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昭君》第96章 乱斗(1)

    七国造反的消息传来,刘启十分紧张,毕竟自从白登之围以后,朝廷多年也没有打过像样的仗了,那些会打仗的老家伙基本都追随先帝去了,没去的基本都是苟延残喘,能活着就不容易了,打仗是不能指望了。
    大夫晁错献出一计:御驾亲征。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大将这个岗位被发明出来以后,御驾亲征基本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刘邦上台以后不信邪,非要御驾亲征匈奴,搞的灰头土脸,差点把老命搭上,自那以后御驾亲征就成为一种忌讳,当年文帝刘恒也曾经打算御驾亲征匈奴,被大家死劝活劝拦下来。
    如今晁错竟然劝刘启御驾亲征。
    这还不算完,晁错建议:陛下您放心御驾亲征,朝廷由我坐镇,高枕无忧!
    就好比你去给领导敬酒,端起酒杯说道:你干了,我随意!
    如果是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多半会拿起棍子就开打,腐儒,都是我坑别人,你竟然像坑我。
    如果是刘恒听到这个消息,可能会考虑一下,这样做合适不合适。
    而刘启,和他的父亲爷爷都不一样,他是一个极其自私小气的人,给这种人出这种主意:
    我去枪林弹雨,你在家里吃火锅晒太阳!
    你有没有搞错?
    究竟谁是皇帝!
    如果这不是正史记载,简直无法相信有人狗胆包天,敢给皇帝出这样的主意。虽说大家关系好,但是这么玩,也太离谱了吧。
    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刘启没有听从晁错的建议,他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父亲留给他的,当年刘恒特别交代:有他在,可保大汉朝平安无事。
    周亚夫!
    细柳营的周亚夫!
    周亚夫由中尉直接升级为太尉,统辖全军,即日出征。
    光有一个周亚夫明显不够,七国联军,有南有北,周亚夫的重点是吴楚联军,处于东北方向的齐国赵国也的有人招呼。除了周亚夫,还有谁可用。
    想来想去,只有窦婴。
    窦婴有能力,这是公认的,
    窦婴是外戚,比较放心,比周亚夫这种官二代还让人放心。
    问题是:窦婴因为给大表哥打圆场,被免职了,还被从窦氏家族开除了。
    没用的时候就使劲打压人家,有用的时候就想起来了,你当人家没有脾气。
    窦婴给传旨的太监回话:臣能力比较差,无法胜任这个岗位。谢恩!
    刘启知道,如果不让窦婴出这口气,这事就没得谈。于是派人把都窦婴请进宫,把老娘一起叫上,来一桌家宴,亲自出马请窦婴。
    说好听点叫做家庭宴会,说不好听就是给人家赔罪。
    皇帝也不是无所不能的,该低头的时候要低头!
    酒也喝了,饭也吃了,窦婴当着姑妈表哥的面,还是一句话:不去。
    窦姑妈的脸色很难看,当初是她头发长见识短,非要处罚侄子,如今人家怄气不给面子,自己做长辈的又不好意思开口,气氛很尴尬。
    刘启一看软的不行,直接来硬的,当着窦婴的面说道:国家处于危难之时,作为刘家的亲戚,不能推脱.
    窦婴心里明白,事情到这份上,不去那就不是面子的事情,他只所以推来推去,无非就是想找回个面子,面子这玩意有大有小,小无所谓,大就有讲究,如今太后皇帝给足了面子,不能给脸不要脸,如果自己在装X,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干脆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刘启封窦婴为大将军,赐金千金。
    窦婴领到钱后,马上把自己的将军府变成指挥部,办理军务,金子就放在走廊上,哪个部门有需求直接取走,千金自己一文没留,都用在公事上。
    窦婴出征之前,袁盎忽然来拜访,窦婴和袁盎本来有点交情,后来在削藩这件事情上,双方立场一致,共同反对晁错,结下了较为深厚的革命友情。
    袁盎来拜访窦婴不是为了谈感情,是来求救的。
    晁错自从出主意没有被采纳以后,也没有闲着,忙来忙去,无意中发现了袁盎的把柄。有人举报,袁盎在做吴国相国期间,收受了吴王刘濞的贿赂。
    受贿这事算不得什么,毕竟这种官场潜规则大家都心照不宣,如果真查起来,谁都不干净,但是晁错因为私人恩怨,希望借此机会整死袁盎,于是借题发挥,诬告袁盎收受了刘濞的贿赂,对于刘濞谋反一事知情不报。
    比起受贿,知情不报这一件事情就够袁盎死一户口本的,晁错天良还没有丧尽,做完这事有点心虚,就和属下商议,是否要做的这么绝。
    做坏人就做坏人,非要假装好人,晁错已经快坏到家了,就差一念。
    这一念,要了他的命!
    所以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千万不要三心二意!
    晁错的属下是袁盎的卧底。
    这位卧底听到晁错的想法以后,十分冷静,他非常鄙视的对晁错说:现在吴国已经起兵了,大家都忙着打仗,这时候搞这种事情有点不厚道吧!
    晁错被下属这么一说,有些犹豫,就把这事先放在一边。
    卧底当天就把消息告诉了袁盎。
    袁盎炸了!
    鬼门关走一趟,不炸才不正常。
    我已经因为吴国的事情下岗了,是非恩怨,大家一笔勾销,以后井水不犯河水,你还要赶尽杀绝:晁错,你太狠了。
    袁盎想面见刘启,来个恶人先告状。
    见皇帝不是想见就能见的,如今能说动皇帝见自己一面的人不多。
    窦婴绝对算一个。
    窦婴现在就是让刘启给他洗脚,刘启也绝对可以商量。
    何况见见袁盎。
    但是袁盎还是留了一手,他告诉窦婴,在吴国工作期间,掌握了吴国不少机密,希望窦婴能让他进宫见见皇上,他可以把这些秘密告诉皇帝。
    只要是对平叛有利的事情,窦婴当然都愿意帮忙,何况只是帮忙做个中介,窦婴没有多想就答应下来。
    第二天,袁盎进宫,见到了刘启。
    搞笑的是:晁错也在。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要不是因为在皇宫,这哥俩当场就的打起来。
    但是现在,他们却还要装作视而不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