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图南陆游柯》第151章 渭水河畔

    如果让他明白自己的能力不足与和新皇抵抗,那么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毕竟他们弱势,不与新皇抵抗,那还是各藩王如果和新皇抵抗失败就要面临着满族人都要被抄斩的风险。
    这种事情只要经过一番思索,就应该明白如何选择。
    想必其中某些藩王也不会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参与这种事情。
    这是对立的双方都明白的事情,梁图南这边若是想要策反这些藩王,并不是一件易事,相反,秦瞻若是要想让这些藩王相信自己,并帮助自己,同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各个地方的藩王已经了解了京中的情况,不管是因为怎么样,秦瞻杀了那么多人,终究给这些藩王的心里造成了影响。
    想必这些藩王接到周无名前来的消息怕是已经慌恐不安了,因为他们不知道此次周无名来的目的。
    而且再加上梁图南在边关振臂一挥,明面上开始反抗秦瞻,再加上秦瞻的确是弑父弑兄,所以对于这些藩王来说,秦瞻现在就如同一个野兽,随时会把他们撕碎。
    藩王们搞不清周无名的目的,现在只能确定他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来拉拢他,另外一个是来斩草除根。
    毕竟这些藩王多少京中的官员有些联系,但大多数官员都已经被秦瞻斩于马下。
    这就让他们原本就动荡不安的心思,此刻变得更加的害怕,若是周无名代表秦瞻来拉拢他们,那么对于一个这样如此毫无血性,弑父弑兄的盟友,谁又能安枕无忧呢?
    搞不好现在是拉拢他们,以后就是看自己不顺眼,随便安插一个罪名,就能将自己拉下马辛辛苦苦就有十几年在这几十年的家业就是要填充了,国家库房。
    而且若是将自己定罪,就会沦为史书上的罪人,平民百姓聊天的话柄。
    再加上,秦瞻隐忍二十多年,夺得皇位,这份耐力不得不让人感到敬佩和恐惧。
    所以对于秦瞻的拉拢,诸侯们保持着一份警惕,但又因为秦瞻现在是皇帝,自己是下属的藩王,要服从他的命令,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许多藩王干脆这么想,现在服从皇帝,只能保一时的命,可是如果跟随叛军,但是叛军一旦失败那么自己的脑袋照样保不住。
    伸脖子是一刀,缩脖子也是一刀,索性许多藩王直接呆在自己的领地里,准备看看再说。
    可这样就苦了第一个接待周无名的藩王,他不能像其他藩王一样看看再说,他需要立刻做出自己的选择。
    是选择跟随秦瞻,还是追随梁图南,这是一件十分难以选择的事情。
    因为一个不慎,就有可能丢掉性命,而就在所有藩王拭目以待的时候,西南边关传出了暴乱的消息。
    因为之前梁图南写信将京中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四王的旧部。
    而当时本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是王的旧部将来传圣旨的人一阵严刑拷问后,那人终于松嘴了。
    将帝京中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和盘托出,结果与梁图南在信中所说的分毫不差。
    这让原本就等不到自己将军的四王旧部更加恼火,当场就斩了信使,并承诺要追随荆南侯。
    现在朝中西北的重兵和西南的重兵已经达成了一致,而东南的兵力则是在海上。
    如果按照路上的作战,根本抵抗不了这两支兵力。
    现在除了各个藩王手上的兵力,就是秦瞻私下隐藏的兵力,但这些兵力加起来自然抵不过几十万的大军。
    眼见得四王的旧部已经开始起兵了,各地藩王坐不住了。
    毕竟相较于兵力,两者相差太过悬殊,若是等两支重兵汇合,一起攻打过来,依照现在朝中的兵力,根本无法抵挡。
    离两支队伍较近的藩王,此刻十分坚定的跟随了两支队伍,而离两支队伍较远,但却离京中较近的藩王,则被秦瞻强行将领地里的兵带走。
    两方的实力相差实在太过悬殊,且在边关历练的两支队伍向来都是在战场上经过一番厮杀的。
    跟在朝中只是巡逻的队伍相比作战能力更加强,而且适应各种地形。
    各地的藩王纷纷成了两个流派一派,坚决支持秦瞻,另一派则打着要为先帝和太子和四王报仇的说法,与两支重兵会合。
    原本平静的大夏,此刻掀起了惊涛骇浪。
    住在边关的百姓纷纷离开,朝着内地而去,和内地又何尝安全?
    就在两支队伍对峙的时候,内地山贼频出,盗匪横行,民不聊生。
    且为了增加兵力,朝中的将军们不得已将年满十六周岁的男子通通送到军营接受训练。
    即使是这样在兵力上,双方的差距依旧很大。
    但是在边关并不像在内地一样,丰衣足食,边关环境险恶,若非前来投靠的藩王将粮食和兵器带来,而完颜尤也将自己国内产的粮食一部分送给梁图南。
    怕是几十万大军,根本撑不到现在,许多外族商贾看到希望,纷纷将本国产的粮食通过边关送达至军中,赚得一大笔丰厚的资产。
    幸得梁图南早已经决定,等到四王旧部与其会合后,就准备南下。
    毕竟粮食依旧短缺,只靠如此买卖,根本坚持不下去。
    所以在两个月后四王大军与其会合后双方在休整和讨论之后决定南下。
    此刻已经是夏末,若是再不离开,等到秋末冬初之时,几十万大军过冬将十分艰难。
    几十万大军一路南下,攻克了不少城池。
    但却在冬初之际停在了渭河边,河对面是满脸仇恨警惕的秦瞻的亲卫军。
    而渭河这边则是梁图南和陆游柯的军队,双方进入僵持阶段。
    当初为了更快速的拿下城池,梁图南在于四王的旧部商议过后决定将几十万大军分开,逐个击破秦瞻的防御。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快速的拿下城池,赶在冬初之前有足够的粮食和棉衣过冬。
    其他的队伍都已经相继准备好粮食和衣物,可梁图南这支队伍却卡在了渭河边。
    对面,是在秦瞻手里最有实力的军队,由王林带领,而且还有一个梁图南自己并不想看见的熟人,罗玛。
    他与秦瞻的合作并没有中止,相反,在这次事件上他对秦瞻大力支持。
    尤其是战马甚至将狼族本族的士兵招到大夏来与秦瞻的士兵一起抵抗梁图南。
    梁图南不愿见他,倒不是因为别的。毕竟当初两人在边境,塞北的时候关系远比现在要好的多。
    可现在原本以前两个合作的人,此刻却变成了针锋相对的敌人,其实最让梁图南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是,为什么罗玛冒着失败的危险也要去帮助秦瞻,如果他此刻选择返回狼族,不理大夏的事情,那么不管最后谁输谁赢,他都可以返回来继续跟大夏合作。
    想必赢到最后的那个也不会太过计较,可他却要趟这趟浑水,不惜拿出老祖的战马和自己族人的生命,也要来维护秦瞻。
    这就有些奇怪,当然梁图南此刻也并没有想别的,毕竟拿下对面的队伍才是正经事。
    四王的旧部以及其他的队伍都已经准备好了,只剩下自己带的这八万多人还没有安置好,而此刻,显然已经不能再靠身后的完颜尤来帮自己。
    毕竟他现在要做的是要守住身后以防秦瞻偷袭,所以他现在分身乏术,根本没有时间再帮助自己,梁图南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对完颜尤并没有抱什么希望。
    现在唯一能解决着这八万人人的吃穿用度的只有度过渭河,等到冬季过去,再向南方前进。
    就在梁图南头疼不已的时候,远在北方的队伍传来消息,说是在攻克雁门关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整支队伍卡在了雁门关外进退不得,好在粮食和衣物已经解决,现在双方正在对峙中。
    只是这么强行的耗在关外,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更麻烦的是若是想和其他的队伍会合,就必须要进入雁门关。通过雁门关前往平原地带。
    而现在另外一支队伍已经在往平原地带开进,而准备与他们汇合的队伍,却卡在了雁门关外,这对于最后攻下洛城十分的不利,但是雁门关本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而此时此刻,自己这边也是一筹莫展,再加上雁门关那边,还等着自己出谋划策。
    梁图南叹了一口气,提笔回信,从外面没法强攻,那就从里面策反,里应外合才能突破。
    把信写完,饱到信鸽的腿上,把信鸽放走之后,梁图南自己一个人走到渭河边,看着远处星星点点的火焰。
    叹了一口气,此刻已经是秋末天气已经十分寒冷,梁图南衣衫单薄,站在外面,看着远处星星点点的营火,那是对面秦瞻军队的驻扎地。
    当初为了防止他们偷渡过来,梁图南特意在河边安插了防守,以防他们趁黑偷袭。
    现在天黑的越来越早,所以梁图南更加不敢掉以轻心,每天晚上,陆游柯都会来这里巡查几遍。
    所以至今安然无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