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宇》第47章 成长不仅仅需要读书

    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帮助,但是不要陷入自我迷幻、自我满足的读书中。读书更多的是开阔眼界,给人知识,如果一个人真的要成长的话,还是要从实践中锻炼,要通过自我反思来实现。
    读书到底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大帮助,有多大价值呢?我观察到很多大学生有一种思维定式:学习和成长就等于读书。这可能是因为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他所有的学习、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读书,来自书本和老师。学习和成长等于读书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对。很多职场新人也有这个习惯,比如说刚刚开始做HR的新同事,他会请我推荐一本入门的书或者一个考级的证书。
    但问题是,我们在企业里边需要的很多知识、很多技能,往往是书本没法给的。那种看了很多书,但是技能一点儿不会的也大有人在,最有名的应该是金庸先生《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王语嫣是很多男生的梦中情人,看了无数的武功秘籍,能倒背如流,但就是一招都用不出来。
    由此可见,读书并不是个人成长的全部。于是,我就开始琢磨:到底一个人的成长是由哪些因素推动的。我发现,公司里有一些同事很好学。他在开会的时候,每次一听到新知识,眼睛就发亮,就要拿出纸笔记下来。但过段时间,我发现他的能力并没有提高多少,他的思维方式还是老样子。
    后来,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的成长有三个层次。最简单的成长,就是获得知识,比如看了一本书,记住了一个公式。再高级一些的层次是技能,不仅仅知道了,懂了,还能够做得出来。最高级的成长,比较难,是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和思考方式的变化。
    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全方位的成长,如果一个人过了5年,学了不少知识,但是原来的老毛病还在,原来做不好、不愿意做的事,现在还是做不好、不愿意做,我觉得这种成长就是最低层次的成长。
    我觉得读死书或者死读书是一种自我麻醉式的读书。因为读书确实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满足感,一种愉悦感。我有时候看书,每当看到一个颠覆我以前认知的东西,就觉得真的是学到东西了。但是,它如果没有办法改变我们的行为,改变我们的心智模式,那这其实只是一个虚假的自我满足,只是自己骗自己。
    如果一个人在读书之前有一些事做不好、不愿意做,读了好多书之后,还是做不好、不愿意做,那这种读书对他来说有什么价值?尤其是现在年轻的同学们想快速发展、提高自己,就面临选择一个有效率的手段和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问题,在所有的发展手段中,读书应该是效率最低的一种。
    举个例子。你想提高演讲能力,有两种途径:第一种就是看书,去书店里面买一些专业书,订《演讲与口才》这样的杂志,经常做读书笔记;第二种就是学到一些只言片语,看到一些技巧之后,找机会去练,找别人给你指导。事实证明,在技能提升方面,后者比前者见效更快。
    总而言之,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帮助,但是不要陷入自我迷幻、自我满足的读书中。读书更多的是给人知识,给人开阔眼界的。如果一个人真的要成长的话,还是要去实践中锻炼,要通过自我反思来实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