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隋风云张青仁秦嶷》第36章 如椽巨笔做春秋

    伍云昭笑了一声,道:“请得仁兄下场,可费了小弟不少周折啊!定要与仁兄好好厮杀一场!”说罢,脸色一变,已经是一枪往宇文承都面门刺去。
    宇文承都却是如同泰山一般巍然不动。眼见这势如闪电的一枪已经离自己面前不足尺半,无变化之势时,才身子向后微躺,猛然较足平生臀力,猛然横刀杆往上一磕。
    只听“哐”的一声,刀杆横架枪杆,将枪杆震的高高抬起,几欲脱手而出。
    “咝!”从枪杆上传来的巨大反震之力让伍云昭不禁轻轻的痛吸了一口气。
    随着双尖枪高高的弹起,伍云昭胸口门户大开,宇文承都怎会放过如此好机会,连忙左手前推,右手回拉,送刀杆,往伍云昭小腹捣去。
    这是比武,而非是厮杀,故而宇文承都未敢下杀手。这才弃刀身不用而用刀杆。但他的刀杆末端乃是一段浑铁,若是捣得实了,伍云昭只怕也要重伤!
    伍云昭自然知道利害,于是连忙将弹起的枪杆奋力压下,去横推刀杆。“嚓”的一声,两段铁楞木借着马势,已经互相交叉着擦了过去。
    两马相擦而过,就在这时,宇文承都突然将刀杆反振,然后大刀便从前往上往后抡了过来,直奔伍云昭头顶。正是那一招“拖刀背砍”!
    伍云昭听得身后破风声尖锐,顿生感应,心中暗叫一声“不好”,连忙将双尖枪横起一架。这一下,便是一十足的力量比拼。“咣”的一声,只见伍云昭在马上晃了几晃,显然是挺吃亏,但依旧能撑得住。宇文承都虽然背对伍云昭,但也觉出这一刀没有奏效,心中对伍云昭也高看了几分。随即在骏马的带领下双刃分开,驰向两方。
    转过身来,伍云昭自负之情顿时丢的一干二净,只是全身戒备的看着对面的劲敌。而宇文承都依旧是胜券在握的样子,不过也是加了一份小心。
    再次拨马而上,二人一斗便是近二十合。而场上的胜负优劣,也看的清清楚楚了。宇文承都依旧是精神抖擞,越战越勇,大刀一下又一下的砍出古朴而又精妙的招式。而反观伍云昭,却是气喘吁吁,双尖枪在大刀的招式下被裹得死死的。
    就在这时,宇文承都突然将大刀反撩一提,刀背直向伍云昭小腹。伍云昭连忙按下双尖枪,去拦截宇文承都的大刀去势。“哐”的一声响,双兵相交,伍云昭被反振得不由得在马上一个趔趄。而宇文承都却猛然将大刀往后一拽。刀头上的钩子便拽着伍云昭的枪杆往前一拉。
    伍云昭又是觉得一股大力袭来,枪杆几欲脱手,连忙奋力握紧枪杆往后一拉。宇文承都叫他如此,脸上突然显现出一抹笑意,随即便顺着伍云昭的回拉,将大刀往前一送。
    伍云昭顿感不妙,眼见大刀刀尖堪堪及腹,连忙吸腹凹胸,一错身子,将大刀从身旁让过。宇文承都见他如此,便立刻将大刀去势一扼,随即化前刺为横拍,大刀刀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却又携带着千钧之力拍在了伍云昭的左肋上。然后,就像魏文通一样,伍云昭也被打下马来。
    伍云昭落地之前,已经将双尖枪往地上一杵,然后忍着腰肋上的痛楚,猛然奋脚向宇文承都的右侧脖颈踢去。宇文承都早已经察觉,便忙将大刀用左手拿了,右小臂竖直挡在脖颈旁。伍云昭在空中的一脚正巧踢在宇文承都的右臂上。绕是宇文承都一身神力,且早有准备,也被震的一个趔趄。而伍云昭人在空中,全凭一杆枪用力,故而反震的越厉害。
    宇文承都见伍云昭身躯不稳,连忙将右臂伸直,一探一抓,已经将伍云昭的脚踝抓在手里,然后猛然用力,便将伍云昭连人带枪一起擒了过来,硬生生的按倒在自己的马上。
    杨林一见,生怕二人在一匹马上出了意外,连忙喊停,让二人住手。
    宇文承都听的清楚,便将手一送一抛,径直将伍云昭远远的抛在地上,自己却拍马来到帅台前候命。
    过了片刻,伍云昭才一脸狼狈的策马走了过来。杨林看着伍云昭对宇文承都的那种三分不甘,七分敬佩的目光,不由得轻笑了一声,道:“天铸(伍云昭字),这场我便断这宇文承都胜了,你可心服?”
    伍云昭点头道:“此次有目共睹,宇文兄高我甚多,况且手下留情,我岂能不服?”
    杨林道:“那就好了!”然后略微抬头看着场外,道:“此场依据规矩,自然是宇文承都胜了,尔等可有谁胆敢再与宇文承都一战,技压群雄?”
    场外的人听了,却是一直沉默不语。想那伍云昭向来称号“京城第一少将军”,风头都隐隐压过了杨林等一众老将,而今天却被宇文承都如戏耍一般的不足二十合击败,此等本事,只怕放眼天下也没有几个敢放狂言来击败他的人。
    看着沉默持续了将近一刻钟,杨林只得开口道:“看来大家对宇文承都的武艺大都心服口服了。既然如此,今日便以宇文承都为这演武的魁首,大家想必也没有异议了!”
    听了杨林此话,人群中才传来阵阵“我等断无异议”,“我等心服口服”的声音。
    杨林见众人应和,遂双手齐按,示意禁声。然后对上过场却是一阵落败的将领点名并一一封赏。随即便又请出圣旨,对魏文通、伍云昭,和今日魁首宇文承都宣读到:“奉皇帝诏,宣尔等明日于仁寿宫见驾。”
    三人谢恩后,便一起站直身子。诸人见此次演武已近尾声,只待杨林一声令下,便轰然做鸟兽散。
    杨坚满意的看着伍云昭,魏文通二人桌案奋笔疾书的文章,随即缓缓走过,径直来到宇文承都桌前。但见宇文承都手腕轻抖,字迹刷刷而下,已经写了一大片。
    杨坚看他书法颇有一观,遂站住身子,字句斟酌起来:
    “《论忠》
    人言‘忠’字,实上中而下心。中于体魄,且一心为根基。
    心有忠者,其心中正,其体中意,其行中规。观人言行举止,余可以视其信忠者也欤。
    余窃以为忠当有三。曰末忠,曰次忠,曰首忠。末忠者,即为人忠。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此忠,末忠也,所谓受人之托而忠人之事者也……”
    看到这,杨坚捻须点了点头,暗称一声:“不错”。但接下来,面色却不由为之一变。
    但见宇文承都顿了顿笔,继续写到:“次忠者,即为君忠。上或以为此为大逆,然余独有言。虽常言:‘受君之禄,忠君之事’,然余常闻商之恶来,忠商纣而亡于周;秦人李斯,事二世而俱五刑。此等臣辈,其于君者,可谓忠矣。然为君命而妨民意,引天人之共愤,终于非命,故余以为忠君者,实次忠也!
    其首忠者,非忠民也何?孟子曰:‘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何为多助,民意者也。荀子亦云:‘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君顺天命,应民心,当驱驰向,忘死而事之。若君逆天道,背民意,当揭杆起,效陈、吴,逐暴帝,忠民而为之。此非首忠而何?
    故……”
    宇文承都方才写到这,便听见杨坚怒喝一声道:“大胆!”说罢,竟然将宇文承都的文章一把抢过,扯个粉碎。然后转身对着站在一旁的杨林喝道:“虎臣!这就是你选的人才?”
    杨林见杨坚发怒,连忙问道:“皇上,不知何事竟触陛下逆鳞?”
    杨坚冷冷的“哼”了一声,道:“好一个高才,好一个目无君王的宇文承都。若是用他来镇守了我这皇宫,朕却不知何时便没了脑袋!”
    杨林的确不知情,连忙接着问道:“臣确实不知宇文承都有何言论抵触圣意。”
    杨坚又是“哼”了一声,然后眼睛冷冷的瞟着宇文承都,道:“你还是问问你选出的贤才吧!”
    杨林连忙将目光转向宇文承都。宇文承都此时已经从桌案后站直身子,见杨林看他,便一整衣襟,道:“小人按圣上御笔所赐的‘忠’字为题作文,却不知何处违逆抵触了圣上的意思。”
    杨坚道:“此文既然是你所做,你再将它背诵出来又有何妨,但管背出来好让我们一听!”
    宇文承都双手一拱,应诺一声,便将自己的文章重新叙述了一遍。倒也不是一模一样,只是意思不改丝毫。只不过在说到”此非首忠而何?”时接下来续道:“于余之观,人唯事其友忠,方可事其君忠,而后方能依民意而忠。所谓顺天命而立身,自此理也。而忠民之意,实为明君守天下也。世无明君,安得有尽忠死节之臣?无臣为民请命,安得圣主千秋社稷?”说罢,便屈身一揖,道:“小的言论便是如此了。”
    却不知宇文承都之直言,可能让杨坚服气与否,后文自有分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