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城青蠡》第99章 照料2

    屈蔚走出房门,见刘都尉正往院子里走,指挥军士卸下些柴火和粮食。乐城一见刘都尉过来,忙着给他倒水,还搬了凳子给刘都尉坐。屈蔚在一旁斜着眼睛看着,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刘都尉谢过乐城,拱手说道:“城防还有诸多事宜,不宜久留,我得走了,多谢公主殿下。”说完告辞走了。
    乐城目送刘都尉远去的身影,直到刘都尉转过街角。
    “你看上那位刘都尉了?”屈蔚一脸坏笑地问道。
    “你别瞎说!我都有驸马了。”乐城瞪了他一眼说道。
    屈蔚凑近乐城说道:“我也是在风月场里混迹这些年的老/江湖,要是连这都看不出来,那不白混了?你是真心喜欢他,对不?不过依我看,他不适合你。”
    乐城皱着眉头看着屈蔚,屈蔚一笑,说道:“难道你一个公主愿意给人做妾?”乐城先是疑惑即而恼怒地看着屈蔚。
    屈蔚接着说道:“他肯定成过亲了,即便没成亲,也是定过亲的。虽说你长得不咋地,但也是见过世面的;能入你公主的法眼,那定是提亲的人挤破门坎!你也不想想,他少说也有二十了,长的嘛还算标志吧,又是都尉将军,能没成家吗?说不定还妻妾成群呢,哈哈,哈哈!”
    屈蔚的这番话倒是提醒了乐城,对啊,能到都尉将军这个级别,至少也二十几岁了,皇兄十九岁就成亲了,这让乐城感到极度失落!她沮丧地转身回了院子。
    屈蔚在一旁得意地说道:“多亏我提醒吧,免得你自作多情,还不谢谢我?”
    乐城瞟了屈蔚一眼,回了句:“操/你自己的心吧,这么老了,还不成家立业的,等晃到头发白了估计白给人家都没人要了。”
    屈蔚一听气的直跳,喊道:“谁老了,你说谁老了?本公子还是玉树临风的风流才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没成家那是本公子不想成家,是为了珍儿!这大唐等着嫁我的人排着长队呢!”
    “好啦!你们别吵了,影响殿下休息。”槐香从屋里出来制止道。
    屈蔚没好气地看看槐香,扭身走了。乐城郁闷地坐在院中,看着头顶上一片片的白云,觉得万分落寞。
    午后的阳光明媚,乐城正坐在墙边晒着太阳打瞌睡,忽听济王在屋内唤她,赶紧快步走到济王床前。“殿下,你醒了,喝点水吧。”说着给济王倒了杯水,拿小勺喂他。
    济王喝了些水,问道:“小枳,你如何会来这里?”乐城知道济王能说话时,必定要先问这个,于是把自己如何到这里的经历叙述了一遍,只是刻意隐去了姐姐的死讯。
    济王听完缓缓说道:“母亲安好,我就放心了。不过你好大胆子,走这么远的路。”他看看乐城,接着说道:“你这是第三次救我了。一路走来,一定吃了不少苦吧,艰难的时候想我了吗?”
    乐城听到济王殿下这么说,猛然间泪水一下子喷涌了出来,想止都止不住。济王总是能一下子就说到乐城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令乐城感动万分,难掩真情。
    济王用冰凉的手指替乐城擦去泪水,抚摸着乐城头轻声说道:“对不起,让你吃了这么多苦,却没能照顾你,是皇兄愧对你了。”
    乐城拼命的摇头,她紧紧握着济王冰凉的手。“现在好了,等我好些了,就带你一起回去。”济王继续说道。
    乐城抬起头,看看济王,问道:“殿下要去哪里?回长安吗?”
    济王急忙问道:“长安光复了吗?”
    乐城点点头说道:“听邠王爷说广平王殿下已经克复两京。”
    “太好了!太好了!”济王激动地试图坐起来,却不想一口血喷了出来,倒在床榻上昏了过去。乐城吓了一跳,赶紧将他扶着躺好。
    槐香一见济王这个情况,赶紧又跑去找屈蔚。没多久,屈蔚走进来,乐城急忙请他给济王诊治。
    屈蔚把了把脉,摇着头说道:“他一激动就会要命的,你要想他多活几天,别跟他乱讲外面的事。他的身体估计是恢复不了了,活一天算一天吧,我也就这水平了。”看着乐城又瞪着自己,屈蔚不服气地说道:“我这说的都是实话,你愿不愿听都是这结果。”
    乐城相信屈蔚说的是实话,也知道他尽力了,可是她无论如何不能接受济王即将死去的结果。要救他,一定要救他!他还没见过他的第二个孩子,他还要和梅姐姐相聚。
    屈蔚站起来,说道:“就这样了,我呆在这里也没用,把我所带的药都留下,我该回去了。”
    “不行!殿下还没好呢,你不能走。”乐城急忙说道。
    “可是他好不了了,难不成非要等他死了才让我走?”屈蔚说道。
    乐城气得扑上去打屈蔚,却被屈蔚一把抓住双手动惮不得。“我真的没办法的,呆在这里也没用。这几天我想了想,不如去追随邠王爷平叛,也算是为大唐做点事。”屈蔚说完松开手,走出房门。
    乐城意识到这次屈蔚是下定决心要走了,这让乐城感到十分绝望,她追出来,哭骂道:“你这个浪子!总是这么不负责任,活该你打一辈子光棍!你滚,我再也不想见到你!”
    屈蔚回头耸耸肩,无奈地说道:“公主保重,算我倒霉,遇到你这个蛮不讲理的,出力不讨好。”说完转身离去。
    槐香走到乐城身旁说道:“你不该这样对他,他总归是救了殿下的。”乐城知道姑姑说的对,可是屈蔚就是这么招人恨,她擦去泪水,转身回到屋里,看着床榻上孱弱的济王,心里乱极了。
    青蠡悄悄追上屈蔚,问道:“屈大侠,你会去长安吗?”
    屈蔚看看青蠡,说道:“也许会去吧,你有事吗?”
    青蠡递上一个箭匣,说道:“这个箭匣是我父亲留给我的,若是见到我舅父,就把这个交给他,告诉他我很好,以后不用找我了。”
    屈蔚接过箭匣,奇怪地看看青蠡,问道:“你舅父名讳?怎么会让他不用找你?奇怪!”
    青蠡说道:“我舅父叫杨富才,颍州人士。”
    屈蔚听完瞪着眼睛看着青蠡,问道:“你舅父是不是右边鬓角有个黑痣?”
    青蠡点点头问道:“屈大侠认得我舅父?”
    屈蔚苦笑一下说道:“不会吧,这么巧?你不早说,你舅父就是我的二师叔,他很可能就在尹子奇那里,那个阵就是他布的,可惜被我们打退了。”
    见青蠡不说话,屈蔚走上前安慰道:“他就是个军师,应该没事的,估计跟尹子奇撤回邺城了。不过你回去就别提这事了,小枳倒不会把你怎么样,毕竟你跟了她这么久;可是那个济王就不好说了,他年轻气盛,眼里容不得沙子,如果知道你是叛军的亲属,那绝对不会留你在小枳身边,没准一气之下杀了你也是有可能的。”
    屈蔚说完看看箭匣,接着说道:“这个我就拿着,没准在战场上还能见到你舅父,也给你传个信儿。”说完告辞青蠡回去了。
    青蠡站在寒风中,眼角的泪水慢慢滑落,舅父是唯一愿意继续照顾他的亲人,可是却成了叛军。原来舅父所说的荣华富贵竟是攻克长安,祸害苍生?青蠡不愿再想下去。如今两京已被克复,也不知舅父处境如何了。
    青蠡转身看看那个残破的小院,心想等把公主送回余杭,自己就回老家海州,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那里才是自己的归宿。杀害父母的凶手经过战乱,更难查找,青蠡打算放弃了。
    夜晚,一弯清冷的圆月高挂天空,冬日的寒风猛烈地吹拂着小院,刮得门窗嘎嘎作响。青蠡和槐香用破布堵住门窗的缝隙,使屋里暖和些。乐城将火盆端到济王床前,生怕济王着凉。
    “你不用管我,去休息吧。”济王说道。乐城看着脸色蜡黄的济王,担心自己一不留神,济王就这么走了。她握着济王冰凉的手,不停地搓着,想着也许这样会好些。
    刮了一夜的北风终于停了,清晨的阳光将小院照亮,槐香艰难地爬出被窝,起来做饭。早饭做好时,乐城也起来了,她帮着槐香盛饭。
    乐城将一碗热粥端到济王床前,扶着济王起来用餐。济王忽然问道:“小枳,你实话告诉我,我还能活多久?”
    乐城吃了一惊,她抬头看看济王,说道:“殿下,你不要胡思乱想。”
    济王拉着乐城说道:“为何不肯叫我皇兄,是不是觉得我不配?”
    乐城摇着头,槐香在一旁说道:“殿下,趁热吃吧,小枳她这是习惯。”
    “我希望你以后能叫我皇兄,要不我死不瞑目。”济王说道。
    乐城没想到济王这么在意这个称呼,急忙说道:“我改,我改,皇兄。”
    济王艰难地喘息着,微微一笑,接着问道:“若是我死了,你也会送我回长安吗?”
    乐城难过地抓着济王的手说道:“不会的,皇兄不会的,你一定要活着,活着见到梅姐姐和孩子。”
    济王感叹地说道:“梅香啊!梅香,自从跟了我就没过几天好日子,我亏欠她太多了。”他又看看乐城,接着说道:“也欠你太多,怕是下辈子都还不上了。”
    乐城说道:“那皇兄就好好活着,一直活到还完所有的债!”济王无力地笑了笑,默默地吃着粥。
    这一天,乐城到城外的东岭头采药,走到山下,正碰上一群衣衫褴褛和尚,走在前面的和尚似乎已经走不动了,见到乐城,他旁边的小沙弥双手合十说道:“施主,可否施于我们一些干粮和水。”
    乐城看了看这个小沙弥,满面风尘,饥渴难耐,不禁想起自己从陇州回蒲州的路上也是这般模样,于是赶紧让青蠡解下身上带的干粮递给他们。
    “我们的粮食也不多,都给了他们,我们怎么办?”青蠡不满地说道。
    “那给你留个饼,其他给他们吧。”乐城说道。
    “公主,你也要吃的。”青蠡说道。
    乐城笑笑:“我出来时吃饱了,没事的。”说完将干粮包递给沙弥。
    那和尚赶紧鞠躬腰致谢,问道:“您是公主殿下?”
    乐城笑了一下,说道:“是,不过您不必在意,我们只是上山采药,回去就有吃的了。”
    “贫僧是奇怪公主殿下怎么会在这里?”和尚问道。
    “你是说我们冒充公主殿下吗?”青蠡生气的问道。乐城赶紧使个眼色制止他。
    “请公主殿下见谅,贫僧是洛阳报国寺的法因,因战乱率弟子们逃亡江南,不想能在这里遇见公主,幸会幸会!”法因和尚说道。
    “哦?报国寺的,那你们一定知道慧能法师。”乐城问道。
    “慧能法师正是贫僧师傅,只是师傅已在唐军克复洛阳时圆寂了。”法因和尚说道。
    乐城一听十分难过,双手合十为慧能法师祈祷。然后纳闷地问道:“既然洛阳已克复,那你们怎么会跑到这里?”
    法因和尚叹口气说道:“别提了,洛阳克复,本是全城欢呼,谁知那回纥人竟在城里大肆抢劫财物,奸污妇女,报国寺也被他们烧毁,不得已南下准备去寒山寺师叔那里。公主如何会流落此地?”他又问道。
    乐城向他说明了缘由,法因和尚说道:“不如让我为殿下诊治一下?”乐城一听大喜,急忙带着法因来到济王床前。
    法因和尚凝神把脉,然后将乐城叫出屋外说道:“殿下五脏受损严重,康复已不可能,贫僧这里还有少许师傅留下的吐蕃红花,可以为其保命。”
    “能保命也行啊!吐蕃红花能保命吗?”乐城急忙说道。
    “是!保命也是暂时的,能保多久就看济王殿下的造化了。”法因说道。
    乐城忽然想起那个吐谷浑留给自己的两盒吐蕃红花,本想是想有机会要还给他,看来现在正好救急。于是告知法因自己这里还有两盒。
    法因一听大喜,说道:“太好了!有了这两盒红花,那济王殿下就性命无忧了。”
    乐城高兴地点点头,又问道:“此地不是养病之地,我想送他回长安,可是如今他这个样子,根本不可能经得住旅途劳顿,怎么办呢?”
    法因说道:“待我为殿下治疗一些时日,他恢复些体力,你们便可启程回长安。”乐城一听甚为欣喜,急忙谢过法因法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