请示一下。”德阳姑姑说道。槐香点头接过礼服。“青蠡最近可还听话?”德阳姑姑接着问道。
    槐香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青蠡在济王府的事告知了德阳姑姑。德阳姑姑一听,气得将手中茶杯摔在地上,说道:“怎么不早告诉我?把他给我叫来!”
    槐香急忙劝德阳姑姑不要生气,然后让红菱将青蠡找来。青蠡一进门,就被德阳姑姑甩了一耳光,骂道:“不知死活的东西,叫你不要查了,你就是不听,是吧!”青蠡跪在地上不吭气。
    德阳姑姑走上前,一把抓住青蠡的衣领说道:“你不用查了,我告诉你:你爹娘是自己找死,死有余辜!你最好老老实实地呆在宫里做事,不然我这就把你撵出宫,省的连累我!”
    青蠡倔强地看着德阳姑姑,问道:“那姑姑告诉我爹娘到底做了什么招致杀身之祸?”
    德阳姑姑看着青蠡,说道:“那你听好了,他们贼胆包天,企图贪污押运的军饷,知道了!”
    青蠡瞪大了眼睛,摇着头,他不能相信他一直信赖的父母会做这种事情,在他的印象里,父母亲是那样和蔼可亲,父亲是人人尊敬的镖师,母亲是能干的主妇,怎么就成了江洋大盗?他问道:“姑母如何知道?”
    德阳姑姑站起来,说道:“你舅舅把你交给我时自己说的,他这些年亡命天涯就是怕官府抓他!”青蠡颓然地瘫在地上,默默地流泪。
    站在门外的槐香大吃一惊,原来害自己父兄被贬,家破人亡的竟是青蠡的父母!她此刻心情极为复杂,搞不清自己对青蠡和德阳姑姑是该报仇还是该放下前仇旧恨。
    德阳姑姑嘱咐槐香严加管束青蠡后匆匆离去,槐香冷冷地看了青蠡一眼,转身先领着乐城赶去未央宫求见贵妃娘娘。
    贵妃娘娘看了看永穆公主的礼服,轻笑了一下说道:“这都是哪年的样式了,柳婕妤也好意思拿出来!罢了,到底是金丝绣的,做工还看得过去,穿就穿了,有什么!改天我还得去谢谢她。”
    贵妃娘娘又看看槐香,说道:“这些年调教这孩子,你也辛苦了。如今有了这露脸的机会,你也陪着小枳一起去吧。阿蛮!你去年不是有套洒花蓝缎外裳没穿过的,叫人给槐香拿来,顺便再挑几样今年新式样的头饰。我宫里的人,场面上可不能让人取笑!”槐香千恩万谢地告辞娘娘。
    回去的路上,槐香冷静了许多。青蠡毕竟那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如何将他父母的罪恶算在他身上?这些年也多亏德阳姑姑的关照,自己才从掖庭调到宫里做事。
    可是如果不是青蠡父母作恶,自己依旧是都尉将军家的大小姐,也许早就在扬州嫁为人妇了!槐香一时理不清思路,只得没精打采地坐在车上往回走。
    济王大婚的日子终于到了!天没亮,槐香就早早起来给乐城装扮,红菱和香桂忙着把今天要穿戴的几套礼服和饰品一一拿出来放好,等着给乐城穿戴。
    由于今天要跟着一起出宫侍候,两人也喜不自禁地打扮起来。青蠡也换了一身崭新的太监服,早早跑到院子里收拾好车驾,特意套上济王送给乐城的那匹小黑马,它如今也长大了。
    天色刚亮,槐香就带着乐城前往绫绮殿。真是人靠衣装,永穆公主的这身礼服穿在乐城身上非常合适,带上贵妃娘娘特意给的翠玉芙蓉金钗,一下子就显出皇家公主的雍容气度。
    到了绫绮殿,钟娘娘和文晔也已经收拾停当,准备出发。
    文晔公主的礼服是圣上特意差人制作的,金丝彩线绣制的牡丹雀羽图,崭新而华贵;文晔公主已经成年,配上这套礼服,显得高贵而夺目。
    姐妹站在一起,显得乐城还是青涩了些。槐香暗想:这样也好,大家注意不到小枳,也就不用担心乐城会在细节上出错。再说,本来文晔公主才是今天的主角之一嘛!
    文晔上前拉着乐城说道:“小枳,你今天真漂亮!看来贵妃娘娘这次还是挺重视的,这支芙蓉金钗真是漂亮,比父皇给我的这支南珠滴水钗好看多了。”
    “那是工造坊特意为贵妃娘娘制作的新款,自然是好看了,我们这都是常见的,怎么比得过?好了,难得贵妃娘娘这么用心。槐香,替我跟贵妃娘娘道谢。”钟娘娘在一旁说道。
    槐香赶紧应承,见时候不早,一行人说笑着上了车赶往济王府。
    文晔公主拉着乐城上了车,悄声对乐城说道:“等会儿去殷府接亲时,你去端盆给新娘洗手,扶她上轿,我今天不舒服,你替我做吧。”
    乐城惊讶地看看姐姐,问道:“姐姐今天怎么了?这些不是说好了是你做吗?你才是殿下的亲妹妹,如果换成我,大家一定会奇怪的,娘娘知道吗?”
    文晔忧伤地说道:“我让你去,你就去。我今天就是高兴不起来,我就是不喜欢这个嫂子。”说着竟然哽咽起来。
    乐城大吃一惊,赶紧拿出手巾给姐姐擦泪,“好吧好吧,姐姐别哭啊!妆要哭花了就麻烦了,千万忍住别哭,娘娘知道了也不高兴啊!”芄兰也在一旁急忙劝解。文晔将头扭到一边,不再做声。
    到了济王府,府里已经满是济王的亲朋好友,礼部的官员也早早到了主持大婚司礼。济王已经穿戴好,朱红的绣袍,黑底高靴,头戴紫金冠,雍容俊朗,英姿勃发,就等着出发去接亲。
    见过母亲后,济王笑着看看文晔,调侃道:“哎呀!晔儿今天打扮的这么漂亮,是准备抢我王妃的风头吗?”文晔面无表情地看着皇兄,一言不发。
    济王看妹妹不对劲,凑近低声问道:“怎么了,晔儿?”
    “殿下!姐姐今天有些不舒服,所以有什么事就差我好了。”乐城在一旁俏皮地答道。
    济王扭头看看乐城,笑着拨弄了一下她的芙蓉钗,说道:“好,今天就有劳小枳了。你今天打扮的也挺漂亮的,小姑娘真是长大了。”
    济王回身拍拍文晔,轻声在她耳边说道:“晔儿,不要任性,今天无论如何不要惹母亲生气,知道吗?”文晔低头不语,只是微微点点头。
    这时,信王李瑝跑过来,拉着济王往外走,嚷着:“皇兄!快点!该出发了!我今天可是头一次当伴郎,挺紧张呢!”
    济王笑着拍拍他,说道:“你又不是新郎,你紧张什么?有李瑀兄跟着,不用你操心。”兄弟两个说笑着走出去了,乐城也拉着文晔上车前往殷府。
    到了殷府,殷府上下也是宾客盈门,人群涌动,热闹非凡。见济王的迎亲队伍过来,马上鼓乐齐奏。
    文晔和乐城下车就被引领着来到后院,拜见过殷夫人后,殷家小姐一身盛装被丫鬟扶出来。
    司仪端上水盆准备递给文晔公主,乐城见姐姐向她使眼色,只得抢先一步上去接过水盆端到殷小姐面前。
    殷小姐洗过手后,乐城又赶紧上前扶她入轿。文晔始终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傲视着这个未来的嫂子。
    旁边的芄兰紧张地看着殷夫人,还好,殷夫人一直看着殷小姐,并未注意到文晔的异样,周围的人也没太分辨出文晔和乐城的差异,而且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殷小姐身上。
    将新娘送入轿中后,文晔和乐城马上上车赶回济王府。济王府外的街上已经被看热闹的人围的水泄不通,在府兵的引领下才得以进府。
    圣上和贵妃娘娘已经驾临,贵妃娘娘今天也是盛装出席,身着蓝缎牡丹绣凤袍,头戴宝石金凤钗,端坐于正厅之上,钟娘娘站立在圣上一侧。文晔和乐城拜见过圣上和贵妃娘娘后,站立在钟娘娘身后。
    “济王如此出众,我倒想看看,能做济王妃的女子,一定不是凡品。”贵妃娘娘嘻笑着说道。
    “朕这一众皇子中,环儿无论相貌还是才学都当属一品,那徐国公家的外孙女也是京城出名的才女,人品样貌都是没得说的,今天当让全京城的人惊艳!”圣上颇为自得地说道。
    “是吗?!那我就等着看了。”贵妃娘娘看着圣上轻笑着说道。
    “当然,怎么也不能跟爱妃你比啊!这一众人等,哪个可以与爱妃匹敌,今天你可别抢了新娘子的风头。”圣上说着回头笑着看看贵妃娘娘。
    “三郎真会说笑,我怎么能跟济王妃比?都一把年纪了。再说,今天怎么也轮不到我,最高兴的是钟姐姐。”贵妃娇颠的说道。
    一旁的钟娘娘赶紧点头回道:“贵妃娘娘说笑了。”
    正在这时,花轿到了,司仪上前挑起轿帘,济王妃在侍女的搀扶下从轿中款步而出。济王含笑上前挑去盖头,伸出右手,轻握住梅香的芊芊玉手,将她领入济王府。
    梅香娇羞一笑,小鸟依人,在济王的引领下踏着朱红的地毯,款步走进府中。
    乐城瞬间惊呆了,其实在场的人大概都惊呆了,济王妃——殷梅香,清新脱俗,温婉娴静,高贵典雅,气度雍容,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风范。
    真是一对儿璧人!这大唐皇子和王妃的风范足以令在场的人为之倾倒!纷纷赞叹这简直就是天作之合,郎才女貌,羡煞旁人!
    太子殿下站在圣上的身后,酸溜溜地看着自己的弟妹朝自己这边走过来。在那年的选秀中,殷梅香本来是自己一眼看中的,准备纳作良娣。可惜父皇将她指给济王做济王妃,只得作罢。
    今日看到殷梅香如此美艳动人,不免有些嫉妒济王,心里酸溜溜的。
    济王携着济王妃来到圣上和贵妃娘娘面前叩拜行礼,然后敬茶;给钟娘娘行礼完毕,文晔和乐城走过来跟着新娘的后面,准备送新娘入新房。
    “这不是朕当年送给佩儿的礼服?”圣上忽然注意到乐城的礼服,说道:“还是佩儿才能穿出样子。”他回头看看贵妃娘娘,又接着问道:“玉环你觉得呢?”
    贵妃娘娘轻笑一下,说道:“我看小枳穿着也不错,就是样式太旧,要不是来不及了,我定不要她穿别人的旧衣服。”
    圣上干笑了一下,把文晔拉过来,赞赏地说道:“朕的晔儿今天是特别漂亮,都长成大姑娘了。今天往这儿一站,以后提亲的人又要踏破门槛了。”
    “好啦!新郎新娘都要入新房了,三郎,我们也该下去入宴了。”贵妃娘娘拉着圣上起身离开,众人叩拜行礼退下。
    济王被一群皇兄和弟弟簇拥着去宴饮,乐城和文晔跟着新娘后面送新娘入了新房。
    文晔转身来到院中,说道:“我想回宫去了。”
    乐城吓了一跳,急忙劝道:“不行啊,姐姐!姑姑告诉我们要在这里一直呆到晚上的。”
    “那你在这里吧,我回去了。”文晔说完自顾走了,芄兰跟着后面一路劝解也没用,只得让一旁的槐香先去通报钟娘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