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隋风云张青仁秦嶷》第77章 深山道上见危急

    来护儿道:“今日是六月二十四。再过二十七天,就是圣上登基整整三年。陛下自继业以来,南下江都,北进突厥,东幸洛阳,好在过几日便要回大兴城,我们这些臣子,也是时候向圣上进些许贡品了。我等虽然是武夫,却也不可失了礼数。所以,还劳烦你一道将这些个劳什子也带去京城。”说着,将手指向了放在偏厅阶下的两担东西。
    秦琼点头笑道:“我道是什么,原来是这事。将军尽管放心,秦琼定然将这些送达,同时,向皇上好好表明将军的忠心。”
    来护儿却是摇头道:“一片忠心,岂是区区这点东西便能表明的?只是让圣上高兴些,我们做臣子的,以后做事也顺当一些。”
    秦琼点头道:“却是末将失言了。不过,还是请将军放心,末将定然不辱使命!”
    来护儿笑道:“你这短短一会,就下了三次军令状了。我岂有不信之理?你现在快回家准备一番,然后尽快启程上京去。”
    秦安虎着脸,双眼直直的盯着秦琼,过了半天,才道:“这么说,你已经答应了?”
    秦琼点了点头,一言不发。
    秦安“哼”了一声,道:“叔宝啊,叔宝,你让我说你什么好?上一次出远门,差点连命搭上。这次给来将军送东西,比上次担子还重,你能担得起吗?”
    秦琼依旧是点了点头,一言不发。
    秦安接着训话道:“你要把我气死吗?你若是这一去,再出点纰漏,把小命交代了,你让咱爹娘咋办?你让玉儿咋办?”
    秦琼撇了撇嘴,这才开口道:“大哥,爹都同意了。而且,这是去京城,又不是上战场;去送礼,又不去抢劫。你这不是杞人忧天吗?”说着,便翻身上马,道一声:“走!”竟然扬扬洒洒的策着马出门去了。
    自齐郡至大兴,若是顺着黄河河道,可做为最短路程,也有一千八百余里。
    若是依着秦琼的黄膘马,不到两日也就到了。但他携着的来护儿的重礼,是由四个健卒,名唤张转、杨合、李济、何辉,挑负着的,两人一组,互相交替着挑那礼品,故而脚程也走不太快。再加上一路山水连环,故而走了半个多月,才到了函谷关东。
    函谷关东有一郡县,名曰桃林。这桃林县原名弘农县,分别与陕西洛南、潼关,山西芮城、平陆,河南陕县、洛宁、卢氏接壤。南依秦岭,北濒黄河,东有洛阳,西望长安。
    故老相传,远古时代,这里有个巨人,名叫夸父,平时他双耳总是挂着两条长蛇,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桃木拐杖。一天,他忽然异想天开,要与太阳赛跑。从日出开始,他翻山越岭,跨河涉泽,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夸父一见太阳落山,便奋力猛追,但还没到太阳身边,就被炽热的火光烤得口干舌燥,痛苦难忍。只好回转身跑到黄河、渭河去喝水,虽然河水都被喝干了,但还是不能解渴,欲饮北泽,最后渴死在秦岭脚下,他的桃木拐杖也变成了蜿蜒几十公里的大桃林。
    每当春天桃花盛开,这里蝶飞蜂舞,景色宜人,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桃林”。
    其侧有函谷关,楚康王时,天文星象大家尹喜为函谷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见吉星西行。尹喜预感近日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以弟子之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道教渐兴后,信徒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
    这一语,只是说桃林一片福地,峻岭仙山之所。也不必多言。
    却说七月十日,秦琼众人一路到达桃林,见此处虽人烟鼎盛,但颇显陡险,不由得谨慎万分。
    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秦琼一行人虽未做亏心事,但携带着如此贵重的礼品,说不心焦也是假的。
    渐渐过了村镇,行至山旁,这时天色尚早,秦琼众人乘马顺着山路穿林而行,时间不长,忽听见一阵战马嘶鸣之声。
    只吓的张转一时慌张不定,口中迭迭叫喊道:“二哥,怎么办,怎么办?定是山贼来了!”
    秦琼撇了撇嘴,将手中双锏一横,道:“在山东,听了我秦琼的威名,再厉害的绿林兄弟,也要敬我三分,倒是不知这河南地界,有没有这种名气,也罢,但管叫他们来吧。“
    说话间,便从对面跑来一匹银白战马。这匹马鞍辔齐全,得胜钩上还挂着一条大枪。只是马背上无人,显是落荒而来的。
    张转一愣:“二哥!没有人啊,您看这是怎么回事?”
    秦琼点了点头,道:“绿林中若是有人劫道,定然没有这个道理。想来无事!”然后便命李济,何辉二人过去,把这匹马牵住。
    秦琼上下打量,细细看了看,的确是匹好战马,虽不及罗成那匹“照夜白龙驹”,却也是罕有。再从鞍辔马镫看来,白马的主人,官职也不低。可偏偏不见马上骑士,莫不是遇到什么不幸?
    杨合见秦琼也皱着眉头,心里会意,连忙扯开嗓子,向四外高喊:“尊驾何人,怎生将白驹空空放走了?”
    只是他喊了半天,却只听山谷回音,百转千折,仍不见有人答言。
    秦琼沉声道:“不必喊了,这马走的也是山路,咱们顺着马蹄印,寻着马来的方向找找吧,兴许能找得到!”
    众人应了,一路边走边找,走了约有一里路,秦琼眼睛尖锐毒辣,猛然发现在前面树林里好像吊着一个人。连忙把手一挥,打声招呼,自己便催马赶到近前来,果然是树杈上,用腰带吊着一个人,而手脚已经不动了。
    秦琼赶紧从马上跳下来,忙轻身一纵,腰中将短臂朴刀扯出一挥,把绳子割断,同时将那人肩头一拢,同时落下,这才把人放在平地上。
    秦琼将手在那人颈部一试,知得还有心跳,连忙揉胸捶背,按压人中,过了好一会,才将那人唤醒过来。
    秦琼见那人醒了,忙从马鞍旁取下水壶,喂那人喝了一口。见那人目光渐渐清澈了,秦琼忙问道:“兄弟年纪轻轻,又是五品偏将军,奈何如此轻生?”
    那人目中还一时失神,等秦琼此话一出,才清醒过来。见秦琼的短臂朴刀插在一旁土里,连忙一翻身,拔出那朴刀,便往脖子上抹去。
    他这一动虽然快,但秦琼更快,伸手把刀把一绰,用力一压,又复插在地上。那人连连夺了几次,却哪里能夺出来?到后来,只得一松手,依身靠在树上,道:“好汉,你何必救我?”
    秦琼道:“好,你既然想寻死,我问你几句话,之后你是死是活,我一概不插手也就是了。”说着,双眼直直的看着那人,道:“你,是何人?”
    那人道:“不瞒好汉,在下复姓上官,单名一个敌字。在登州靠山王杨林王爷驾下担任五品偏将军。”
    秦琼点了点头,道:“看你年纪,不过二十三四岁,年纪轻轻便有如此功名,何必自尽?好,再问你,家中可有老幼兄弟?”
    上官敌眼中突然一滚,道:“回好汉,双亲与妻子俱在,膝下小女已有四岁,并无兄弟。”
    秦琼道:“照啊,你这轻生,那父母有谁赡养,妻女谁来照料?”见上官敌泪珠要下,秦琼又问道:“我再问你,你为何要自尽?”
    上官敌道:“好汉不知,上月月初,我奉靠山王王爷钧令,护送两件宝物,入京为皇上献礼,这两件宝物,一件是‘三星白玉人’,一件是‘万寿珍珠灯’。这两件东西都是人间罕宝,价值连城。老王爷深怕有闪失,故而令我率了五十兵将同行。孰料走到前面林中,竟然被响马截了道。那为首的响马一杆长枪好不厉害,十几个照面,便把小将杀败。随行的五十兵将,也被杀散了。小将想起王爷重托,又想杀回去,却见后面一人竟然扛着一对特大号的大锤。每一柄,怕是不下于三百斤。小人骇之至死,急不择路,这才跑到此处。想起王爷的钧令,小人无可奈何,左右是个死,倒不如在这了结了也就是了。”
    秦琼听了,不劝反笑道:“如此小事,便想断送了身家性命,当真是可笑的很!你若是死了,靠山王不但不会了解你丢了宝物的真情,反而道是你携着东西走了,定然要与你家人难过。而你若是此刻回去,向靠山王禀明情况,求王爷调兵遣将过来,那宝物焉得不失而复得?”
    上官敌摇头叹息道:“好汉说的容易,我有何脸面回去见王爷?”
    秦琼看了前方山路一眼,道:“也罢,‘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大不了我帮你把那宝物讨回来也就是了。”
    却不知秦琼可否取得上官敌之物,后文自有分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