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昭君》第58章 一个男闺蜜引发的血案

    商山四皓,听起来是不是非常有武侠的赶脚,江南七怪,鲁西双凶,西山一窟鬼。。。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类似与现在的社科院):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通古今、辨然否、典教职。
    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通古今,历史百事通,现在学历史找不到工作,当时学好历史那可是不得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懂历史,那可是经天纬地的大人物,皇上有什么问题不知道处理,自然而然的会问问:以前的皇上是怎么做的?
    辨然否,天下事,是对是错,谁说了算?你做了这个职位,你说了算,全国所有问题最终解释权在你!简单的说:你就是国家大判官!
    典教职,这个就不解释了,教育部长。
    听起来像不像希腊神话中诸神,智慧女神,战争之神,爱情女神。。。
    秦朝灭亡以后,这四位神人不愿意介入江湖纷争,就在山西商洛县内的某座山上隐居,餐风饮露,成了世外高人,高人吗,一定要住在高的地方,越高越好,要不是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四位神人还打算去华山隐居。
    张良被吕后一家子骚扰的实在受不了了,嘴巴一歪,出了这么个骚主意:你要是请动商山四皓,我保证太子之位安枕无忧。
    听着口气,这四位比张良还厉害,要是有那么厉害秦国也不至于灭亡啊?
    厉害不厉害不知道,这四位老兄已经八十多岁了,再厉害也没几天了,关键是:刘邦以为他们很厉害。
    当了皇帝以后,刘邦仿效先人,礼贤纳士,遍访天下奇人异士,收为己用,商山四皓名气这么大,自然在这个范围内,但是刘邦用尽手段,人家就是不来,不是说年纪大了想退休,就是说腿脚不好不想下山,总之,我就是不和你玩。
    皇上都请不到的人,我们怎么请的到,你这不是忽悠我吗?吕释之非常生气。
    没关系,只管放心的去请,他们一定会出山,张良非常自信的告诉吕释之。
    对于这种沽名钓誉,善于装神弄鬼炒作自己的家伙,张良太了解了,这些招数都是当年师傅黄石公玩烂的东西,忽悠别人可以,忽悠我还是算了吧,几个老家伙不愿意出山,是因为听说刘邦不喜欢读书人,经常拿读书人开涮,这么大岁数跟着这样一个老板纯粹是自找难看,但是太子不一样,年轻,柔弱,关键是,太子非常需要他们,谁不愿意跟着这样一个潜力股混。
    至于他们号称自己八十多岁,你见过八十多岁的老大爷住山上喝西北风?我师父赤松子,当年可是跟着神农混的,两千多岁了,黄帝当年都是他小弟,我和别人说过吗?
    果然,没过多久,四位神人出山住进太子府中,在山上餐风饮露时间长了,天山雪莲吃多了也不太健康,喝酒吃肉虽然对老年人健康不太好,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但是四位神人都不嫌弃,既然太子有需要,我们当效犬马之劳。
    有了高手前来相助,太子府实力大涨,正当吕后扬眉吐气,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又出事了!
    淮南王英布造反!
    在吃瓜群众的期待中,三王最后一王终于反了!
    江湖传言:造反是一件门槛低,风险大,收益大的工作,这话很有道理,门槛的确很低,当年陈胜一个种地的,纠集九百个民夫在大泽乡说反就反,最终毁掉了大秦几百年的基业,难道我英布不如陈胜?
    风险大,但是收益高啊,风险越大,收益越高,这是经济学基本原理,英布在淮南做了多年大王,多少懂一点经济学,道理是很明白的。
    但是总要给一个造反的理由啊,割据一方,有兵有地,逍遥自在,好好的日子不过,为什么要造反?
    答案—朝阳群众!
    如果非要加一个题目,可以叫做:一个男闺蜜引发的血案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自从韩信被干掉以后,英布的日子就难过起来,韩信的能力,地位,功绩英布是知道的,比起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十面埋伏困死霸王,何等的英雄盖世,万人敬仰:
    那年在垓下,韩信银盔银甲,手执一柄三尺长剑,胯下一匹雪云马,行走于万军之中,枪旗如林,残阳如血,百万将士目不转睛,山呼齐王万岁,韩信策马扬鞭,犹如天神下凡,那一刻,即便骄傲如英布,亦心驰神往,如痴如醉。
    如此风流人物,竟然被吕后那个贱女人在未央宫带着宫女用竹枪捅死了!
    如果不是韩信在齐国击败龙且,逼的项羽签订鸿沟协议,恐怕此时吕后还和她那个奸夫在彭城的监狱里啃窝头吧,怎么能如此忘恩负义!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英布正在打猎,皇上使者毫无征兆的赶来,说是为淮南王献上吕后亲自做的山东肉酱,洛阳送到淮南,也没有保鲜措施,打开坛子的时候肉酱已经馊了,英布客气的问使者,这是什么肉酱?使者非常严肃的告诉他:这是用山东大葱,山东大白菜,山东大蒜加上反贼彭越的肉做成的正宗山东大酱,各地诸侯人手一坛,据太医研究,此酱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是一味治国良药,主治各种心怀不轨,吃里扒外,谋朝篡位,居心叵测。
    圣上有旨:拿到大酱的封王诸侯必须当场试吃。
    英布整整吐了三天,连胆汁都吐了出来,从此以后,英布再也不吃肉,一见到肉,就想起彭越。
    梁王,这个老家伙何等的精明,韬光养晦,无欲无求,竟然落的如此下场!
    下一个会不会是我?英布后背一凉,心惊胆战!
    英布决定,秘密招兵买马,做好先发制人的打算。
    怕什么来什么,就在英布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淮南版朝阳群众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位大哥名叫贲赫,淮南国的中大夫,是个非常有上进心的人,在淮南做了几年中大夫,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非常希望有机会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是苦于没有诊治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提拔的机会。
    有一天淮南王的小妾生病了,经常到太医家里看病,恰巧这位太医与贲赫是对门邻居,一来二去,贲赫搭上了王妃这条线,双方你来我往,贲赫充分发挥自己高情商的优势,今天请王妃吃饭,明天给王妃送礼,后天陪王妃逛街,没过多久,成功升级为王妃的男闺蜜。
    为了报答男闺蜜的友情,王妃隔三差五在淮南王耳边说闺蜜的种种好处,说一次是随便说说,天天说就变味了,哪个男人能容忍自己的女人在家里天天说别的男人的好,英布严重怀疑王妃和她的男闺蜜有奸情,准备把他俩抓来当面对质。
    给领导戴绿帽子,非同小可,贲赫听到这个消息赶紧逃走,一直跑到了长安,觉得还不安全,毕竟英布是淮南王,如果他派人到长安来抓我,我还能跑到哪去,要想彻底安全,只有干掉英布,贲赫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小问题根本动不了一个淮南王,什么强抢民女,贪污腐败,皇上看都不会看,要想干掉英布,只有一个办法:举报他谋反。
    刘邦收到信以后非常吃惊,虽然他一直在找机会干掉英布,但是机会来的太早,有些出乎意料,他找到萧何前来商议对策,萧何认为英布暂时不会谋反,贲赫是诬告他,应该先关起来,刘邦同意了。
    英布抓不到贲赫,知道阴谋已经败露,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已至此,干脆起兵造反!
    听起来是不是很搞笑,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阴谋,就因为一个小人物男闺蜜出逃,导致双方产生严重的误判,进而引发错误的决策。
    所以说:闺蜜这种动物,是非常危险的。
    英布的反叛引发了一场严重的诊治危机,此时正是继承权争夺最激烈的时候,刘邦年纪也大了,身体不好,不愿意再亲自出征,决定趁此机会,试试太子的能力,让太子代替自己,亲自出征。
    太子当了这么多年,如果有平叛军功加持,地位自然更加保险,而且通过这次出征,可以在军队中培养自己的嫡系,为以后掌权做准备,听起来是个不错的建议。
    但是商山四皓非常反对,他们对太子舅舅吕释之说道:太子已经是太子了,立再大的功劳也是太子,皇帝一天在,就一天没有上升空间,所以这个功劳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失败了,反而成了一场灾祸,而且这些将军们,以前都是跟着陛下混的,资历老,功劳大,除了皇上别人根本指挥不动,太子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小孩,这样一种局面,太子出征定然不能成功。
    况且,太子不在家,赵王经常见皇上,岂不是给了赵王机会,所以不能去。
    但是陛下已经定下来的事情,谁能让皇上改变注意啊?
    商山四皓早就想好了:天下只有一个人可以!
    吕后!
    谁都可以骂,谁的话都可以不听,唯独吕后,刘邦拿她没有办法。
    槽糠之妻不下堂,即使刘邦有再多的小蜜,嫔妃,即使吕后再老,再丑,性格再差,刘邦也要听听她的意见。
    因为那是他的结发妻子,当他还是一个大龄混混的时候,她就跟了他,这么多年,风里来雨里去,颠沛流离,为了他的事业,担惊受怕,身陷囹圄。
    这就是妻子与小蜜的分别,在男人眼里有两种女人,一种是自己的妻子,一种是其他女人,即使拥有天下所有的女人,妻子永远只有一个,你可以说男人很无耻,但我要说的是:他们的确很无耻,漂亮女人见一个爱一个,但是他们有底线。
    为了自己的儿子,吕后什么都能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