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雎姜成》第156章 长社夜话(二)

    ……
    姜成哈哈大笑,伸手拍着桌子,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谓我心忧,唯有尽欢呐!”
    顾雎进而问道:“殿下想问的是,当关东十一国联合起来,犯上作乱时候,该如何应对吗?”
    “正是。”姜成点点头,说道,“我和你结识许久,你的才学我也是相当佩服的,直到现在,才有空找尽欢你谈点这方面的事情。”
    “殿下若是真想知道的话,那就这样,倘若十一国犯上作乱,其中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司隶以东的地区不足为惧。(此地简称中原)”顾雎如此说道。
    “为何?”姜成微微皱眉,问道。
    “回公子,这个地区多数为平原,且自太祖四海归一以来,已经两百年没有经历过战乱,这里的士兵缺少胆魄。若要攻击此地的叛军,可以抽调凉雍两州的骑兵,即西凉军前来作战,”顾雎找出一份地图,把它摊开在桌子上,说道,“西凉军在凉雍两州抗击抵御羌族多年,他们的士兵的胆魄雄气,根本不是羸弱的中原士兵能比的。并且中原多平原,西凉军的战马经过西域马和羌族马的培育,根本不是中原的普通骡马所能比的。倘若关东十一国联合叛乱,可抽调十万西凉军,由司隶省出发,朝东进攻,一路攻城拔寨,百日即可抵达东海海滨,中原定矣。”
    “只需百日?怎么会这么快?”姜成摇摇头,问道,“我虽也觉得中原军不足为惧,可是我觉得至少也要一年,毕竟中原士兵战斗力再差,那也是提的动刀的。”
    “此乃在下一家之言,殿下也要自明耳目,不过中原地区少经战乱,士兵战力不足,这一点,我想燕王殿应该深有体会吧。”顾雎抿了口清香的桂花茶,说道。
    姜成的体会可是深了去了,两的县兵力竟然不敌一干贼兵,就这种战力,如何能保家卫国。
    顾雎继续说道:“世间万物,阴阳交替,文武就像这阴阳,中原地区虽然武不行,可是文却是天下一流。中原人士好文,好文之人,多数忠君爱国,而中原少经战乱,有武勇之人难当大任,高级官职全为文人所占。倘若中原诸国叛乱,这些文人以后将会助我大魏一臂之力。”
    “正所谓鸟死良弓藏,兔死而狗烹,中原少经战乱,所以武官较少,高级武官更少,更兼重文轻武,而文人向来多有忠君爱国之人,内部必定不和,如此一来,便不是我大魏凉雍两州西凉铁骑的对手,尽欢此见,甚是高明!”姜成举杯说道。
    两人对饮。
    “其实,高祖将关东之地作为分封诸侯国之地,非常高明。”顾雎想了想,说道。
    姜成饮完同样想了想,说道:“高祖乃大魏开国皇帝,文治武功,自不用多说,可是西凉军常年在凉雍两州抵御羌族,如果抽调十万西凉军东征,倘若羌族人越过渭河,袭扰长安,如何是好?”
    “大魏北方,唯有羌,匈奴,乌丸三蛮常年袭扰边境,羌族在渭河以北,太行山以西,匈奴在长城以北,乌丸在辽东,其中犹以匈奴最强,羌族最弱,可派遣使者对匈奴王许以钱财,或者和亲,让匈奴对羌族出兵,无需真打,只需震慑,羌族必然不敢轻举妄动。”顾雎如此答道。
    “倘若匈奴不许,如何是好?”姜成复而问道。
    顾雎凤眸微眯,说道:“匈奴必许。”
    姜成微微皱眉,笑问道:“何以见得?”
    顾雎说道:“匈奴自知与我大魏虽有一战之力,可无灭我大魏之能,所以常年袭扰跨越长城袭扰燕国,赵国等河北郡国,只为财。我大魏许以重金,必然应允,不然和亲,也会应允。”
    姜成又问道:“倘若两国联合起来?何解?”
    “匈奴与河北诸郡国世代交战,双方死于敌手者不在少数,乃世仇,即使联合,也不牢固,可以轻松离间之。外交,已胜河北一筹。”顾雎说道。
    姜成复问道:“政治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倘若匈奴和河北达成一致,何解?”
    “那么殿下,我也可以这么说,既然政治上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河北和匈奴世仇,我们就可以和羌族,乌丸联合,震慑匈奴,匈奴不免三线作战,必定失败。”顾雎说道。
    姜成又问道:“河北诸郡国与匈奴作战已久,士兵胆魄战力,武官数量素质,皆不输西凉,何解?”
    顾雎笑道:“殿下,这就是高祖高明的地方啊,在河北之地,高祖分封的诸侯国郡国最多。河北部与匈奴常年作战,军事力量得到培养,已经不输西凉军。所以,要在一开始,就分散他们的力量,高祖就因此在河北分封了最多的郡国。虽说一根筷子堪需折,一把筷子折不断,但是在国事上面,一个大国比十个小国的力量,要大得多啊,河北诸国,因为封地均匀,开发均匀的缘故,没有一个郡国有能力能够统一河北。所以河北只是一帮小国而已,根本只能联合,无法这统一,力量无法全部发挥,人有脑子,可是人们,就没有脑子了,小国联合,必为蝇头小利明争暗斗。”
    姜成笑问道:“兄弟齐心,尚且其利断金,小国联合,为何不能断金呢?”
    顾雎拍案而起,说道:“殿下!殊不知匈奴曾经也分为东匈奴,西匈奴,和南匈奴三部吗?那个时候匈奴何曾是长城以南的王朝的对手!可是当它们统一了以后,却有了我大魏一战的能力,所以!高祖在一开始,就没有把河北划为一个完整的诸侯国郡国,历代削藩,也以河北郡国削得最为严重,在一开始就分散他们的力量!这是高祖最为高明的地方!”
    姜成听了顾雎的话以后点点头,说道:“关东十一国,犹以河北郡国最多,联合的势力越多,越容易勾心斗角,同床异梦,明争暗斗。有云,患寡而患不均,河北诸国所获的利益永远不会均等,时间一久,必定自相残杀,联盟瓦解,匈奴深明这点,不会轻易联合。且叛乱乃犯上作乱,即使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可明眼人都明白,这是叛乱,是战乱,百姓厌恶战乱,民所不欲,亦天不欲也,政治天时上,我大魏又胜河北一筹。”
    “正是!”姜成举杯说道。
    两人对饮。
    “高明!那么尽欢,军事上该如何胜之?”姜成复而问道。
    “只需如此,一碗水,我们不给他端平。”顾雎说道。
    姜成问道:“如何一碗水不给它端平?”
    “挑一个打,一个抱,”顾雎点点头,说道,“河北联军进攻时,我们只挑其中一个国,对其进行最猛烈的打击,最强硬的政治手段,使他的损失最大化,再挑一个国,我们施以最温和的打击,最怀柔的政治手段,使他的损失最小化,这样,就已经达到了患寡而患不均的目的,对于这种本就不牢固的联盟来说,这种手段最为致命,不出一年,联盟必定土崩瓦解。”
    “诸国叛乱,每个国家都以一统天下为最高目的,没有哪个国愿意在战争初期就损失太多力量,所以当他们损失相差太多时,就是患寡而患不均的局面了!廷卿君,高明!”姜成举杯说道。
    两人对饮。
    姜成问道:“河北,中原皆平,那么,江东呢?交州呢?”
    顾雎说道:“交州郡国地虽大,但人寡且落后,不足为虑。”
    姜成问道:“江东呢?江东可是已经分封为一个大郡国了,何解?”
    顾雎答道:“江东军倘若北上,则面对的就是驰骋在中原沃野千里上的西凉骑兵,江东人不善马战,倘若江东军北伐,不足为虑。”
    姜成又问道:“西征呢?何解?”
    顾雎说道:“江东水军虽然善战,可是大魏在荆州也是有自己的水军的,两支水军力量在伯仲之间,西征必定相持不下,大魏再由中原南下,江东可定。”
    “精彩!高明!与尽欢你的一席话,胜读二十年书!”姜成大喜道,“来,喝一杯!”
    两人对饮。
    “殿下,须知万物皆有兴替之理,大魏总有一天,也会亡的。”顾雎如是说道。
    “我自晓得这个道理,可是呢,我不想在我活着的时候,看到这个局面罢了。”姜成说道。
    顾雎默然不答,许久,说道:“明日还得去阳谷敛葬那些贼兵,贼兵尚未全部出动,一定会找个时机反扑的,殿下,还需小心啊。”
    姜成只是看着顾雎,不知道在想什么,而是说道:“我看尽欢你啊,现在就可以出将入相了。”
    顾雎赶紧说道:“我尚未行冠礼,运气好蒙了陛下恩泽,封了个关内候,这几年只得待在殿下门下学习,好好辅佐殿下吧。”
    姜成笑道:“古有甘罗十二岁为相,廷卿君十六,为何不能出将入相呢?”
    顾雎说道:“甘罗为秦立下不世之功,我只有献计平叛讨贼之功,何以出将入相?”
    姜成说道:“所以我必定为你争取机会,天色已晚,我先回去了,尽欢你也早点休息吧!”
    “谢殿下!”顾雎送别了姜成。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