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城青蠡》第19章 济王

    中秋之后,天气渐冷,凤阳阁的树叶落满院子,一片深秋萧煞的景象。今年的雨水格外的多,一连七八天都下着雨,阴冷阴冷的,乐城已经换上厚的夹衣,微寒的秋风迎面吹来,冻得乐城缩起脖子,不停地搓着手。
    大概因为天气骤然转冷的原因,将军的病又犯了,乐城又被师傅差去给将军送药。
    刚进院子,就听见屋里传出吵闹声和器皿被砸碎的声音,仔细一听,似乎是薛夫人的声音。乐城停下脚步,站在回廊里不知该不该进去。
    这时,屋门打开,薛夫人满脸泪痕,头发凌乱的冲了出来,她看了一眼站在回廊的乐城,匆匆进了一旁的偏厅,“砰”的一声关上门。
    乐城定了定神,小心翼翼的走进将军的屋子,地上满是茶壶碎片和水迹,将军脸色苍白的半倚在榻上,手紧紧的按住腹部。
    乐城赶紧走过去,放下药,小声说道:“将军,药放在桌上了。”说完,想退出去,但看着满屋狼藉,又拿起扫帚打扫起来。
    “小枳,这不用你扫,回去吧。”将军慢慢坐起来说道。
    看着将军忍着病痛的样子,乐城赶紧将药递给将军。将军喝了药,乐城又递上水杯,将军喝完说道:“你回去别跟你师傅乱说,一点家务事,没什么的。”乐城点点头退出来。看着韩成进屋打扫,乐城转身回浏漓院了。
    “怎么这么快回来了?将军没留你练剑吗?”看乐城进屋,槐香问道。乐城跟姑姑说了刚才的事情。
    槐香叹口气,说道:“清官难断家务事,你小孩子就别管了。不过这位薛将军也真是麻烦,一边是名动京城的公孙美人非他不嫁,一边是小家碧玉的媳妇醋意十足,这么鸡犬不宁的折腾,云靡道长就是守在他跟前,怕也治不好他的病了。”说完自己笑起来。
    乐城在一旁瞪着眼睛看着姑姑,紧张的问道:“姑姑,你是说将军的病治不好了吗?”
    槐香翻了翻眼睛,无趣的站起来,说道:“是我的病治不好了!怎么教你才明白呢?”槐香回头看看乐城,歪着头说道:“你娘按理说也是个人精,怎么就生了你这么木讷的女儿?”说完走进里屋去了。
    又是一连几天的连阴雨,天气骤冷,乐城没有去浏漓院,呆在冷清的宫里冻得在屋里只打转。
    这天一早,槐香差青蠡再去内廷司看看能多领些木炭回来不,屋里实在冷的受不了,木炭明显不够用。
    乐城兴高采烈的跟着青蠡跑出去,在外面跑总比呆在寒冷的屋里强多了。
    刚走到太液池,忽然看见钟娘娘和文晔姐姐坐着马车迎面过来。乐城赶紧下车行礼。
    “小枳,下雨天的,怎么还跑出来?”钟娘娘问道。
    “我跟青蠡去内廷司领些木炭回来。”乐城回答。
    “这种事情还要你去吗?青蠡去不就行了?”文晔奇怪的问道。
    看乐城不作声,钟娘娘笑着说道:“肯定是她在屋里呆不住,自己非跟着青蠡跑出来的。”
    乐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问道:“娘娘和姐姐这是去哪里?”
    “兄长回来了,听说身子不大好,进不了宫,我和母亲去他府上看他。好了,你赶紧去内廷司吧,我们也要赶路。”说完,母女二人告辞走了。
    乐城望着远去的马车,羡慕的说道:“姐姐多好,还有个兄长。”
    “她的兄长不也是你的兄长吗?”青蠡说道。
    “我都没见过,这宫里除了姐姐,谁认识我啊。”乐城垂头丧气的说道。
    “我啊!我认识你!”青蠡嬉笑的说道。乐城歪着头看看青蠡,撇撇嘴,上了马车两人说笑着赶着马车朝前走去。
    傍晚,乐城用过晚餐,槐香姑姑走过来说道:“小枳,收拾一下,我们去绫绮殿。既然娘娘都跟你说了济王回来了,那我们也得过去看看,送点东西,恭喜娘娘才行。”
    乐城一听要去绫绮殿,喜出望外,欢快的跟着姑姑出门了。
    可是到了绫绮殿,却听见里面有哭声。门口也没人通报,槐香只好自己领着乐城走进去,看看究竟。
    刚走进偏厅,就看荷月匆忙跑出,对绿玉喊道:“快去请太医啊!”喊完又匆忙跑回卧房。
    槐香领着乐城小心翼翼的走到卧房门口,看着钟娘娘哭的都晕厥过去,文晔公主也急的大哭起来,妈妈宫女一起上来劝,一时屋里乱七八糟的。
    乐城急忙跑过去问道:“姐姐,这是怎么了?”
    “小枳,你怎么来了?兄长病的很厉害,太医说怕是不行了,这可怎么办啊?母亲都要急死了。”文晔哭道。
    乐城一听愣在那里,怎么会这样?忽然她又想到了屈蔚,急忙说道:“姐姐不要着急,我认识一个名医,他很厉害的,太医院治不了的病他能治。”
    文晔一听站起来,惊喜地问道:“真的吗?是谁?他在哪里?”
    “他叫屈蔚,就在京城,明天一早我就去找他。”乐城说道。
    “好!好!那先谢谢你了。芄兰,明天你带小枳去兄长那里。”文晔说道。
    站在旁边的槐香一听,觉得十分不妥,济王殿下据说可是圣上钟爱的皇子,怎么能找个江湖郎中看病呢?万一出了差错可是要命的!
    槐香赶紧说道:“公主殿下,那个屈蔚是个江湖人士,济王殿下毕竟是皇子,怎么能随便让江湖郎中看病,我看还是请太医医治王爷的病吧。”
    “可是今天王太医都说兄长病势沉重,怕是回天无力,他只能尽力而为。”文晔公主着急的说道。
    “那也不能病急乱投医,就随便请个江湖郎中?万一他也治不好怎么办呢?”槐香说道。
    “屈大哥挺厉害的,薛将军的病不也是太医院说治不了,还是他师傅给治好的。”乐城在一旁不服气地说道。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知深浅!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出了事你根本担不起这个责任!”槐香忍不住对着乐城吼道。
    这时,刘太医赶到,给钟娘娘施了针后,娘娘醒过来。文晔见母亲缓过来,赶紧拉着乐城过去告知屈蔚的事。
    荷月扶着钟娘娘缓缓坐起来,娘娘看看乐城,问道:“小枳,你是怎么认识那个屈蔚的?”
    乐城说了请屈蔚给薛将军治病的经过后,娘娘说道:“你明天去请那个屈蔚,不过他开的方子要请王太医过目,王太医说可以,就请他用药。荷月,你明天带小枳她们过去。”
    听钟娘娘这么吩咐,槐香总算放点心。
    第二天一早,乐城就出宫拉了屈蔚去济王府。屈蔚一听是给皇子看病,犹豫着不肯去,但耐不住乐城的恳求,只好答应先去看看。
    到了济王府,一进门就直接被济王的副将李峒领到济王卧房。乐城站在一旁,看着床榻上双眼紧闭,面色蜡黄的济王,似乎比薛将军当时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
    屈蔚诊完脉,问了问济王最近的饮食,然后看了看太医的方子,说照这个方子没问题,随后将方子交给陈妈妈,说只是寒症,调养一下就可以了。
    “既然只是寒症,可是济王的病怎么会如此沉重?太医都说治不好了。”陈妈妈问道。
    屈蔚愣了一下,四下看看,没说话。陈妈妈会意,让屋里的侍从都退下。
    见屋里没其他人,屈蔚小声说道:“其实太医的药没错,但跟饮食配就有问题了。时下寒冬,济王又是寒症,怎么能配麦冬,玄参这些清火的汤汁吃呢?与药方里的黄芪白术等补气的相冲啊!加上王爷本身就体虚,所以才会病的如此严重。太医应该知道的,怎么没提醒你们呢?要配红枣小米粥吃,就没问题了。”说完匆匆告辞走了。
    陈妈妈听后大惊,这饮食也是宫里给配的,难道是宫里有人故意害济王?她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拉着荷月说了自己的猜测。
    荷月一时也没主意,一旁的槐香想了一下,吩咐道:“先不要声张,娘娘伤心过度,已经病了,眼下又无实证,先不要告知;府里的侍女随从这几天留意查看,济王饮食和汤药由陈妈妈你来亲自负责,千万不要他人插手。”陈妈妈忙点头应承。
    荷月看看槐香,佩服地说道:“没想到姑姑处理事情如此有方,我也觉得这样甚好!”
    这时,王太医过来了,陈妈妈有意问了饮食是否和药相冲,王太医看了看妈妈,问道:“陈妈妈从哪里听得?老夫的药是绝对没问题的?不要听府里的下人乱讲。”说完留下药就走了。
    济王是陈妈妈从小喂养大的,几乎等同于她的亲生儿子。从小到大,陈妈妈一直掌管着济王的日常起居。
    此时陈妈妈几乎已经断定是有人借太医院的手谋害济王,于是拉着荷月和槐香说道:“你们都听见了,这个王太医的药我是实在不敢再给济王吃了,就按屈郎中说的做吧,你们悄悄在外面熬好要和粥送过来,吃几天看看如何?”
    荷月点头称是,不过只有槐香和乐城能常在宫外走动,于是这买药送药的事就落在槐香和乐城的身上了。
    接下来的几天,在乐城和槐香的照料下,济王的身体慢慢恢复过来,可以坐起来吃些东西了。
    钟娘娘那边有文晔的照料,身体也好了许多。乐城过几天也去绫绮殿跟娘娘汇报一下济王的身体情况,让娘娘放心。
    这天乐城练完功,又提着姑姑熬好的药给济王送去。刚出浏漓院,封二从旁边跳出来,吓了乐城一跳。
    “这几天忙什么呢?怎么不去河边找我了?”封二问道。
    乐城说道:“吓死我了,你这冒失鬼,差点让我把药撒了。”
    “你母亲又病了?难怪不出来了。”封二问道。
    “不是,是济王病了,娘娘也急病了,我还要去济王府送药,这段时间都不能跟你去练剑了,你不要等我了。”乐城说道。
    “嗨,那这几天我岂不是很无聊,不如我跟你一起去济王府?听说你这个皇兄在诸位皇子中也是很厉害的一位,带我去见识见识?”封二嬉笑的说道。
    “济王府不是随便进的!”青蠡在一旁冷冷的说道。
    “就是,别闹了,再说济王病了,也不见客的。”乐城说道。
    封二不满的看看乐城,埋怨道:“有了皇兄就不跟我玩了,以后闷了也别来找我。”
    乐城笑了一下,说道:“好了,不跟你闹了,我去送药了。”说完上了青蠡的车走了。封二看着乐城的背影,颇为不满地撇撇嘴。
    一进卧房,看见济王半躺在床上看书。于是放下药,小声说道:“殿下,喝药吧。”
    济王放下书,接过乐城递过来的药喝完,漫不经心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以前我怎么没见过你?是母亲宫里新来的丫头吗?”
    乐城一听,知道济王误会了,她看看自己的这身衣服,挺漂亮的襦裙,觉得怎么也不像宫女啊?
    她悄悄瞄了一眼济王,苍白的脸色依然掩不住青春的活力,尤其是两道英挺的剑眉下囧囧有神的双目;略微消瘦的脸颊,笔直的鼻梁下棱角分明的嘴,都给人极深的映像,令人看一眼就映像深刻,不由得心生敬畏。
    乐城本想和济王开个玩笑,笑他搞错了,可是又觉得毕竟与济王生分,于是笑了笑,并不回答,只是又递上粥,说道:“殿下,喝粥吧。”
    济王接过粥,继续问道:“你多大了?”
    “十二。”乐城回答。
    “才十二?这么小?母亲怎么会用你这么小的宫女呢?不过,你是挺会照顾人的,看来母亲还是挺会用人的。”济王说道。
    吃完粥,把碗递给乐城。济王盯着乐城仔细看了看,点了点头说道:“你这丫头不错,可否愿意到我府里来做事?”
    乐城笑起来,匆忙收了碗筷,转身离去。济王看着乐城的背影,笑了笑。
    青蠡驾着马车往回走,忽然街对面嘈杂起来。青蠡抬头一看,一队人马迎面过来,看阵势应该是个朝廷大员。
    青蠡赶紧将车靠边,停下来看热闹。这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走过,旗子上大大的一个‘安’字。
    忽然,他看到队伍里一个熟悉的身影掠过,“舅父!”青蠡瞪大了眼睛,没错,是舅父!青蠡大声叫喊着。
    可街上太嘈杂,那人似乎没听见,继续骑着马跟着队伍往前走。青蠡跳下马车拼命地追着,大声叫喊,却被一旁维持秩序的卫兵推出人群。
    乐城不知青蠡为何跑了,急忙跳下车,在后面撵他。见青蠡被卫兵推到在地,急忙上前扶起青蠡询问。
    “舅父!我看见舅父了,他就在前面。”青蠡激动地大声说道。
    乐城见队伍已经远去,说道:“你别着急,我们先回去,然后问问姑姑怎么办,好吗?”
    青蠡不甘心,他激动地说道:“只有舅父知道杀我爹娘的线索,我必须找到他!”
    乐城点点头说道:“我帮你找,会找到的。”说完拉着青蠡先回了浏漓院。
    槐香听完笑道:“我说你怎么对剑这么感兴趣,原来是想找杀害你爹娘的凶手。如今你舅父回来了,这好办,找到那个安姓的大员,去他府上找你舅父就好了。”听姑姑这么说,青蠡安心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