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宇》第10章 平衡和老板的“情”与“利”

    员工特别在乎工作带来的利益,就非常容易因为他人提供了一个工资更高的工作机会而跳槽;特别在乎与老板之间的情义,又可能会阻碍自己再上一个台阶。所以,平衡和老板之间的“情”与“利”就显得特别重要。
    太极图特别适合用来描述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一半是情义,一半是利益。我们拿着它按图索骥,在职场中能找到三类人。
    第一类,特别在乎工作带来的利益,比如薪水,比如地位。
    对于这类人来说,如果外边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他可能立马就跳槽了。尤其是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岗位上,这种情况特别普遍。
    我之前服务过的一家公司在苏州开发区有一家工厂。当时工厂的人事经理就说厂里的工人跳槽比较普遍,也比较着急。我一问原因,这位经理告诉我,工人跳槽往往就是因为隔壁的工厂多加了一百块钱,或者加班费给得比较多。之前,我们还在厂里搞过一些小活动,比如一些小型员工沟通会,或者给员工提供一些其他福利,把相关方面能做的也尝试着做一下,但是后来发现无论做什么,都没办法挽留那些为了一百块钱就要跳槽的人的心。
    反过来说,工作的目的不就是赚钱、养家糊口?所以工人想要跳槽本身无可厚非。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像上述例子中的这样的跳槽者。他们确实是比较看重利益的。我把这类人叫作养家糊口型。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属于实用主义者,或者功利主义者。我发现,他们的抗压能力比较强,因为他们在乎的是利益。他们不会在意老板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能够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可以坚持下来,除非老板赶他们走。
    第二类,特别关注情义。
    有的朋友曾经问我:“我和我现在的老板关系非常好,和团队也很融洽,但是外边有一个工作机会。工作很好,我不知道到底是不是要走,我离开了觉得对不起老板,对不起团队。”这叫什么?这叫有情有义,他担心的是他如果离开了会不会被别人说见利忘义。
    “见利忘义”这四个字,我觉得对于像朋友这类理想主义者是很有害处的。因为可能他忽略了工作本身还存在着另外一块大饼,即他有利益的那一部分。我们无法预判,即使现在的工作团队非常稳定,老板非常好,非常靠谱,但是谁也没办法保证过了今天晚上这个团队还在,不会有人离职,老板不会被调走。所以,我们在职场之路上永远关注的眼睛,要看着自己的这条路。如果觉得自己需要迈上一个台阶了,那就去迈这个台阶。至于情义要不要?当然要了,但是表现的方式可能会有不同。
    比如说,你可以在离职的时候,把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的,交接做得稳稳当当的,甚至你可以推荐一个特别适合来接你班的朋友或者其他同事。保证工作是顺利过渡的,这已经做得仁至义尽了。情义不仅仅表现在个人的情感连接上面,还表现在下级对于上级的一种认可,或者是一种认同,认同上级的那个目标,以及目标的类型。
    对于情义的追求,表现得最极端的,就是在创业公司。有的人加入一家公司,就是要跟着老板干,老板去哪儿,他去哪儿,甚至降薪、不拿钱也要跟着做。为什么?因为在乎的是这份情义,认同的是老板的目标或者认同老板这个人。职场上有两种极端,一种是理想主义者,一种是功利主义者,无所谓对错,各有各的选择。
    第三类,能够平衡利益和情义。
    这样的人比较理智,他们既能够考虑到工作本身带来的利益,又能够考虑到情感连接,不会因为感情冲动,和自己的老板关系很好,坚决不走;也不会因为老板说了两句,“玻璃心”突然间破碎了,立马第二天写辞职信说不伺候你了,就忘记了工作带给他的另外一部分利益。
    我觉得,很多事情说起来都知道,但是做起来往往又会把它忘掉。比如说,工作本来就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的。好多人之所以不离开,就是因为非常在乎和关注情感连接的部分。我把这类人也叫作感性主义者。我特别想提醒感性主义者:虽然工作中有很多温馨时刻,人和人之间也确实存在着很多的情感连接,但是,究其本质,工作本身就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换取回报的过程。
    当你和老板关系出现危机或问题的时候,我的建议就是大家多想一想这个既包含利益又包含情义的太极图。如果情义的部分不在,就去看看利益的部分在不在;如果公司能够给到你想要的利益,那坚持一下是不是可以呢?另外,面对着一个与自己没有情感连接的老板,何尝不是一种修炼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