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第 26 部分阅读

    份了,还能有利润吗?他小心的问道:“皇上,这么便宜,还能赚到钱吗?”
    朱慈炅被他彻底打败了,这些读书人就这毛病,眼里就没有赚钱的概念,他无奈的问道:“张报纸纸张价格几何,印刷价格几何,你又打算期刊印多少份?”
    这些吴梅村倒是都打听好了,他立马回道:“张报纸纸张三文,印刷价两文,听通政使司的同僚说,以前印期邸报最少能卖出上万份,最多能卖出十多万份,所以微臣准备先印万份,如果能全卖光,再万万的加印。”
    张赚五文钱,万张才五万文,也就是五十两银子,难怪这货没想过能赚到钱,就这发行量,怎么赚钱!还有,他之所以把报纸价格降这么低就是为了把销量推上去,从而控制舆论导向,这万份能控制个屁的舆论导向啊!
    朱慈炅斩钉截铁的道:“万份太少,大明历届进士在世的都几千人吧,举人最少也几万吧,还有秀才,那怕是有几十万吧,还有童生,怕不是有几百万吧,这么多读书人,如果人买份,你印百万份都不够。这样吧,前三期免费,每期印千万份,认识字的,每人发份。后面每期先印百万份试试,如果能卖完就十万十万的往上加。”
    吴梅村闻言,下巴都快掉地上了,张嘴嘴无意识的道:“,,千万份!”
    少见多怪,打广告还有人嫌发的多吗,这《新京报》现在可是独家买卖,而且还有朝廷支持,千万份算个什么啊,大明可有亿多人。
    朱慈炅压根就没搭理他,继续分析道:“如果按每期百万份计算,期大概能赚五千两银子,给个五十两篇文章你这通政使司的门槛怕是都要被人踩破了,还是少给点,十两银子篇文章吧,通政使司内部人员折半。就这估计大部分小官吏都会发了疯的往你那投稿子,如果次公布期的征稿,估计你天都看不完,这样吧,次公布十期的征稿内容,你多组织点人审稿,刊发了的文章才给稿费,没刊发的就给人发百文工本费吧。”
    吴梅村继续痴呆状态,喃喃的道:“十,十,十期!”
    朱慈炅鄙视道:“十期很难吗?朕随便就能想几期出来,第期主要介绍辽东大捷,第二期主要介绍山西大捷,第三期主要介绍火枪火炮,第四期主要介绍两次大战中英烈的事迹,第五期主要介绍两次大战中战功标榜的英雄,第六期主要介绍大明军队的发展情况,第七期主要介绍西北灾民的安置情况,第八期主要介绍新型加工机械,第九期主要介绍大明各地的物产,第十期主要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第十期。这不就够十期了,很难吗?”
    吴梅村闻言,擦了擦嘴角留下来的口水,敬佩道:“皇上英明。”
    朱慈炅牛逼哄哄的道:“这点东西算什么,如果给朕点时间,百期朕都能给你想出来,不过这《新京报》可是你负责的,朕就不给你添乱了,你只要记住几点就行了。”
    吴梅村知道重点来了,他赶紧集中精神,全神贯注的道:“请皇上赐教。”
    朱慈炅严肃的道:
    “第,朕要恢复我大明天朝上国的地位,所以这个军队建设必须跟上;
    第二,要打仗就要有钱,所以商业必须发展起来,要鼓励经商;
    第三,要打胜仗就要有先进的武器,所以这个军工必须发展起来,要推广西学;
    第四,蛮夷都已经发展起来了,我大明不能固步自封,要开始与蛮夷接触,拉拢批,打压批,这样大明才能保住天朝上国的地位,同时还要发展对外贸易,去赚蛮夷的钱。
    暂时就这么多了,其他的等朕想到了再跟你说,总之,这个方向你定要给朕把握好。”
    吴梅村郑重的点头道:“微臣明白。”
    朱慈炅满意的看着他,微笑道:“皇帝也不差饿兵,去户部领百万两做启动资金吧,我给你十天时间好好准备,到时候开始刊发可就不能停了,必须天天发新刊,你好好想想吧。还有三千万份不是两天能印出来的,你这两天就要把前三期整理出来,不然进度就跟不上了。”
    吴梅村崇拜的看了皇上眼,恭敬的退了出去。
    百万两,对于朱慈炅来说只是个小数目,因为他已经掌握了庞大的大明帝国,又有现代人的头脑,想赚点钱,那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对于京师的造纸行业和印刷行业来说,却是个天文数字,可以说是京师造纸行业和印刷行业所有作坊总资产加起来都没有百万两。
    要知道大明动荡已久,平民百姓都快朝不保夕了,那有心思去百万小!说;各级官员也个个焦头烂额,就更没心思百万小!说了。所以这会儿的造纸行业和印刷行业很不景气,印出来的书根本就卖不动,京师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维持生计都很艰难。有不少作坊已经关门倒闭了,幸存的作坊也是举步维艰,日益窘迫,所有作坊老板都没想到个天大的馅饼即将砸到他们的头上。
    这天,通政使司左通政吴建业吴大人突然把京师所有造纸作坊老板和印刷作坊老板全部招到通政使司衙门,说是有要事相商。
    现在京城幸存下来的造纸作坊也就几家了,印刷作坊能多点,但也就十几家,各家老板倒是都知道左通政吴大人正准备办新邸报呢,前几天吴大人就找他们了解过行情了,还找他们要了纸样和印版样。
    不过那会儿吴大人好像说他每天才印万份啊,这量也就够两个作坊维持生计而已,把大家都叫过来是几个意思啊?难道还要竞价,不带这么狠的吧?
    等大家都到齐了,吴梅村开口了,现在都快火烧眉毛了,他也懒得跟这些小作坊老板客套了,直接了当的道:“诸位,本官想在十天之内印三千万份《新京报》,不知你们能印出来不?”
    下面的作坊老板顿时眼珠子掉了地,都目瞪口呆的望着吴梅村,没个吭气的。
    吴梅村看他们这副表情,不由焦急地问道:“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这时下面的老板们才回过神来,其中有个老板摸着自己的耳朵不能置信的问道:“三千万份!吴大人,我没听错吧?”
    众老板纷纷附和道:“对啊,对啊,我们没听错吧,这事可开不得玩笑。”
    吴梅村哭笑不得的道:“本官为什么要跟你们开玩笑?”
    不开玩笑,那就是真的咯,下面众老板马上不顾礼仪议论开了。
    吴梅村也不催促,他知道这么短时间内印这么多份报纸,的确很困难,让他们议论下也好。
    过了半饷下面的老板推选出个老成持重之人为代表,跟吴梅村沟通起来。
    那老者颇有些无奈的道:“若我们多雇些人天十二个时辰轮流赶工倒是能印出来,只是,这么大的量,我们材料都买不起啊!”
    吴梅村早就预知到这种情况了,他毫不犹豫的道:“这个不是问题,你们拟定个契约,签字画押之后我就付钱给你们。”
    那老者激动的问道:“当真,那可是十五万两。”
    吴梅村没好气的道:“不用你提醒,本官知道是十五万两,早就备好了。”
    那老头闻言,窃喜了阵,又搓了搓手,有点难为情的道:“不知吴大人以后每天印多少份,如果印的多的话,我们还可以添置些器物,这样这三千万份就没点问题了。”
    吴梅村拍板道:“每天百万份,够了吧,够了的话赶紧拟定契约,本官还忙着呢。”
    那老者赶紧点头道:“够了够了,我们这就拟契约。”
    众老板都兴奋的直抖,这下好了,十天之内,差不多在场的每个人都能赚五六千两,以后每天他们还能赚几百两,天几百两年可就是几万两。从今往后他们光给通政使司印邸报都能赚的盆满钵满了,哪怕其他什么活都不接,都不用再担心生计问题了。
    第五卷 第十九章 邮局诞生
    十月的京师已经颇有些冷意了,到处凉风习习,虽然不至于冰冷刺骨,但也能吹的人浑身拔凉拔凉的。
    天气是如此的冰凉,很多人内心却是火热火热的,且不说那些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的老板像癫痫病发作了样,到处疯狂采购,疯狂招人;光说各部衙门里的小吏们,那也跟脑袋抽疯样,没事就趴桌子上奋笔疾书,那会儿可还没流行写小说,这些精神病患者难道都准备著书立说吗?
    这个,当然是不可能的。
    在古代,著书立说般都是大文豪,大诗人才能拥有的殊荣,就算你想出本杂文什么的,最少也得是甲出身的翰林或者遮吉士,像各部衙门的小吏般都是举人出身,最多也就是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敢写书,不怕笑掉人大门牙吗?
    他们自然不是在写书,而是在给新邸报写报道。这几天通政使司竟然也跟抽了疯样,把新邸报的求稿通告贴遍(fanwai.org)了京师各个衙门,诡异的是,各衙门的高官们都当没看见样,不闻不问!他们不是真没看见,只是不敢管而已,皇上在朝会上可是发话了,谁敢阻扰通政使司办报就要谁好看。
    各衙门的高官也乐得睁只眼闭只眼,反正他们不是来要钱的,而是给手下的小吏们送钱的,就让他们送吧。
    开始各衙门的人都不大相信,篇千字的文章十两银子,开什么玩笑,大家可都是读书人,真要发起狠来,天写上万字都不是不可能的,天能赚百两,简直是天方夜谭!
    总有些闲的无聊的,坐那没事干,写了几篇相关文章,扔进通政使司放在各衙门口的收稿箱里,就当消遣了,反正就算不采纳也给百文工本费,天百文,个月可就是三两银子,家人的口粮都够了,当然,前提是通政使司不是骗人的,他们得真给钱。
    通政使司自然不是骗人的,第二天所有投稿的人都收到了钱,当然大多数都是工本费,但也有极个别的人收到了十两银子的稿费。
    这下京师各部衙门都炸锅了,原来真有十两银子千字这回事,谁不写谁就是傻逼,就算没十两,百文不也够买点小酒喝喝了,千字的文章,多大点事啊,最多个时辰就写完了,他们这些衙门里的坐班天最多也就忙活两个时辰,有的是时间。
    于是,京师各衙门里六品以下的官员闲下来就开始埋头做文章,那些不想写的都被逼着写了,没办法,你不写同僚都骂你傻逼啊!
    吴梅村这里可遭了罪了,头天还好点,就几十个人投稿,文笔都还可以,没点自信的人也不敢来丢这个丑啊,他挑了几篇最好的,让属下第二天把稿费全给人送去了。
    这下就不得了了,第二天他收到了几百份,看的他眼睛都快肿了才看完,第三天直接就是千多份,打死他都看不完啊!他只得把属下召集起来,大概说了下筛选条件,然后让他们先把关,能挨的上边的再交上来给他过目,就这他都看了整天才看完。第四天还是千多份,他整天都被埋在稿件堆里,连吃饭上厕所手里都拿着几份稿子在看,看的他都快吐了。
    不过这样也有个好处,很多稿子就算达不到发表的标准,但描写的内容却又很多可取之处,只要稍微综合下,再润色下篇合格的文章就出来了。现在如果再让他写,他天绝对能写十篇,当然,这有点剽窃的嫌疑,他不屑为之。所以,他决定不到实在凑不齐稿件的时候,他是不会再出手写文章了,因为想到题目,各种未采纳的稿子里面那些精彩片段就会自动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根本就不用他构思,直接摘录几段就成了,这跟抄有什么区别啊!
    就这样《新京报》第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源源不断的送到朱慈炅这里,最少天期,有时候天两三期,反正除了前三期内容是定死了的,其他的都可以根据投稿的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哪期凑齐了十篇文章,哪期就先做出来呗。
    这个时候可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当天的新闻当天报那是不可能的,时间偏差只要不超过个月,那就算是新闻了,当然,如果遇到重大事件当天就能收到消息,那插进当天的报纸里也是可以的。
    朱慈炅期期认真的看着,吴梅村毕竟是新科状元,文采那是没得说,经他编辑过的文章基本上都形象生动言简意赅,但有些文章与他要推广的东西切合的并不是很好,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这个是正常情况,吴梅村又没有见过后世那种铺天盖地的宣传手法,他拿捏不准要点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般看完遍(fanwai.org)之后,朱慈炅都要把吴梅村叫到跟前耐心的指导番。
    几期之后吴梅村终于完全理解了朱慈炅的意思,要点拿捏慢慢变的精准,朱慈炅至此也松了口气,终于不用天到晚研究报纸了,那玩意还真不是个皇上该干的活。
    报纸定稿以后就要送去排版印刷了,印刷作坊的老板们那叫个积极啊,他们特意定制了批跟报纸差不多大小的外框,保证每面都能次印刷完成;他们还将印刷工作台都改成报纸大小了,这样工作起来效率更高;至于人员,他们更是多招了倍,每个台面都是两套人马轮流上阵,天十二个时辰疯狂印刷。
    印好的报纸车车的送到通政使司衙门,他们小小的库房天就塞满了,后面更是把各处办公场所都塞的满满的,几乎到处都是。
    吴梅村看着这日渐堆积的报纸,犯愁了,这么多,怎么分发到个人手上去啊!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细想起来确是困难重重,大明两京十三省幅员是何其辽阔,就算是快马加鞭,跨过个省都得两三天,送到最边远的省份去,半个月时间能到那都算快的了!而且不光送到就完了,你还得分发下去啊,谁来分发?
    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吴梅村的职权范围,他不得不再次向皇上求助。
    朱慈炅刚听到这个问题内心也是崩溃的,他发现自己忽略了很重要的点,明朝这会儿没网络也没传真机啊,这报纸怎么传递!他开始冥思苦想起来,他隐隐记起来好像前世还没有没有网络和传真机的时候就开始有报纸了,这报纸到底是怎么发行的呢?邮局,对,是邮局发行的,问题明朝也没有邮局啊!
    没有邮局怎么办呢?没有就让他有呗,当皇帝就是这点好,在别人眼里压根就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他看来却相当简单。邮局,只要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机构,还怕建不起来吗?
    他立即把众亲信召集起来,直接了当的提出了建邮局的设想,他将邮局的大概作用说,让他们分析下,这邮局到底多久能建起来,需要花多少钱,需要增加多少人员。
    却不曾想,他话刚落音,孙元化便面色古怪的看着他,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朱慈炅好奇的问道:“初阳,怎么了,有什么地方不妥吗?”
    孙元化吞吞吐吐的道:“皇上说的这个邮局和驿站倒是有点像,微臣是想,能不能干脆把驿站改造成邮局算了,这驿站的驿卒众多,直是兵部的个大负担,如果微臣是说如果啊,如果能让吴大人分润点利润出来当驿卒的月饷,那驿站多个传送和分售报纸的事情,也不是不可以的。”
    驿站,这个朱慈炅倒是有印象,史书上好像说李自成就是驿卒出身,是因为崇祯听信大臣建议,裁撤驿站,使李自成失了业,他才造反的。
    所以,前几年,有个大臣上奏折建议裁撤驿站,摄政王朱由检做不了主,来问朱慈炅的时候,朱慈炅气的直接抢过崇祯手里的毛笔,在奏折上画了个大大的叉叉。尼玛,想逼李自成造反吗?想害死朕吗!
    结果,李自成还是反了,让他好不尴尬,所以,朱慈炅对驿站的印象十分深刻。他那会儿哪里知道,李自成其实就是个流窜杀人犯,指不定什么时候就露馅了,你裁不裁撤驿站他都会造反!
    现在想起来,这驿站可不就跟邮局差不多嘛,还好当时没有裁撤掉,不然这会儿就要大费手脚了。
    朱慈炅当场就拍板了,你兵部嫌负担重是吧,干脆直接把驿站改成邮局,划归到通政使司衙门,除去原来的接送官员的功能,保留传送公文的功能,再加个传送和分售报纸的功能,而且每卖出份报纸给他们分文钱,粮饷户部照拨。至于以后官员出外公干都由所属衙门各自核报开销,不再由邮局免费提供吃住。
    世界闻名的大明邮政就这样诞生了,在归属通政使司衙门后,各地驿站的驿卒逐渐脱离了军籍,邮局从军用性质的公文中转站逐渐发展成为集通信邮寄物品发行报刊等功能为体的服务部门。
    有了邮局发行报纸就方便多了,吴梅村将捆捆报纸贴上封条以后,开始通过邮局往大明各地分发,十天之内,前三期《新京报》准时印刷完成派往各地,就等日子到,拆开封条,免费发放到各地读书人手中。
    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将至
    北风拂面几寒凉,
    木叶摇空半青黄。
    百战英魂归故里,
    护佑苍生守四方。
    十月初九,正值立冬,立冬自古以来就是大节气,从汉魏时期开始,就有天子迎冬,祭祀英灵的传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并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请烈士英灵保护天下苍生,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掠夺与侵袭。
    大明这些年内忧外患,天灾不断,整个朝廷都在忙于赈灾剿贼抵御后金进攻,已经很久没有组织这样隆重的祭祀活动了。
    崇正四年九月底,当今皇上朱慈炅突然颁布旨意,立冬要举行大祭,而且还要进行系列的活动,表彰在辽东和西北英勇奋战的将士,并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家属进行抚恤。同时还将每年的十月十日定为胜利日,以纪念这次辽东和西北连续不断的大捷,鼓励大明将士争取更大的胜利。
    从十月初开始,京师外城以南天坛东侧的大块区域便被工部用石灰撒出的白色粗线隔离出来,无数工匠在白线区域内平整土地,铺设石板,座汉白玉的高塔从中间的小山包上慢慢竖起来,这是为祭祀英灵和举行胜利日阅兵新建的大明英烈纪念碑和胜利广场。
    十月初九大早,天刚蒙蒙亮,通政使司衙门外聚满了锦衣卫,队队的锦衣卫不但将衙门外的大路都排满了,还扩散到附近几条街道,这阵势至少有上万人。时间附近的居民全部紧闭门窗,躲在家里瑟瑟发抖,他们都以为通政使司这怕是集体造反了,锦衣卫这是正在逮人吧!
    锦衣卫当然不可能是在逮人,吴梅村吴大人现在可是皇上跟前的红人,天天都被皇上招去单独说话,锦衣卫逮谁也不敢逮他啊。
    他们是奉命前来分发《新京报》首刊的,大明的京师这会儿可有上百万人口,而且精英荟萃,可以说识字的比不识字的人还多,吴梅村特意留了六十万份《新京报》准备在京城免费发放。六十万份,估计通政使司衙门所有官员齐上阵,发到手脚抽筋都发不完,所以朱慈炅特意安排了万两千名锦衣卫来帮他们发放。
    队队锦衣卫直接走进通政使司衙门内,在那些写着大红字的班房里人拎起捆报纸就往外跑,压根就连招呼都不用打的。通政使司里面也没什么人,现在还不到坐班时间,只有几个看管库房的小吏在旁看着,当然他们不是防锦衣卫偷东西,而是怕他们把报纸给拿错了。
    通政使司衙门热闹了大概半个时辰之后慢慢冷清下来,万两千名锦衣卫取了报纸之后便往京城各处散布开去,只留下那几个看管库房的小吏在那里边打哈欠边灌热茶,没办法,这早上天太冷了,他们都冻的直掉清鼻涕了,不多喝点热茶铁定会着凉。
    此时已是辰时,正是人们起床吃早饭的时候,个个锦衣卫跑到指定的胡同口或者是街道中间,扯开嗓门大喊道:“皇上给大家发邸报了,识字的都来领份啊,不要钱的。”
    所有居民立马窝蜂跑出来,个个凑到锦衣卫跟前,使劲喊道:“真的吗,真的吗,快给我来份。”
    为什么这些居民都这么积极呢?这都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功劳,那时候他编了几本《大诰》,为了让大明百姓都遵守,竟然每家都发了本,并规定家里收藏了《大诰》的犯了罪可以减罪等,家里没收藏《大诰》的犯了罪则罪加等,还规定熟背《大诰》,不仅可以获奖,而且还可以因此而被录用为官!虽然后面《大诰》的作用慢慢变小了,但大明的子民却形成了个习惯,皇上要是给大家发什么书啊律啊什么的,那就赶紧去领,领来了看不懂都没关系,那东西能减罪甚至能当官,不领那简直比猪还蠢!
    所以锦衣卫这嗓子吼出去,所有人立马全跑出来了。
    这个时候锦衣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是不是读书人他们眼就能看出来,要是有人想冒充,他们就随意在报纸封面上指个字,真认出来了,给发份也没什么,要是认不出来,直接巴掌就上脸了,能把人忽几丈远!
    这早上,因为突如其来的《新京报》,整个京城到处都是闹哄哄的,能领到的自然是得意非凡,领不到的就想尽去找熟人,找邻里,打听这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结果不到个时辰,几乎京城所有人都知道了:
    原来皇上御驾亲征率朝廷大军在辽东打了大胜仗,把建奴打的屁滚尿流,收复了上万里河山;原来孙承宗大人这么厉害,建奴看见他就怕,甚至连城都不敢攻;原来大明也有无敌猛将,秦翼明和秦拱明两位将军竟然三两下就把建奴第猛将莽古尔泰干掉了;原来。
    最重要的点,报纸上说了,今天正午,皇上将亲临天坛,祭祀上天,迎接冬气;还将在天坛旁新建的大明英烈纪念碑前祭祀阵亡的英烈,还会在新建的胜利广场接见英烈家属,奖励战斗英雄!
    这下整个京师都轰动了,人们纷纷丢下手中的活计,拖家带口赶往外城,去天坛看皇上的英姿,去胜利广场看战斗英雄到底有多威猛。
    午时三刻,崇正皇帝朱慈炅在上万锦衣卫的团团护卫下,带领上百位朝廷高官来到天坛,此时整个天坛已经人山人海,唯留锦衣卫看守的大道尚能通行,朱慈炅刚抵达天坛,百姓便自发组织起来,跪地山呼万岁,时间声振云霄,经久不散。
    辽东自万历年间开始就直噩耗不断,明军败再败,最后几乎被后金压到京师门口了,京城里的百姓可谓时刻提心吊胆,生怕后金攻入京师。
    虽然在天启六年和天启七年明军获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但那都是防守上的胜利,就那京城百姓都欢呼雀跃了好阵子。
    后面直到崇正二年,大明才趁皇太极率后金主力远赴京师,偷袭收复了广宁,但那个时候整个京师被皇太极肆虐了大半个月,城池外的百姓被后金掠去十多万,财物更是损失无数,大明可以说并没有赚到什么便宜,京师百姓正哀鸿遍(fanwai.org)野呢,自然没有人会去庆祝收复广宁。
    这次就不样了,大明在正面战场堂堂正正的打败了建奴主力,并收复了上万里河山,这意味着大明已经不惧建奴了,京师将再也没有危险了,京城百姓怎能不激动万分,他们跪地山呼万岁那都是自发自觉的,因为这次可是皇上御驾亲征打败的建奴,在他们眼里,这样的皇上才是真正的万岁!
    朱慈炅在百姓的围观中祭祀完上天,又赶往旁边的大明英烈纪念碑祭祀了阵亡的将士,再来到胜利广场时,广场外围又是人山人海,接着又是阵山呼万岁,当战斗英雄或者兵部派的代表上前领赏时,更是引起了阵阵欢呼。最后朱慈炅宣布每位阵亡将士的家属都将额外发放百两抚恤金时,整个广场顿时了,山呼万岁之声不绝于耳,直到他离去了很久之后才慢慢平息。
    这天,除了少数边远省份,其他所有省份都组织人员将《新京报》分发下去了,时间几乎整个大明都知道了辽东大捷的消息,各地百姓纷纷聚集到起,热议着辽东的大捷,大明处处欢声笑语,人们无不欢欣鼓舞。
    第二天大早,京城的锦衣卫又开始重复昨天的事情,拎着报纸四处发放,这下人们早就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了,再也没有人上前冒领了,不过那些读书人领到之后都会被两个人拉扯住,那些都是不识字的,这是求人家讲解报纸上的内容呢。
    又是大捷,山西大捷,贼寇主力几乎被清剿空,残余势力也被追进深山躲藏,整个西北几乎已经看不到贼寇的身影,这次,贼寇是真的被打残了!
    而且这天被皇上定为胜利日,是新的节气,同样可以放假休息,最重要的,皇上将亲临胜利广场,检阅京营大军!
    这下整个京师又轰动了,人们再次拖家带口赶往外城,整个京城万人空巷!
    到了正午时分,整个胜利广场上排满了京营大军,密密麻麻不下十万,朱慈炅骑着骏马来回巡视了圈,随后宣布:演习开始!
    什么叫演习?开始干嘛?正当围观的百姓不明觉厉时,广场上的京营士兵分散开来,边开始固定巨盾,摆放人形木偶,另边则拉上来三十门新铸的大炮,队队火枪兵整齐的排在中间举枪向巨盾瞄准。
    此时火炮距离巨盾阵最少有六百步远,火枪兵距离巨盾阵后的木偶最少也有两百步远,如此遥远的距离已经超出了人们的常识,就这距离还能打到?围观的百姓开始屏息等待,他们内心是希望能打到的,但这距离实在是远的离谱,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么远的距离还能打的到!
    正在此时,火炮那边传来声大吼:“放。”
    “轰轰轰”阵巨响,紧接着巨盾阵那边阵木屑纷飞,围观的百姓这才反应过来,竟然真的打到了,而且直接将巨盾打的粉碎!
    他们还处在惊讶当中时,火枪兵开火了,“啪啪啪”阵枪响,五排火枪兵像波浪样起伏不停,两百步远的木偶上传出连绵不绝的“噗噗”声,不会儿木偶就被打的支离破碎!
    阵短暂的沉寂过后,广场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大明竟有如此神器,岂不天下无敌!
    与此同时大明各地也同样将《新京报》第二期分发下去,又是大捷,西北的贼寇竟然被清剿的差不多了!这些年大明百姓谁不知道西北贼寇闹的欢,辽东建奴闹的更欢,这下个被打败了,个被打残了,岂不是说,太平盛世就要到了!这下整个大明各地都了,到处都是敲锣打鼓欢庆胜利的人群,大明百姓简直比过年节还开心。
    第三天又是免费的《新京报》,不过这次没有大捷,而是报道的火枪和火炮的性能装备规模产量等相关信息,大明百姓火热的欢庆活动不但没有停歇,反而欢腾的更厉害了,有此神器还怕什么贼寇,还怕什么建奴,大明必将无敌天下,大明的盛世就要来了!
    本卷终,欲知大明盛世如何开启,请看下卷分解。
    第六卷 第章 辽东之殇
    辽东,大明之痛;
    辽东,大明之伤;
    辽东,大明之耻;
    辽东,大明之辱!
    大明之痛,痛在辽东百姓,不管满清当朝以后如何遮掩混淆,事实摆在那里,后世辽东的居民几乎都是“闯关东”时期华北民众的后代,辽东的原住民呢,无缘无故的消失了吗?
    努尔哈赤初入辽东时打的口号是“恩养尼堪”,消除明朝弊政,解救辽东百姓,结果呢?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侵略者会对被侵略者视同仁吗?国土都被敌人占领了,还想有安稳日子过吗?后面,相信他的人基本上都死光了。
    刚开始,努尔哈赤搞了个什么“计丁授田”,貌似是要打土豪,均田地,结果辽东的良田被他圈了大半,授给了八旗子弟。剩下的才是“计丁授田”,而且要交税赋,要服劳役,要出免费劳力去种皇田,还要抽丁去打仗,比大明朝廷还狠!
    如果光是这样,也还罢了,百姓再苦再累,起码还能活下去,但是,当侵略者的本性暴露出来以后,他们的末日就到了。
    后金统治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以凶悍残忍著称史册,他们杀人的理由很多:
    在他们苛政的压榨下,总有辽民奋起反抗,对反抗者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遇反抗,后金马上进行残酷镇压,而且不论你有没有参与反抗,凡是反抗地区的辽民,要么屠戮空,要么全部抓起来做奴隶!
    你不反抗就没事了吗?那就错了,后金会定期派兵清查辽民,行乞赖活的,直接杀了,叫你懒,不种地,浪费粮食,杀;粮食存量没达到标准的也杀了,家里存粮为什么这么少?不好好种地,是想逃回大明的怀抱吧,心怀不轨,留之何益,杀;家里粮食太多,也杀了,大家都是计丁授田的,你家为什么这么多粮食,肯定是刁民,杀!
    反正就是穷也杀富也杀,懒也杀勤也杀,反抗也杀不反抗也杀,就算不杀也要把你抓去当奴隶,后金入主辽东才十多年,整个辽东原来的住民几乎被屠戮空,侥幸逃得性命的也全部成为八旗子弟的奴隶,只有少数走狗汉被编入“汉八旗”,作为伪军,为后金卖命。
    原本田人富谷,泽人富渔,山人富材,海人富货,丰衣足食,富饶美丽的辽东,被后金整的人丁锐减,田地荒芜,庐舍残破,百业凋敝,辽民之痛,几不欲生。
    大明之伤,伤在财政,明朝的灭亡有种种客观原因,但说千道万,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没有钱,财政危机才是大明的致命伤。
    因为没有钱赈灾,灾民造反;因为没有钱发粮饷,军队哗变;因为没有钱支持边军,边军战斗力持续下降,从而导致了最后的崩溃。而明朝的财政危机就始于辽东,始于后金入侵,始于年高过年的辽东军费。
    后金入侵辽东始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在此之前,大明虽然说不上有多富裕,但百姓的日子还是过的蛮不错的,这点在些民间章回体小说的侧面描写就能看出来。
    像有本演义里记述道:大明传至万历,不说别的好处,只说柴米油盐鸡鸭鱼肉诸般食用之类,哪件价不贱?如数口之家,每日大鱼大肉,所费不过二三钱,这算是花销大的了。还有那些小户人家,肩挑步担的,每日赚得二三十文,就可过得日。到晚上还可吃些酒,醉醺醺的说笑话,唱吴歌,听说书,冬天拱火夏乘凉,百般玩耍。那时节大家小户过的好不快活,南北两京十三省皆然。
    在后金入侵辽东以前,明朝的军队也不弱,像平定鞑靼人勃拜叛乱的宁夏之役,抗击丰臣秀吉入侵的朝鲜之役,平定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还有持续了十多年的明缅之战,明军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但自从后金入侵以后,情况完全变了,大明每年花费在辽东的军费逐渐递增,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辽东军费就已经达到三百万两,到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辽东的军费已经升至恐怖的九百万两!
    那时候明朝年的税赋才两千余万两,除去官员的俸禄朝廷的日常开销其他军队的粮饷根本就凑不出如此多的军费,是以拖饷欠饷日益严重,各方面支出都无以为继,导致了后面的饥民造反军队哗变,装备缺乏,边军战力持续下降,整个大明无力支撑,最后轰然倒塌。
    财政这个伤口之深,可以说直接要了明朝的老命。
    大明之耻,耻在那些懦弱无能窝里乱斗甚至是直接投降后金的将领。
    萨尔浒大战中明军南路主将李如柏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后金未对他动用兵卒,他却率两万多明军仓皇逃窜,结果导致自相践踏,死伤千余人,可耻!
    而后,又有辽东巡抚王化贞,纸上谈兵,不顾实际情况,鼓吹反攻后金,当后金兵至,他却丢弃广宁不战而逃,可耻!
    当然,他们还不是最可耻的,后面更有明朝大将洪承畴祖大寿兵败被俘,屈膝投降满清,以致辽东全线失守,这两人更可耻。
    要说到最无耻,当数清初的四大藩王,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四个人可以说无耻之尤,不但率军投降满清,还助满清攻打明军,尤其平西王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还作为清军的先驱,率军攻打南明,并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皇帝,最后亲手将其绞死,汉做到如此程度,可以说千古以来,无人能匹,可耻,可耻,可耻啊!
    大明之辱,辱在被后金以奴欺主,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只是大明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下属的个卫所指挥使,像他这样的内外卫所指挥使,明朝总共有329个,而且卫所指挥使上面还有都指挥使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可以说他只是明朝的个中层武将。
    虽然他后面统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但那是女真部落总人口才百来万,就算全民皆兵,能集合起来的青壮男子也不过十余万。而此时的大明,人口上亿,光正规军就不下百万,可以说两者完全就不在个等级!
    如果在萨尔浒大战之前有人说后金能战胜大明,那绝对会被人认为是神经错乱,开什么玩笑,百万对万万,战胜比自己强大百倍的对手,可能吗?
    然而,大明却真的被个弱于自己百倍的对手打败了,而且战几乎将整个辽东都丢了!可以说后金创造了个以弱胜强的奇迹。而大明,也创造了个奇迹,坐拥数百万里江山,治下子民亿万,竟然被自己治下的个中层武将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耻辱啊!
    辽东之辱,几乎成了个禁忌,个很大的禁忌,很少有人愿意提及,就算提及了也会使看到的听到的人心生不满,甚至恼羞成怒(shubaojie),更有甚者,甚至会神经瞬间错乱,开始。
    这里就不说了,再说恐怕会被千户所指了,还是回归正题,继续说崇正皇帝朱慈炅吧。
    辽东辽东,我们的崇正皇帝朱慈炅是穿越而来,自然知道辽东曾带给大明多少伤痛,后金又让大明承受了多大的耻辱。
    他刚登上皇位时,正值大明风雨飘摇,内斗不止天灾不断,那时的大明可以说虚弱到了极点,他压根就不敢去碰触辽东这个禁忌。
    不是他不想收复辽东,而是压根就不敢去想,那个时候的大明根本就无法收复辽东,没有钱粮,没有军队,他甚至连朝局都掌控不了,怎么去跟人家打?
    现在就不样了,在这四年多时间里,他先后收拾了阉党集团和江南士大夫集团,文臣武将全部换上了有能力又值得信赖的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他的亲信,就算不是他的亲信,基本上也是心为国为民,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好官,只要他不做的太出格,这些人基本上不会反对他。
    可以说整个朝廷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下,收复辽东已经具备坚实的政治基础。
    还有财政方面,他抄没阉党集团和江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