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隋风云张青仁秦嶷》第76章 帅府一策显雄才

    齐郡总管府。
    “报将军,有人名秦琼,自称奉圣上斥令,兼幽州燕王之举荐,来府中谋事。”
    来护儿把头从桌案上抬起,看了来人一眼,道:“传他进来!“
    这来护儿本是江都人氏,幼而卓诡,好立奇节。少年时初读《诗经》中‘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羔裘豹饰,孔武有力’等语时,曾舍书而叹道: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专事笔砚也!’(隋书.来护儿传)。遂弃文习武,四处拜名师学艺,几经辗转,练就了一杆五十余斤重浑铁点钢枪,着实有万夫不当之勇。
    来护儿年幼而孤,为世母吴氏收养。梁末侯景之乱时,其世父为乡人陶武子所杀。来护儿艺成归乡,吴氏向其哭诉此事。其时陶武子宗族有数百家,为江都大族。然而来护儿就在陶武子家办婚事的当天,单枪匹马直入其家,与众目睽睽之下将陶武子一枪刺死,满堂数百宾客皆被其杀气震慑,不敢有丝毫妄动,任由其割下陶武子首级从容远去。用仇人首级祭奠了世父后,来护儿遁迹深山,隐姓埋名。直到周大象元年九月,行军元帅韦孝宽攻陈,淮南一带尽成周土,躲藏一年多的来护儿才得以回归乡里。
    周大定元年二月,杨坚废周立隋。为击灭陈朝,统一南北,隋帝杨坚在开皇元年三月,即派宇文忻、贺若弼等镇广陵。素怀大志的来护儿趁机投入贺若弼麾下,并在后来的灭陈之战中屡立奇功,拜黄县公,开府仪同三司、右御卫将军、兼齐郡总管,端得一时显贵无比。
    过不多时,便听见帅堂外一声响:“末将秦琼告进!”喝声似舌绽春雷。来护儿抬头一看。
    只见秦琼已迈龙骧虎步般走进帅堂,随即插手而立,但见秦琼:
    身材凛凛六尺长,相貌堂堂敛锋芒。
    眼射寒星冲牛斗,眉横冷罩千里江。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气宇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来护儿暗赞一声“好汉子!”随即开口说道:“秦琼,你在边关的事情,我也是听说了。察得阴谋,阵杀红海,五百骑兵破三千,日不移影陷雄关。果然是员良将。要燕王再举荐你,却是多此一举了。”
    秦琼拜谢道:“将军谬赞了。小可能有这般战绩,却是与燕王那幽州的五百精锐分不开的。”
    他自知罗艺把秦用的功劳也按在了自己身上,却也不说明,只是续道:“那日同幽州的‘黑燕骑’并肩作战,着实令小可吃惊不小,以一当十也不为过。有朝一日,若是能训练出如此的三千五千骑兵,只怕,横行天下也不为过。“
    来护儿笑道:“我同燕王也算是相交颇厚,自然知道他的‘黑燕骑’的厉害。只可惜,这齐鲁大地似乎取不出这种人才。对了,叔宝,圣上给我下的命令,却是命你为我鹰扬府的越骑校尉。只可惜,我手下没有骑兵,这越骑校尉,如同是个虚职了。”
    秦琼摇了摇头,道:“秦琼能得皇上垂青,上体天恩,也就足够了。至于骑兵之事,末将倒是有一提议。”他听来护儿的语气,知道他是承认自己的越骑校尉之职,故而便以“末将”自称。
    来护儿问道:“叔宝,你有何提议,但说无妨。”
    秦琼道:“我中原骑兵,一向以‘甲骑具装’的重骑兵为主,虽然防护力强大,但一则价格过于昂贵,对骑兵和战马素质的要求极高不说,后备保管乃至修复皆是不容小觑的开支,故此而成军极难极慢;二则重骑兵机动性太差,冲刺速度过于缓慢,对上塞外游牧民族的弯弓骑射,那绝对是清一色的一边倒。所以,我想利用我的越骑校尉之职,为咱齐州青州之地,也训练处一股强劲的轻骑!“
    “轻骑?”来护儿眼前一亮,连忙唤下人道:“来人,给秦校尉看座!”
    待秦琼坐定,来护儿才又续道:“叔宝,你这主意,正合我心意,不妨再说下去!”
    秦琼点头道:“咱这齐鲁之地,俊杰遍出,颇有壮硕子弟,若是用来招兵,则再好不过。只不过……”
    来护儿听他似乎有难为之处,便道:“无妨,大胆说便是。”
    秦琼点头道:“不过大多子弟皆是贫苦出身,若要是找些马术精湛,乃至可马上运枪使槊、曳斧弯弓之辈,倒是难的很。所以,末将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却又怕太过局促了,哎,不说也罢。”他欲擒故纵,吊起来护儿的胃口。
    来护儿是个急性子,听秦琼吞吞吐吐,忙道:“叔宝,你就别吊我胃口了。你既然提出提议,定有解决策略,说说吧。”
    秦琼“嗯”了一声,道:“将军应该知道,末将在山东地界,也算是薄有威名,黑白两道的兄弟们,也吃我的面子。所以,末将想,若是能招安些山贼响马,以军纪严正约束,那比之招一帮新兵,定是强上许多。”
    果不其然,来护儿一听,便不禁踌躇道:“这……叔宝啊,此行是不是太过……诚然,山贼响马等该辈终日生活在马背之上,若论骑射功夫,当绝不逊色于塞外诸族。若能将其编练成军,定可在短时间内形成极其强悍的战斗力。但,我只觉得有些欠妥当啊……”
    秦琼当即抱拳道:“将军明鉴,之所以有山贼响马,却是皆因生计所迫,自古没有愿意抛却身家名声,去沦落当山贼强盗的。说句不敬的话,还是因为政治不够清明。而且,末将此举,有大利而无害。”
    来护儿只觉得他先前的话无一不是有理之极,但此言一出,仍不免有疑窦满腹,故而忙问道:“有何利处?”
    秦琼道:“第一,便如同将军所说,成军极快,战斗力极强。第二,便是可‘剿灭’山贼,不单平了山贼之患,而且对将军的政绩也是功莫大焉。如此一举两得之事,岂不是大快人心?”
    来护儿点头,道:“按你的想法,当能有多少山贼得以招安?”
    秦琼低头想了一下,道:“对于大寨,我没有把握,因为这等大寨,必然不可举寨招安,若分出一部分人马,实力必损,他们必然以为我等要将他们击破,定然不会受招安。但是对于小寨,却是好办。山东六府,四十八处山寨,有六处大寨,四十二处小寨,离齐郡近的,也有四五处。这四五处,招安三千人马,也是容易。”
    “好!”来护儿拍案大笑,道:“我这就修书,言明情况,待圣上同意,便着你招安可好!”
    秦琼连忙站起,对着来护儿一鞠到地,道:“末将多谢将军了。”
    来护儿长笑一声,道:“叔宝,你客气了。今天我接待的,不是你一个山东’小专褚,赛孟尝‘而是三千精锐骑兵啊!”说罢,便对身旁的亲兵道:“快吩咐后堂设宴,我要好好款待秦校尉!”
    看着秦琼酒足饭饱后渐渐远去的身影,来护儿满含深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对着屏风后的人拱手道:“王爷,您看此人如何?”
    屏风后,缓缓转出了杨林。
    杨林目光复杂的看着秦琼远去,然后坐到了宴席的椅子上,端起酒壶中剩余的残酒,轻酌了一口,道:“我倒是想用当年昌平公邱梦龙评价齐州大侠秦仲敬的话说他一番。”然后字斟句酌的说道:“这秦叔宝文武兼资,当成大业。谈吐之间足见胸怀大志,而且目光长远,你与他几句话,便以见得他的恩怨分明,心系百姓,当是宽厚仁惠之人。若善用之,可为朝廷擎天玉柱,架海金梁。然而若朝廷不能用之,任使其流落草莽甚至……就算是天下武艺胜过他的有之,但凭他的帅才,如不逢明主,则吾恐天下无人可制之!“说着,叹了口气,道:“如此良才,非仲敬之子而何?”说着,竟然是潸然泪下。
    来护儿深知杨林思及故人,一时间也是唏嘘不已。
    杨林回头看了来护儿一眼,道:“崇善,此事勿忧。尽管请奏陛下。陛下英明神武,英毅果敢,想来大致同意的。就算他不同意,也还有我呢!叔宝之法,虽说是大胆了些,但不无道理。”说着捻须一笑,道:“像他这般大胆的年轻人,可不多见呢。”
    两日后,齐郡总管府。
    来护儿手持一封奏折,交付到秦琼手中,道:“叔宝,这是我用咱们前日讨论的招安响马,充当骑兵那一事写成的奏折,请求圣上批准的,不过,还劳烦你走一遭,我是怕若是圣上问起来,别的人没法子应对。”
    秦琼毕恭毕敬的接过,道:“这个末将知道。还请将军放心就是了。”
    来护儿点了点头,道:“你办事,我放心。不过,还有一事。只是,怕是难为你些。”
    秦琼“哦?”了一声,道:“将军,您但管差遣就是。”
    却不知来护儿托秦琼何事,后文自有分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