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间吴寅朱庆春》第12章 误售炒楼客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半小时后吴寅坐到雪尔前面,用浑厚的,类似《动物世界》赵忠祥的语调对雪尔说。
    雪尔莫名其妙地看着吴寅。
    “谁能统计出这五千年中,有多少人死于非命么?”
    雪尔送给他一个白眼,吴寅满不在乎。
    “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吴寅右手伸出,胡乱划了一大圈,把自己和雪尔全部划进一个看不见的圈子,“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千年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杀的到处尸骨成山、血流成河,才为我们打下了这大好河山。”
    “哪儿都死过人!”吴寅问雪尔:“谁能肯定自己脚下的土地没死过人呢?”
    “就让那凶杀案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吧。”吴寅语重心长睿智状。
    小商搬着一把椅子走到赵总办公桌前坐下,问赵总什么叫直更名?“我今天求购,有一个房东报给我三套房源,说都是直更名。”
    “都是百姓人家的。”他补充道。
    直改名指的是产权证还没有办理的新房。开发商可以把卖方原来签定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注销掉,然后买方跟开发商重新签定一份商品房买卖合同。赵总告诉小商,这其实就是所谓的炒楼花。
    炒楼花是买家在楼盘未落成之际只交数量很少的定金,订下一套或多套单元,之后转手卖给别人,套取高额订金,从中赚取差价。炒楼花属于期房炒作,以小钱博大钱,在楼市上升期,人们趋之若鹜,是楼市泡沫的主要制造手段。炒楼花,属于舶来品,原为香港楼市用语,因为香港施行期房制度,房屋只要满足预售条件,不需要现房状态便可以发售。期房制度在上世纪80年代末传到了深圳,炒楼花也跟着传进来。是指买家在楼盘没落成之前,只用花费数量很少的订金,同开发商签订预售合同,订下一套或多套单元,之后转手卖给他人,从中赚取差价。
    在永城,开发商为了加快商品房销售速度,并不对炒楼花行为采取任何限制,而当时的政策也比较宽松,对炒楼花不闻不问。直至二零零四年,永城才出台政策,制止了炒楼花这种恶意抬高房价的行为,当然这是后话。
    当时也没人会想到,小商最后会加入炒楼花的队伍,成为一名职业炒房客。
    雪尔又带过几个客户去夜泊枫桥,可是都没回音。
    直至高桥的出现。
    客户签《陪看协议》时,他拿出的身份证显示他叫高桥。高桥只有三十岁,但他经验似乎非常丰富,在谈及房款加佣金及过户税费的时候,吴寅还没帮着计算清楚,他已经随口报了出来。
    高桥对这套房子有兴趣,询问雪尔房东还能便宜多少?雪尔表示不清楚,雪尔老老实实地解释:“我刚做房产经纪,这是师父给我做的房源,我连房东都不认识的。”
    高桥让雪尔回去约房东,定个时间到安顺行谈一下。
    “就这么来签约了?”小朱问陪雪尔去看房的吴寅。
    “就这么来签约了。”吴寅告诉小朱,那个叫高桥的客户只要价格优惠,其它都不关心,没去打听什么,根本不知道这套房子出过凶杀案。
    “这个傻帽!”小朱笑了。
    “真是傻帽!”吴寅也笑了。
    高桥自然不是傻帽。
    职业炒房近五年,他从中获取的利润之高,不是当时的吴寅小朱所能想象的。当然他没想到会在夜泊枫桥摔跤--资金占用半年后,他总算以亏损五千多的价格出手了这套凶宅。雪尔此后帮他卖掉过好几套房子,多少有点补偿的意思。
    因为他经常会说,是雪尔骗他买的夜泊枫桥。
    夜泊枫桥一进一出,产生一万八的差价。安顺行为加快资金回笼,把吃进的房子尽快出手,规定无论哪个经纪人卖掉都算独立成交,不需要与房源方经纪人平分佣金,而且还有一千元的固定提成。雪尔拿到了一千五百多元。
    去掉固定提成一千,还有一万七的利润。程敏居然可以提五千一百元!
    吴寅们觉得这行业还是很挣钱的。
    特别是吃房赚差价。
    吴寅根据事先赵总答应他的条件转正了。
    其实赵总当时没答应他卖掉一套锦绣江南就让他转正他也能转正,因为他已经满足了成交三套就可以转正的条件--他又成交过一套,并因此可以报销全额的中缝广告费。
    他也是安顺行东城分公司成立以来唯一一个没超过一个月就转正的经纪人。
    小朱在第三个星期也如愿卖掉了一套,是他自己的房源。
    新人们都做的不错,除了小商。
    小商原先在外地发展,给一家商贸公司做业务,这家中日合资的商贸公司是大型超市的供应商,负责花王、妮维雅等日常护理用品的供货,业务员需要每天在各家超市穿梭,给超市的货架上补上自家的商品。
    这是当年中国超市奇葩的一面,超市货架上的货售出后,超市的员工并不会给你补货,任货架空着,得供应商派出业务员或理货员,去超市的库房内拿出自己的商品放到货架上,货架上的货被顾客拿乱后,超市也没人会去整理。
    有促销的超市,促销会补货、整理牌面--牌面就是货架上自家产品所能占用的空间,至于牌面大小,得看供应商出价多少决定。而超市的促销,是供应商花钱雇的,负责在超市推销自家的货物,但是又被超市管理,干超市让他们干的任何工作……总之,中国的超市非常的奇葩,奇葩到随便一个超市员工在供应商的业务员面前都趾高气扬,颐指气使,对小商也是如此。
    终于有一天,被超市员工恶心到了的小商狠狠地回报了那个超市员工一下后,辞职走人,回到永城,不再受那窝囊气。
    “还是做经纪人好啊!”小商对吴寅小朱感慨道:“做自己的业务,拿自己的提成,不用看谁的脸色。”
    小商太天真了。
    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无奈,永城的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干一行,怨一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